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洪彩:跑遍300多座山頭,再造15萬畝"生態綠肺"
她是這座城市最虔誠的造綠者,一年跑遍日照300多座山頭,丈量出日照的綠色版圖。<詳細>
-
為了娃回鄉創業 她設計的游戲墊遠銷海外
2006年她回鄉創辦了濟南豐盛工藝品有限公司,設計200余種嬰兒玩具,遠銷英法等10多個國家。<詳細>
-
韓夢嬌:幫村里打個脫貧翻身仗
借著韓夢嬌的手,東王莊村小米上網第一天就收到370斤的訂單,揭開了脫貧致富新篇章。<詳細>
-
放棄法國任教機會 煙臺姑娘當上首批維和“警花”
她們平均年齡23歲,風華正茂,攜筆從戎,毅然加入中國首支常備維和警隊,書寫別樣的精彩人生。<詳細>
-
“三八”婦女節 煙臺消防的“紅門巾幗”故事
“紅門巾幗”,扶危救困,維護安寧,滿懷赤誠,在部隊里毅然抗起了屬于自己的“半邊天”。<詳細>
-
這位"婚姻醫生"不簡單 發布反家暴人身保護令獲婦聯主席點贊
李寧曾發布多起反家暴人身保護令,2017年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贊場。<詳細>
-
省“三八紅旗手”龔敬華:扎根棚改做貢獻 助力萬家安居夢
她叫龔敬華,泰安市政府投融資管理辦公室投資管理科科長,剛被評為省“三八紅旗手”。 <詳細>
-
當代女網警楊玉慧:網絡硝煙下的守護者
她是有著23年工齡的網絡女警楊玉慧,參與搗毀去年轟動全國色情聚合類直播平臺“月光寶盒”。 <詳細>
-
國門守護女將毛蕊:吐蕊礪芳華 風采耀國門
十余載堅守,巍巍國門前她是光彩奪目的國門橄欖花,她是煙臺機場邊檢站執勤業務二科科長毛蕊。 <詳細>
-
手指常被零幣劃破又如何?青島女工7年點鈔3000萬元
兩個多月后張雪娜找到了竅門,手速越來越快。據統計,從業這些年,她已累計清點零鈔3000萬元。 <詳細>
-
沂蒙扶貧"六姐妹"之林西臻:點滴小事建扶貧路
和平年代臨沂涌現了一批新時代女性代表,她們艱苦奮斗,被稱為新時代的沂蒙扶貧“六姐妹”。 <詳細>
-
王雪凝:用“勇氣”書寫女執法員的綜合執法路
如今的王雪凝已算是綜合執法路上的一名“老兵”,未來她將繼續書寫女執法員的綜合執法路。<詳細>
-
青島女列車員32年堅守一線:我把青春獻給列車
青島客運段成都2組的列車員郭紅,自1986年以來一直在列車員的崗位上工作,列車伴隨她32年。 <詳細>
-
泰安獨腿女運動員牛之風:15年破多項世界紀錄
16歲時,牛之風因意外失去了右腿,雖然只有一只腿,但她仍在多項國際國內比賽中獲獎。<詳細>
-
女片警張日:1500戶社區居民的“小棉襖”
她是群眾口中的“小棉襖”,用女性特有的柔情化解社區糾紛,用耐心、細心服務轄區群眾。 <詳細>
-
"環保風暴"中破而后立 開啟智能制造"共享"新生態
他率先建起共享平臺,吸納中小企業帶著設備、工人,小微企業遷入“中威清潔共享通風工廠”。<詳細>
-
趙勇:從泰山之巔到酷寒極地 南極科考泰安第一人
2016年底,趙勇通過了赴南極工作的政審、體檢、心理測試等多種考核,遠征南極中山站。 <詳細>
-
“網紅”法官李培亮的一天:繁忙中總是面帶笑容
李培亮是一名“80后”法官,現任平度法院店子法庭副庭長。連續四年審結案件數居全院第一。<詳細>
-
青島機場潘超:安全護航150萬架次航班
15年來,他保持現場調度零差錯的歷史記錄,帶領團隊保障了150萬架次飛機安全抵離青島機場。 <詳細>
-
