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魏鵬
責任編輯:石慧
編者按:
鄉村振興戰略是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10月18日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戰略。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強調,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要深刻認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實實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我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既指明了方向,又指明了路徑。
為積極宣傳推進我省鄉村在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等方面的經驗做法,5月26日起,大眾網推出“聚焦鄉村振興,打造齊魯樣板”專題報道,記者分赴17地市典型村莊實地采訪,用精煉的文字和生動的鏡頭記錄各地市在推進鄉村振興方面的經驗做法,深入報道各地村莊在鄉村振興路上經歷的探索和取得的成就,多角度展示我省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創新實踐。
大眾網記者 鄭云歌 崔欣桐
【鄉村振興新實踐(16)】
辛莊子村:“五化四有”促進物質文明“雙豐收”
駛出沈海高速嵐山出口向東眺望,入眼盡是連綿不絕的綠樹紅花交相呼應,一排排紅瓦黃墻的二層小居就坐落于此,大院飄窗露臺一應俱全,火紅的瓦片在太陽的照耀下熠熠生輝,這里,就是日照嵐山區安東衛街道辛莊子村。
日照嵐山區安東衛街道辛莊子村
村支書“力挽狂瀾” 危房搖身變成二層樓
辛莊子村現有290戶,890口人,三個黨小組,35名黨員,2017年人均收入16000元,獲得過“全國新農村建設先進單位”、“省級村莊建設示范村”、“日照市十大美麗鄉村”等一系列稱號。
然而,就在十幾年前,這個村子還處于“村子又窮又亂,兩委班子癱瘓,村級欠款20萬”的尷尬境地,當時村里就號稱有‘七個保管,八個會計’,村級賬目混亂不清,村干部從來不交電費。
1997年,時任汾水一中副校長的侯加明回到辛莊子村干起了村黨支部書記。辛莊子是侯加明的家鄉,所以侯加明對辛莊子有著很深厚的感情,看到這里“進不來車出不去人”的荒蕪樣子,侯加明暗下決心:“一定要帶領家鄉人脫貧致富。”
過去的辛莊子村,雜草叢生,亂石遍地
現今的辛莊子村,一排排紅瓦黃墻的二層小居整齊有序
2004年,得知嵐山區有重點項目選址,侯加明和村委成員一合計,決定用土地補償款推進整村搬遷,徹底改變鄉親們的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建設規劃和補貼方案一公開,村民們紛紛炸了鍋:“土地補償款每人能拿8000塊,別的村都分錢,為什么我們卻不分?”
那些時日,村委成員硬著頭皮去挨家游說,可打翻了一些人的“小算盤”,侯加明等人沒少被曾經親如“家人”的村民指著鼻子罵。“雖然頂著巨大的壓力,但是我們清楚,這8000元給了個人手里,他們拿去大吃大喝也是花了,何不做點更長遠更有價值的事情。”原村委委員計生主任侯永紅說。
經過與村民的反復協商,方案終于獲得了大部分人的支持,2005年,辛莊子第一批的26戶180平方米的二層小居開始起建,在這過程中,其他村民們看到了效果,也陸陸續續加入進來。為了湊錢,村民甚至自發組成卸煤隊,80元一節車廂慢慢積攢,直到如今,辛莊子已擁有三片區域的樓房,村里再也不是雜草叢生、亂石遍地,而是家家亭臺樓閣、整齊劃一的新農村氣象。
白紙黑字紅手印 凡事就為一個“公”
經過十幾年摸索,辛莊子村兩委的“治村方略”初成體系,其中,施行的“白紙黑字紅手印”工作法是最具代表性的舉措。
凡是村務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項,不搞“一言堂”,統一民主表決,同意的就簽字、按手印。依據“紅手印”的多寡,對意見一致的事就拍板定案,對意見不一致的就不辦、緩辦。侯加明告訴記者:“我一直堅持重大事項要100%通過,就是有一個人不同意,這事咱也不能辦。”
