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楊凱
編者按: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隆重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即日起,大眾網采編人員分赴山東17市,用手中的筆和鏡頭全面展示全省上下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的生動實踐,充分反映改革開放以來山東取得的重大成就。記者們深入基層,走近工人、農民、醫生、售票員等普通群眾,親身體驗他們的生產生活,傾聽來自基層的聲音,用原汁原味的典型事例,深入報道他們的所思所想、所求所愿,多角度展示我省在經濟文化強省建設中的創新實踐。
我們將通過圖文、短視頻、手機直播、VR、H5等融媒體報道方式,在大眾網、大眾論壇、山東24小時新聞客戶端、山東手機報、@大眾網新浪官方微博、大眾網官方微信、大眾網17市分頻道全平臺推出報道。更多精彩,期待您的關注!
新春走基層【190】
習俗為環保讓路 這個春節泉城不聞鞭炮聲
時間:2月16日
地點:濟南市市中區
記者:俞春紅
今年1月1日起,濟南市正式實施《濟南市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規定》。按照“禁鞭令”規定,濟南市將全面實現禁放區域內“禁放、禁售、禁存、禁運”, 這標志著濟南市煙花爆竹的禁燃工作正式以立法的形式確定下來,為濟南市的治霾攻堅提供有力支撐。
市民支持“禁鞭令” 綠色春節更環保
對于“禁鞭令”實施后的第一個春節,濟南市民執行的怎么樣呢?2月15日除夕當天中午,記者分別來到市區英雄山路及五里山路部分小區采訪發現,盡管春節的氣氛頗為濃厚,家家戶戶貼起了春聯,掛上的喜慶的燈籠,卻沒有看到一戶商家和居民通過燃放煙花爆竹的方式慶祝春節。可以說,大家都在安靜祥和中迎來了“禁鞭令”落地的第一個春節。

英雄山路沿線沒有商家和居民燃放煙花爆竹,道路一片整潔。
在五里山路一小區院內,居民高先生告訴記者,由于小區多年來沒有物業管理,每年春節一放完鞭炮,根本無法及時清理,大量鞭炮皮在地上能堆積好幾天,再加上風一吹,鞭炮皮到處飛,又臟又嗆。“但今年不一樣了,濟南的‘禁鞭令’宣傳的很到位,大家都有了環保意識,今年小區里沒有一戶人家放鞭,這個春節過得既綠色又健康。”
環衛工人最高興 這個春節很輕松
小區居民們對“禁鞭令”表示支持,不過這個春節最高興的要數環衛工人了。六里山環衛站的張大爺告訴記者,每年除夕和大年初一,都是他們最忙碌的時候了,因為那時煙花爆竹的垃圾最多。“聽到鞭炮聲就像是得到了命令一樣,趕緊聽著聲音跑去清掃,不然風一吹地上、草坪上都是,更難清理了。”張師傅感嘆。

今年環衛工人們的工作量減輕了不少。
據統計,僅去年春節假期期間,濟南市環衛部門共清理煙花爆竹垃圾216噸。其中僅1月29日(大年初二)一天就清理了近70噸。而今年的“禁鞭令”實施后,市區幾乎是零燃放,大大降低了環衛工人的作業強度。
商家嚴守“禁鞭令”開業關張不放鞭
大年初一一早,記者來到濟南十六里河街道及附近的小區內,通過走訪,也沒有聽到燃放煙花爆竹的聲音。一位商戶老板李先生告訴記者:“往年開業關張都會通過放鞭炮來結束忙碌的一年,而今年因為全城的“禁鞭令”宣傳的很到位,街上很多地方都有禁放的宣傳標語,我們商戶的環保意識也很強,慶祝的方式也比較低調。”
濟南在致廣大市民的一封信中倡導,不觀望、不抱怨、不守舊,爭做遵規守法的行動派、藍天白云的守護者、成風化俗的現代人。除了挨家挨戶宣傳、開展無死角巡查,濟南市還舉行了煙花爆竹置換等多種活動,“禁鞭令”最終得到了絕大多數市民的支持。
長期以來,由于缺乏政策、服務與資金支持,我國住房租賃市場發展緩慢,難以滿足廣大城鎮居民“住有所居”的需求。[詳細]
截至去年12月,由環保部等部門聯合開展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綠盾專項行動調查處理了20800多個涉及自然保護區的問題線索。據環保部介紹,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將綠盾專項行動排查范圍擴大至地方級自然保護區,共自查出5000多個問題。[詳細]
當年汶川地震患兒、已經21歲的兩位年輕人重回兒科醫院。十年前,七位在汶川地震中身受重傷的孩子在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骨科獲得了救治,并康復出院。[詳細]
。據報道,印度脆弱的銀行體目前面臨資金短缺、信用增長緩慢且呆賬過量的問題。[詳細]
在印度或許是個問題了。很多網友還是很高興看到這個調查結果,并且給出了原因。[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