新時代沂蒙扶貧“六姐妹”之王洋:扶貧路上的“90后”村官
沂蒙老區涌現出了一批新時代女性代表,她們艱苦奮斗,被稱為新時代的沂蒙扶貧“六姐妹”。<詳細>
-
縫紉工華麗轉身當老板 回鄉創業打造戶外品牌
朱振磊,雷威戶外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沉穩、干練,讓這個90后青年成為新時代的奮斗者。 <詳細>
-
年省電600萬元,青島熱電女值長是位“技術控”
王慧作為青島熱電企業唯一一位女性值長,用青春演繹"青島工匠、鏗鏘玫瑰"的精彩。 <詳細>
-
青島這位"婚姻醫生"不簡單 發布反家暴人身保護令讓全國婦聯主席點贊
李寧曾發布多起反家暴人身保護令,用執法如山和真誠調解,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矛盾沖突。<詳細>
-
辭去老師工作回鄉創業,讓章丘荷葉變“廢”為茶
韓瑩瑩創業已有6年,她毅然辭去了幼師的工作回鄉創業,成為單品凈利潤逾百萬的創業女青年。 <詳細>
-
韓夢嬌:幫村里打個脫貧翻身仗
借著韓夢嬌的手,東王莊村小米上網第一天,就收到370斤的訂單,揭開了脫貧致富的新篇章。<詳細>
-
管理學博士舍高薪當農民 小蚯蚓興綠色循環農業
2016年底,法月萍帶領著自己的團隊來到了德州禹城市,開始蚯蚓深加工產品研發。<詳細>
-
餓了么+智慧城市 董海朋致力讓市民生活更便捷
雖出身農村,但他不斷汲取國內互聯網巨頭的大數據及物聯網成果,成為菏澤互聯網的“弄潮兒”。<詳細>
-
供熱一線的堅守:一家不“全”換來萬家溫暖
值了一晚夜班的站長張立峰強打著精神說:“保障好城北84萬多平米近萬戶家庭的供熱最重要!”<詳細>
-
大山當作自己家 13年風雨堅守
護林13年,劉加寧對東山的每一棵樹都飽含深情,無論寒冬酷暑,他始終堅守一線。<詳細>
-
沂蒙扶貧"六姐妹"之林西臻:點滴小事建扶貧路
和平年代臨沂涌現了一批新時代女性代表,她們艱苦奮斗,被稱為新時代的沂蒙扶貧“六姐妹。 <詳細>
-
手指常被零幣劃破又如何?青島女工7年點鈔3000萬元
名叫張雪娜的點鈔員點鈔速度最快,每分鐘可清點30多張紙幣。工作7年已累計點鈔3000萬元。 <詳細>
-
王清津:爆炸炸出的電纜界“刀法大師”
自參加工作以來,經他制作的高壓電纜頭無一損壞,同事送他外號“王一刀”。 <詳細>
-
日行萬步確保鍋爐安全 石化工人讓爐火越燒越旺
距離交接班還有不到兩個小時,劉剛遠和副班長丁忠金心里始終惦記著爐里那團火。<詳細>
-
行走林間 守護7萬畝林場安全
他們每天騎著摩托車,在林間小道做著防火宣傳,守護萊蕪華山國家森林公園7萬畝林場的安全。<詳細>
-
他是“列車的眼睛” 一天走10里路一年磨壞5雙鞋
他們像“火車的眼睛”一樣,在偏遠的客車整備場完成列車推送工作,把列車安全準時運達站臺。<詳細>
-
奮斗在路上的快遞員 收獲滿滿幸福感
從以往少數電商平臺和物流企業的“專利”,“春節不打烊”成為快遞行業標準。 <詳細>
-
匡鵬:晨曦里的“歌者” 扮靚城市容顏
匡鵬駕駛機掃車,掃刷清掃道路時發出節奏的“唰唰”聲,如溫柔的晨曲,喚醒了城市的清晨。 <詳細>
-
樊立平:安全為先 溫暖同行
從起點奔波到終點,他們堅守在方向盤前,護送乘客安全出行。他們就是公交駕駛員。 <詳細>
-
青島女列車員32年堅守一線:我把青春獻給列車
青島客運段成都2組的列車員郭紅,自1986年以來一直在列車員的崗位上工作,列車伴隨她32年。 <詳細>
-
