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說】做好經略海洋大文章,爭當海洋強國排頭兵
2018-03-10 10:52:00 來源: 大眾網 作者: 王磊 樊思思
大眾網北京3月10日訊(特派記者 王磊 樊思思)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山東代表團代表深受鼓舞、倍感振奮。在參加小組討論時,做好經略海洋大文章,建設海洋強省,成為代表們熱議的話題。
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海洋國家實驗室主任、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吳立新。
海洋創新要抓住融通做文章,打造海洋領域“G20峰會”
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要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貢獻。
習總書記對海洋經濟發展作出的重要指示,為山東做好經略海洋這篇大文章指明了方向。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海洋國家實驗室主任、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吳立新說,作為一名海洋工作者,他深感責任重大。他建議,加速海洋創新體系的建設,高標準建設海洋國家實驗室。海洋國家實驗室要走在前列,先行先試,為中國特色國家實驗室建設發揮試驗田作用。吳立新還建議,以重大專項為抓手,推進科研院所、高校、企業融通創新。例如,在“透明海洋”方面,協同相關單位構建新一代海洋觀測、探測與預測體系,打造全球海洋物聯網,支撐國家安全、海洋經濟發展以及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推動海洋技術、海洋高端裝備等及相關產業發展。
吳立新說,海洋國家實驗室還將辦好全球海洋院所領導人峰會,打造像G20峰會一樣的世界海洋大會,成為推動海洋經濟全球化發展重要載體。
全國人大代表、煙臺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永霞
發揮海工裝備優勢,打造輻射東北亞新高地
做大海洋經濟,煙臺同樣有著豐厚的海洋資源優勢。全國人大代表、煙臺市市長張永霞說,煙臺的海工裝備制造業優勢明顯,例如成功開采可燃冰的“藍鯨1號”鉆井平臺,就是由煙臺中集來福士自主研發和建造的。這里還建有我國最大的海洋工程裝備建造基地,將有力支持海洋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另外,在核電裝備、海水淡化、海洋生物醫藥等特色產業方面,煙臺也擁有良好的基礎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市,離不開開放的政策和包容的姿態。張永霞說,數百年來,煙臺的發展得益于開放,又在開放中不斷發展。作為重要的沿海城市,當前,煙臺正面臨著新的機遇和優勢。例如,全國僅有的三家“國字號”中韓產業園,其中一個就設在煙臺。張永霞說,煙臺聚集了大量韓國企業,在地緣關系、人脈資源等方面都有優勢,下一步將依托產業園大力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海洋工程及海洋技術等新興產業,發揮煙臺海洋資源和臨港經濟優勢,著力打造輻射東北亞的開放合作新高地。
全國人大代表、威海市市長張海波
聚焦海洋生物、高端裝備,爭當海洋強省排頭兵
“山東三珍”的阿膠、海帶、膠東參,威海占了倆。全國人大代表、威海市市長張海波說,威海將立足優勢,爭當海洋發展戰略走在前列的排頭兵。在海洋產業轉型方面聚焦兩大任務,一個是建設國家海洋生物高端發展核心引擎,另一個是建設國家海洋高端裝備產業發展新的增長極。同時,做好產業鏈條延伸。例如,威海正在建設的國家淺海海上綜合試驗場,集科學觀測、技術裝備試驗、方法研究和模式檢驗等多功能于一體,依托平臺帶來的科技成果、研發力量和檢測條件,威海有望在海洋儀器研發制造領域率先突破。
同時,著眼于補齊科技短板,做好綜合平臺建設。近年來,威海引進了綜合性海洋生物遺傳育種中心、海洋碳匯產業發展平臺、山東船舶技術研究院等一些涉海科研平臺,培育了一批以企業為主體的海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規劃建設了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園等15個海洋特色園區,威海將充分發揮這些海洋經濟載體平臺的作用,提高海洋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打造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的強力引擎。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東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車軾
建設生態海洋,讓大海“上網”玩轉“透明海洋”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東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車軾說,建設生態海洋,要積極推行低碳高效生態養殖技術,構筑規模化、標準化的生態型和集約型工業化養殖模式,打造具有裝備工程化、技術現代化、生產工廠化、管理工業化內涵的園區示范工程。目前,東方海洋計劃與日本三菱、天津海王星等進行合作,建設三文魚養殖等高端海洋牧場項目。
車軾還建議,深耕海洋牧場資源,開展“互聯網+”行動,建成“透明海洋”,促進海洋與互聯網、旅游、休閑、文化、健康等產業深度融合。東方海洋將在牟平、萊州等地,打造集休閑海釣、漁家生活體驗、趕海探險、沙灘娛樂、海珍品養殖觀光及科普教育、特色餐飲住宿于一體的多元化休閑漁業示范基地,全面提升“好客山東-漁夫垂釣”休閑漁業品牌。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魏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