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楊凱

這里是北極圈內的亞馬爾半島,位于俄羅斯西伯利亞平原西北部,最低溫度達零下52攝氏度。

這里也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項目——亞馬爾項目所在地。

3月30日,全球首艘北極專用破冰LNG船完成試航,它將把北極的天然氣運往亞洲和歐洲。

共享北極的優質資源,是人類多年的夢想。然而,嚴酷的自然環境卻攔住了這一腳步。直到2013年底,“一帶一路”倡議引來了絲路基金為代表的中國資金,成為項目的最大融資方,讓這個一度因資金陷入困境的超級工程,重現生機。

俄羅斯能源部第一副部長 阿列克謝-特克斯勒爾:我們對于和中國,以及亞馬爾項目中的中方參股公司進行的建設性的、互利共贏的合作感到高興。

絲路基金董事長 金琦:亞馬爾項目呢,實際上是國際能源項目的重大合作項目之一,尤其是參與在北極開發能源項目的這樣的合作的一個重大的機會。也是帶動中國的企業,裝備制造業走出去,帶動產能合作。

亞馬爾項目集俄羅斯的資源、中國的資金、市場和裝備、法國的技術和管理于一體,開啟了國際能源合作模式的新篇章,也成為“一帶一路”倡議和歐亞經濟聯盟的重要契合點。

2015年5月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共同簽署并發表了《關于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兩個大國形成了發展共振。

不只是俄羅斯,在“一帶一路”沿線,如果這每一片風帆代表習近平主席的一次出訪,三年多時間里,就有20多趟友誼的風帆從中國出航;同樣是這三年,沿線64個國家里,50多位元首來華訪問。

56個國家和區域合作組織發表了對接“一帶一路”倡議的聯合聲明,促成了“一帶一路”倡議與9個國家自身的發展戰略緊密對接。

在地球另一端,距離埃塞俄比亞首都50公里的小村子里,村民澤維德來到鎮上的小賣部,給手機充電。

埃塞俄比亞居民 澤維德:我幾乎每三天就要來這里,給手機充次電,一次要三個比爾(一元人民幣),從我家走過來要大概三個小時。

在埃塞俄比亞,對停電百姓已習以為常。但他們不知道,自己生活的國家被譽為“東非水塔”,4.5萬兆瓦的水力發電潛能,如果全部開發利用,能讓埃塞俄比亞和周邊的蘇丹、吉布提、肯尼亞等國的1億多人用上清潔能源。

眼下,中國企業正在埃塞爾比亞進行電網改造。與此同時,一條由中國企業建設的高壓輸電線路,正在從埃塞西部的青尼羅河畔,緩緩向著肯尼亞延伸過去。未來,線路那端的肯尼亞、烏干達、坦桑尼亞和盧旺達的3000萬人將用上綠色便宜的電能;而線路這端的埃塞俄比亞將換回更多的外匯收入。

在“一帶一路”沿線,每周4200個航班,從空中把通向43個沿線國家的蜿蜒絲路拉成了直線,39條中歐班列串起亞歐大陸10個國家15座城市。40項重大能源合作項目漂洋過海,給沿線人民送去光明與希望;油氣管網、輸電走廊、能源通道、衛星通信,全方位、立體化、網絡狀的聯絡線,“一帶一路”把44億人編織成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增加土地供應被不少人視為從供給端平抑房價的“利器”。不過,中國權威人士指出,這個利器的生效需要一個前提——“控制投資炒作”。 [詳細]
14日至15日,舉世矚目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在北京舉行,論壇主題為“加強國際合作,共建‘一帶一路’,實現共贏發展”。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開幕式并主持領導人圓桌峰會,29位外國元首、政府首腦及聯合國秘書長等3位重要國際組織負責人將出席圓桌峰會。[詳細]
《人民的名義》原版“再現”,南京東南大學學子設計別樣“畢業照” 。《人民的名義》原版“再現”,南京東南大學學子設計別樣“畢業照” 。《人民的名義》原版“再現”,南京東南大學學子設計別樣“畢業照” 。[詳細]
“I want to play a game。”如果你看過經典恐怖片《電鋸驚魂》,可能會對影片中這句經典臺詞記憶猶新。在這場充斥血腥、刺激、恐懼的游戲里,主人公亞當和勞倫茲·戈登醫生醒來后發現自己身處一間破敗的地下室內,沒有人知道自己為何被綁,也沒有人知道自己該做...[詳細]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據英國《倫敦標準晚報》12日報道,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下屬的一些醫院電腦當天遭惡意軟件“勒索病毒”攻擊。另據美聯社12日報道,包括西班牙電信在內的幾家公司當天也遭到“勒索病毒”的襲擊。[詳細]
美國俄亥俄州一家療養院發生槍擊事件,導致4人死亡,其中包括一名警察。另據央視報道,美國東部時間12號早上7點30分左右,俄亥俄州科克斯貝爾市的一家療養院附近發生槍擊事件,導致一名警員身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