日照一村支書17天修出"幸福路" 連起甲子山和父老鄉親
村支書趙炳馮一咬牙自己墊資了20余萬元,帶著村民們修出了一條“幸福公路”。<詳細>
-
房璐:“我們多用心,群眾少跑腿”
工作中她總能站在辦理業務的市民角度考慮問題,也用實際行動給這個窗口單位增光添彩。 <詳細>
-
從種植經濟到技術經濟 肥城姜劉村的"紅娘"操碎了心
解決了貧困戶的后顧之憂,段傳軍新的奮斗計劃就是帶領姜劉村紅紅火火地發展深加工。<詳細>
-
畢淑恒:守一方安穩 做社區里的貼心人
他是全省人民優秀警察,他穿上警服,心便系到了轄區居民身上。他就是城西派出所民警畢淑恒。 <詳細>
-
劉麗麗:居民心中的迎春花讓破產國企宿舍蛻變現代社區
對淄博市張店區體育場街道興喬社區的居民來說,社區書記劉麗麗就是帶給他們溫暖的迎春花。 <詳細>
-
法學女碩士的兩年“村官”路:推動法律進農村創全省先河
鄭敏和大家有著一致的想法,那就是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富民強村的建設路。 <詳細>
-
盼了355年!日照這個村懸崖邊上“鑿出”千米水泥路
“第一書記”們立下愚公之志、手舉肩扛,為脫貧攻堅、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詳細>
-
做了15年事故民警 錯過了13個春晚直播
韓文,東營市交警支隊直屬二大隊事故處理中隊指導員,今年是他從警的第22年個年頭。<詳細>
-
陳葉翠:燃燒自己、暖了群眾、紅了黨旗
陳葉翠沒有做過驚天動地的大事,但點點滴滴的小事卻潤人心腸、溫暖人心。 <詳細>
-
女片警張日:1500戶社區居民的“小棉襖”
她是群眾口中的“小棉襖”,用女性特有的柔情化解社區糾紛,用耐心、細心服務轄區群眾。 <詳細>
-
王清津:爆炸炸出的電纜界“刀法大師”
自參加工作以來,經他制作的高壓電纜頭無一損壞,同事送他外號“王一刀”。 <詳細>
-
王傳喜:苦干19年 “亂村”換新顏
19年來帶領村民苦干實干,讓昔日“臟亂窮差”的落后村莊,發展成“模范新農村”。<詳細>
-
寫春聯、送大米 春節前這個第一書記有點忙
一幅幅帶著溫度的春聯送到老鄉手上,希望新一年里楊四官村的老鄉們能借上福氣,越來越好! <詳細>
-
教學能手吳欽玲:用心耕耘教壇 讓興趣領跑學習
她是帶領牛泉中心學校的孩子們走進文學的第一任導師,她讓學習語文成為一種樂趣。 <詳細>
-
劉永鵬:用愛澆灌每一顆幼苗
這是一份以愛為出發點的工作,我愛孩子們,孩子們也回報很多愛給我,這就是最大的收獲吧。<詳細>
-
李珞玫:時位移人 初心不改
她查出自己患了甲狀腺癌,但為了班上面臨高考的學生,決定等過了期末考試再去治療。 <詳細>
-
孟凡芹:身殘志堅,鄉村孩子的引路人
雖身患殘疾,但她堅守講臺19年,在平凡的崗位上盡心盡責,為農村孩子撐起希望藍天。<詳細>
-
禚基娥:為殘疾孩子撐起了一片蔚藍的天空
18年來,憑著對特殊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愛,她為殘疾孩子撐起了一片蔚藍的天空。<詳細>
-
毛曉青:十年專業建設研究
二十年時光,把自己的青春歲月定格為綻放魅力的完美強者,讓職業教育的美熠熠生輝。<詳細>
-
賈翠珍:從教32年,當了32年的班主任
32年如一日,她以一名人民教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把青春獻給了大山和孩子。<詳細>
