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
這個“空中之城”的故事被拍成了電影
大眾網·海報新聞12月23日報道
記者 陳洋洋 張大衛 解強民
“夯拉起哦——嗷號來吆!咱們使勁干啊——嗷號來吆!黃河長又長啊——嗷號來吆……”2019年10月,一部以黃河灘區村臺改造為題材的電影在山東省利津縣北宋鎮高家村殺青。這部電影的主人公原型就是這位在黃河灘邊帶領村民遷建致富的高家村黨支部書記高占明。
11月9日,高占明站在村子的最高處看著整個村子。黃河從村南流過,村子北邊是大片的中草藥種植基地和蔬菜大棚。
村外,一條嶄新寬闊的柏油路一直通到六米高的村臺上。這座巨大的村臺占地六萬多平方米,村民們就生活在這村臺之上,仿佛一座小規模的“空中之城”。
村中寬闊的道路、漂亮的太陽能路燈、和城市一樣的雨污分流排水設施、寬敞的居民活動廣場、時髦的電商活動室、校車接送孩子們上下學……走進高家村,就仿佛走入了一座微縮版的小城市。
外人或許想不到,幾年前,這里還曾是一個人人想要逃離的村莊。“三年攢錢、三年墊臺、三年蓋房、三年還賬”曾經是灘區百姓的魔咒。
2016年,在外做生意的高占明被村民們請回村中暫時主持工作。2017年12月,高占明當選為高家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在外邊做生意,收入不錯。叫我回來時,也有過猶豫,但因為從小在這里長大,對村子有感情,希望村民都能過上好日子,所以還是決定回來了。”高占明說。
2017年,山東省黃河灘區居民遷建規劃出爐,東營市利津縣緊鄰黃河的3個鄉鎮19個村莊被劃入了遷建范圍。
高占明告訴記者,以前村民們各家各戶修建村臺,每家的地基都高出地面好幾米,像一個個小山包。村里的路,平時刮風全是土,一下雨就全是泥。
2018年5月,高家村開始實施為期一年的舊村臺改造提升工程。如今的高家村,已經是東營市美麗村居建設和黃河灘區村臺打造提升相結合的示范樣板村。
生活環境好了,高占明又開始一心想著再提高村民的收入。2017年,高家村流轉了1000多畝土地,引進了一家公司的中草藥種植基地項目,打造了集特色觀光、文化旅游、康養休閑為一體的中草藥種植基地,每位村民每年可拿到1440元的分紅。
2019年,村集體又投資30多萬元從鄰村流轉了近200畝土地,搞起了龍蝦養殖等示范區;高家村還注冊了自己的品牌——“高家臺”,并且投資70萬元建設電子商務服務中心。
高占明說,目前山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對該區域內黃河灘區的八個村進行了村莊規劃,整個片區將按照田園綜合體和精品民宿、特色小鎮的標準打造,建設集生態防護、特色種植、休閑旅游為一體的黃河生態經濟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