大眾網·海報新聞
搬過來一年 已經給村里兩個小伙說成了媒
大眾網·海報新聞12月23日報道
記者 姜洋 劉琛 儀首歌
2019年11月8日,記者來到濟寧市梁山縣趙堌堆鄉幸福小區。70歲的蔡月平正坐在新家客廳里,和老伴說著最近又有哪個村的閨女要找對象。
在搬到幸福小區之前,蔡月平的家在郭蔡村。她平時喜歡當“紅娘”,經她牽線搭橋,最近已經成了好幾對。可是在以前,幾乎沒有姑娘愿意嫁到郭蔡村。如今搬進了新樓,舒適、便利的生活環境,讓郭蔡村的小伙成為了“搶手”資源,“村外姑娘不愿來、村里姑娘想出去”已成了郭蔡村的歷史。
蔡月平年輕時經常推著小車到各個村去賣雞蛋,漸漸地與周邊的村民熟悉起來。一次偶然的機會,得知隔壁村里有個條件不錯的閨女還沒對象,熱心的蔡月平給她介紹了一位單身小伙,沒多久倆人就結婚了。隨后,越來越多的人找到蔡月平,讓她幫家里的適齡兒女牽線搭橋。
靠著廣闊的“人脈”,蔡月平以前每年都能介紹成三四對,但卻很難給自己郭蔡村的小伙撮合成。姑娘家長一聽說是郭蔡村的小伙,立馬會說:“俺家姑娘不上堤外去!你給俺在堤里介紹個吧。”
在趙堌堆鄉,以黃河堤為界,村子被分為了兩種——大堤內側的叫堤里;靠近黃河,處在大堤保護之外的叫堤外。蔡月平以前所住的郭蔡村就在堤外。蔡月平清楚地記得,以前一到秋天,地里的玉米剛鼓出棒子,大水就淹了過來,經常連著幾年顆粒無收。
為了不被水淹,村民們在蓋房時就拼命墊高地基,形成一座座村臺。村臺每墊高一次,就意味著家里又遭災一次。村臺越墊越高,家里越來越窮,堤外小伙也由此成為當地婚戀市場上的“積壓品”。
2017年,《山東省黃河灘區居民遷建規劃》印發后,梁山縣兩個鄉鎮的安置社區項目正式開建。2018年9月,蔡月平一家與賈莊村、郭蔡村以及小路口鎮的東雷莊共600多戶一起,搬進了安置小區——幸福小區。
從堤外搬到堤里,從土屋搬進樓房,整潔干凈的環境和便利的交通讓蔡月平十分滿意。
“以前住在堤外,家具上經常蓋著一層土,一天要擦好幾回。搬過來后干凈多了!”蔡月平說,確定搬遷后,郭蔡村的適齡小伙突然變得“搶手”了。還沒等搬家,她就給村里一個20多歲的小伙說了一個媳婦。
“俺就跟那個閨女說,村里快搬家了,到時候住進小洋樓,又干凈又方便。”聽說有樓房,女孩的媽媽覺得男孩家條件不錯,就讓蔡月平給張羅著撮合撮合。兩個孩子見面后彼此都很滿意,搬家沒多久就辦了喜事。如今,小寶寶也在新房里出生了。
“多虧了新小區這么好的生活環境,村里小青年找對象容易多了!”剛搬過來一年,蔡月平又給村里介紹成了兩對。現在,還有兩個外村姑娘的家人找到蔡月平,想讓她給介紹個住樓房的小伙。“俺就想著再多介紹成幾對,讓大家一起過上好日子!”蔡月平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