-
劉乃志:深度扎根農村,三尺講臺酬壯志
二十年如一日,深度扎根鄉村教育;志愿服務不辭勞苦,熱心支教情撒農村。<詳細>
-
魏建:把學生們當作“我的人間四月天”
腳踏大地、仰望星空,他把教學當作自己最愛的事情,把學生們當作“我的人間四月天”。<詳細>
-
公茂雙:成功創造“激勵加控制”的班級管理教育模式
他滿懷堅定的信念,行走在平凡的路上,一路走來,56歲的他仍不舍耕耘。<詳細>
-
崔波:將生產實際融入課堂,創新教學方法
近五年來,帶領學生先后完成國家、省、市等各級課題37項,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6項。<詳細>
-
曹炳友:“三人”教育砥礪人格
作為泰山學院客座教授,指導該校在校生提升教育素養,也成了他的常態工作。 <詳細>
-
張薇:用愛和智慧做學子生命中的擺渡人
扎根教學科研一線,勤勉育人,用愛和智慧踐行教育理想,用執著和熱愛書寫不平凡的教育人生。<詳細>
-
踐行仁心妙術 堅守醫療陣地
工作以來,她回家過年的次數不超過5次,但能讓患兒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這些付出都值得。 <詳細>
-
80后"最美護工"十年堅守 為養老事業獻最美芳華
十年堅守,為養老事業奉獻最美芳華,對家人如此,對待養老中心的老人亦是如此。<詳細>
-
“第一村醫”王曉婷:扎根農村 誠心服務村民
扎實干好每項工作,真真正正地為村民服務,不僅給予醫療上的幫助,也要給予生活上的幫助。<詳細>
-
“95后”護工不怕苦累只圖老人開心
對他們而言,這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種愛,一份責任,“看到老人開心,就特滿足。”<詳細>
-
鄭亮:疾步拉長生命的長度
李大夫一刻不歇地從病房到辦公室,又穿梭在病房中,這個年輕的女大夫充滿了能量。 <詳細>
-
守衛百姓健康 做呼吸的捍衛者
為確保大家度過一個快樂的春節,他比往常更加忙碌,始終沖在臨床第一線帶領同事診治病人。 <詳細>
-
放心不下患者 休班醫生大年初一醫院查房
因放心不下患者,即使在新春假期期間,李強仍然每天都會到醫院來查房。<詳細>
-
鄉村醫生春節值守崗位 18年間從未缺席
過去18年我們從沒有過什么假期,因為醫生的職責,也因為深愛著這些朝夕相處的老少爺們兒。<詳細>
-
臨沂市婦女兒童醫院里的“生命中轉站”
為了縮病人看病的等待時間,切實展現了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這種加班在急診科只是常態。 <詳細>
-
永不停歇:一名神經外科醫生的大年三十流水賬
白衣天使們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24小時待命,為人民群眾的健康保駕護航,一絲不敢懈怠。<詳細>
-
不見硝煙的戰場 患者健康我們來守護
想想患者家屬的心情,我們這點苦算不上什么,責任感促使我們將全部精力投入到護理工作中。 <詳細>
-
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 做一名有“溫度”的醫生
踐行“不修黨性,枉為黨員”的準則,以高超的技術為病人解除痛苦。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