每次召開的村民會議,與會的黨員和村民代表同意的就按上手印,不同意的就不按,鮮紅的手印就如同“契約”。在辛莊子村兩委辦公室,一摞厚厚的蓋著紅手印的重大事項會議決議書記載了辛莊子從2005年4月26日一直持續到今日的大小事務,很多資料依然清晰可查。這一民主做法,被區委組織部歸納為“三會兩公一評”,并在全區、全市推廣。
侯加明帶領村民植樹
侯加明與鄉親聊家常
“五化四有”共建設 促進物質文明“雙豐收”
建好房,鋪好路,村民的生活質量提上來了,而文化、道德、文明建設,卻是一個循序漸進、潤物無聲的過程。侯加明又開始琢磨如何完善村民的精神文明建設,通過去其他模范村學習考察,侯加明和鄉親們意識到,促進辛莊子“五化四有”建設勢在必行。
所謂“五化”,即硬化、綠化、美化、亮化、凈化,“四有”則是保證村民有漂亮的生活環境、發家致富有完善的生產平臺、集體經濟有可持續的收入保障和村民老了有可靠的養老保證。
于是,經過商議,大家伙兒決定以后“每建一處房,便栽一叢樹”,組織村委每年修整三次,并投資30萬元對老年區、經濟小區進行了全面粉刷,如今的辛莊子春有繁櫻、夏有喬木。
村民邵長誠家里處處透露著溫馨
村內設施一應俱全
考慮到村民的文體素質提升,投資了160萬元建成了集醫療室、超市、老年活動中心、圖書閱覽室為一體的村服務中心,還興修了幼兒園,2017年,為了響應“廁所革命”,將老年房區域改廁180多戶。
為了保障村里老人的生活問題,村里為老人們辦理了養老保險,每個月都可領到1300元。每到中午晚上飯點,總能看到提著各色保溫桶的年輕人,去給自家老人送飯菜,這早已成了辛莊子村民不約而同的習慣。侯永紅笑著告訴記者:“現在的辛莊子可以說真的實現了老有所養,家家老人都不愁吃不愁穿!”
鄉村振興的春風,就這么吹進了辛莊子的挨家挨戶。今年上半年,村民邵長誠家里剛娶進了兒媳婦,家里的二層樓也是小兩口精心裝飾的,在這個家里,處處透露著新婚的喜悅與溫馨。邵長誠忍不住激動地說:“現在誰還不說我們辛莊子好啊!”
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中央文明辦主辦的“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開展10年間,定格了成千上萬普通人善行閃光的瞬間。人們身上都有善念的種子,不經意間的善行閃光,都值得被標記呵護,成為映照我們心靈的“光源”。[詳細]
“科技部、中國社科院等要會同相關單位加強科研誠信制度建設,完善教育宣傳、誠信案件調查處理、信息采集、分類評價等管理制度。”賀德方透露,在列入黑名單的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各類評審評價中不予認可,也不得報銷論文發表的相關費用。[詳細]
天生愛美麗的30歲女子小美在一家美容店花了8萬元購買塑形美體內衣,希望塑造并保持挺拔傲人的身材,卻未見明顯效果,她向商家提出退款被拒。此后,小美嚴格按照購買協議的指引,每天穿著8小時以上,配合喝白開水5至8杯,按時到該店售后進行內衣調撥、換碼。[詳細]
電影《太陽帝國》中展現了上世紀二十年代上海的哥倫比亞圈:園丁包著頭巾,修剪著草坪,藤蔓悄悄攀上外墻,一片田園牧歌式的景象。1925年,英美工部局在哥倫比亞路建造了鄉村俱樂部,也就是現在番禺路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的老廠房。[詳細]
新華社莫斯科6月4日電專訪:上合組織的魅力與國際地位日益增強——訪俄羅斯戰略研究所亞洲與亞太研究中心主任科卡廖夫 隨著2017年阿斯塔納峰會正式給予印度和巴基斯坦成員國地位,上合組織已發展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地域最廣、潛力巨大的綜合性區域組織。[詳細]
澳媒稱,澳大利亞前外交部長鮑勃·卡爾否認中國曾對澳大利亞進行政治干預或者試圖進行干預。” 卡爾說,盡管他將會進一步推進起草防止外國干預法,將致力于影響國家外交政策的澳大利亞機構囊括進來,可是他沒有看到中國進行干預的跡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