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藥頻現“藥荒” 代表呼吁建立短缺藥供應保障機制
2018-03-03 23:31:00 來源: 大眾網 作者: 孫杰 姜洋 張建
姜洋有約②
救命藥頻現“藥荒” 代表呼吁建立短缺藥供應保障機制
大眾網北京3月3日訊(特派記者 孫杰 姜洋 張建)近年來,一些地方不斷曝出治療白血病藥品巰嘌呤短缺。部分患者為了保證治療效果,不得不高價從黃牛手中購藥。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立醫院副主任醫師盧林做客大眾網“姜洋有約”時談到,國家應制定《急搶救及短缺藥品目錄》,目錄內所有藥品定點生產、保證供應,打破一些救命藥壟斷經營的情況。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立醫院副主任醫師盧林做客大眾網北京演播間。
盧林介紹說,在一線臨床工作中,有兩個病種的藥品稀缺引起了他的注意。以緩解重癥肌無力的特效藥品溴吡斯的明為例,該藥從2015年開始,就一直長期處于緊張甚至缺貨狀態。盧林說,有的地區長達一年買不到這種藥,一些患者甚至只能通過黃牛來買這種藥品,對患者的治療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另一種治療肝豆狀核變性的特效藥青霉胺,從2014年就開始出現缺貨甚至斷貨的情況。記者了解到,像青霉胺這類藥物不是不可以替代。不過,盧林說,這些替代藥的效果都不如它有效。
2017年6月,國家衛計委下發了《關于改革完善短缺藥品供應保障機制的實施意見》。盧林說,從目前效果來看,藥品短缺還是沒得到有效的保證。根據公開資料,生產這些藥品的企業相對比較單一,有的藥品只有一家企業來生產,在市場上處于壟斷地位,導致藥品稀缺甚至斷貨。
2016年,藥品市場放開后,很多藥企都盯上了高利潤藥品。盧林說,在取消藥品限價后,很多短缺藥品價格增長很多倍,短缺情況依然沒有改善。以尼可剎米注射液為例,2016年前,每支藥價格僅為0.44元,現在供貨價漲到了6.98元/支,可依舊一藥難求。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立醫院副主任醫師盧林。
針對上述情況,盧林建議,相關部門要嚴厲打擊市場壟斷行為,提高懲處力度。目前急搶救及供應短缺藥品原料藥和制劑被控制、被壟斷的現象非常普遍,而且違法成本太低,相關部門的查處和處罰力度不足。罰款金額和違法壟斷獲益相比顯得微不足道,遠不足以震懾企業。
“這些必需藥品可由國家相關部門牽頭,招定點生產企業,不僅招定點生產的制劑企業,原料藥生產企業也應定點,給予企業合理的利潤,加強質量監管,保證供應。”盧林說,前期國家定點生產的魚精蛋白、甲巰咪唑等產品效果就很好,這兩種藥品再也沒有出現短缺的情況。但目前定點生產的品種太少,遠遠不能滿足臨床需求。建議國家制定《急搶救及短缺藥品目錄》,目錄內的所有藥品全部定點生產,國家定價,保證供應,打消企圖壟斷經營的企業的念頭。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魏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