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魏鵬
責任編輯:王曉亮
編者按: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強化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責任制,堅持大扶貧格局,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為反映山東脫貧攻堅進程中涌現出的感人事跡和英模人物,為脫貧攻堅提供信心支持與精神動力,自即日起,大眾網推出“脫貧攻堅在山東”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脫貧攻堅在山東”系列報道④
“扶貧書記”李玉如要把貧困村建成“美麗鄉村”
大眾網記者 劉進 潘濤
初冬時節,鄄城縣董口鎮黨委書記李玉如正帶領全鎮400多名黨員干部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作為全國脫貧攻堅創新獎獲得者、扶貧車間創始人,這段時間,李玉如向全鎮黨員干部講解的重點,是十九大報告中的“扶貧”新精神和“鄉村振興”戰略。他把兩者結合起來,通過產業讓貧困戶脫貧,同時要把貧困村建成“美麗鄉村”,在振興鄉村的路上,立志要探索出自己的特色道路。
藍莓種植基地,是董口鎮新引進的扶貧項目
產業項目接地氣,精準扶貧引出“活水”
11月中旬,初冬的董口鎮依舊一片繁忙景象,全鎮首批300多畝金銀花,剛剛被栽進地里。這是李玉如新引進的產業扶貧項目,他與山東中醫藥大學結合,通過土地流轉,計劃把董口鎮打造成金銀花中藥材基地,“將來要種1萬畝,而現在全國的種植面積不過60萬畝。”
“深入開展脫貧攻堅,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關于“脫貧攻堅”的論述,給李玉如做好扶貧工作更多信心。這些年,通過建設扶貧車間,引進產業扶貧,他已經在扶貧的路上摸索出了行之有效的路子。
掏出手機,簡單點擊,李玉如就能查看一組組監控視頻,視頻顯示的是一個個生產車間,工人們在緊張勞作。這樣的“扶貧車間”在董口鎮有39個,根據監控,李玉如第一時間能掌握貧困戶就業的情況。
在董口鎮后宋樓村的扶貧車間, 45歲的貧困戶寧青霞,與其他20多名工人有說有笑,將一縷縷發絲編織、分裝。“我家就在車間后邊,年紀大了出去找不到工作,現在在家門口就能上班掙錢。”如今寧青霞已經成為車間技術主管,每月能穩定拿到2600元。更讓她舒心的是,車間窗外的三間小屋就是她家,顧家、掙錢兩不誤。
建立扶貧車間,是李如玉的創新之舉。正是通過這樣一個個不起眼的“村內車間”,真正激發了貧困戶的活力,一個個具有本地特色的扶貧產業項目發展起來,一張張堅實的扶貧網編織起來。“產業在脫貧攻堅中起到決定性作用,有了崗位,貧困戶才能自力更生,才會有更大的‘獲得感’。”短短兩年時間,董口鎮的33個行政建起了39個扶貧車間,直接就業和輻射帶動就業5662人,其中貧困人口2112人。
在董口鎮金莊村,200畝的藍莓種植基地已經初現規模,這是董口鎮產業扶貧的最新成果。同樣是產業扶貧,種植基地與扶貧車間一樣,有效解決了貧困戶的就業問題。“基地最多同時接受70余人就業,涵蓋40%以上的貧困戶。”李玉如說,200畝基地的產值非常樂觀,“一村一品”作為產業扶貧的重要措施,作用不斷凸顯。
李玉如在他創新推出的“扶貧車間”,與在此就業的貧困戶交流
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脫貧之路變“通途”
作為基層干部,李玉如對報告中提到的“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印象尤其深刻。李玉如說,在未來的扶貧道路中,扶志、扶智是他扶貧工作的重心,激發貧困戶的活力,要靠接地氣的本地特色產業,將精準扶貧工作變成一汪活水。
建設“扶貧車間”過程中,除面臨資金、招商等問題,李如玉最大的困難是貧困群眾沒有技術基礎,工作速度慢,產品質量差,給老板造成損失的同時,更是打擊了貧困戶的自信心,厭工、棄工現象時有發生。“扶志”便成為了李玉如開展扶貧工作的首要任務。
今年46歲的郝桂榮,身高不足一米五,身體也嚴重變形,生活十分困難。村干部介紹她到本村的扶貧車間加工電子數據線。但她學了一個月,一直學不會,一氣之下,哭著辭工回家。“俺是個廢人,啥也學不會,你就別操俺的心了,窮死、餓死俺也認了。”面對來做思想工作的李玉如,她不僅這么說,甚至躲著不見人。但李玉如無論如何都不放棄。“有空就找她談心,夸她飯菜做得香,家里收拾得干凈,衣服做得周整,鼓勵她重拾信心后,再讓她重返車間干活,并安排專人手把手地教她。”李玉如的堅持取得了成效,經過三個月的勤學苦練,郝桂榮不僅技術嫻熟,還成為了該車間的技術主管。
在扶貧工作中,“扶智”同樣是精準扶貧工作持續散發活力的根本。“沒有生活技能,咱就培訓技能。”李玉如說。邢屯村聾啞婦女曹愛芹,丈夫長年有病,喪失了勞動能力,家里還有兩個孩子,生活十分困難。為鼓勵她到扶貧車間做工,李玉如請來了懂啞語并且技術熟練的師傅,手把手把她帶成了一名技術嫻熟的工人。而目前,全鎮的七名貧困聾啞人都成了扶貧車間的技術骨干。
“先‘扶志’,再‘扶智’,貧困戶真正的站直了身板,有了生存技能,脫貧自然水到渠成,有了可持續性。”李玉如說,目前,董口鎮還有1700多戶貧困群眾、3359個貧困人口,這些都是“難上加難、苦中加苦、貧上加貧的人口”,任務依舊十分艱巨,但他滿懷信心。
他說,十九大的召開,讓全鎮的脫貧工作站到了一個新的起點。接下來,他將加大全鎮扶貧干部的扶貧作風、扶貧本領、扶貧情懷的建設,進一步認真落實好國家扶貧方面的一系列政策、方針,發揮出最大的效益,同時利用好扶貧工作中的經驗,針對特殊困難群體采取更加有力的幫扶措施,堅決不落下任何一個人,達到如期脫貧的目標。
把貧困村建成美麗鄉村,“鄉村振興”有力量
“鄉村振興”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大戰略,這也是李玉如最近一直在學習、探索的重要事宜。
“脫貧攻堅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通過引進產業,使鎮里的省級重點貧困村摘了貧困帽后,能依靠產業發生深刻變化,逐步實現振興。”李玉如說,隨著扶貧工作的深入開展,他將按照山東省美麗鄉村的標準,對鎮里的村莊進行提升改造,使各個村莊發展自己事業,提升鄉村面貌,發展鄉村民主,提高村民素質,使鄉村更加宜居。
李玉如說,通過學習十九大精神,他看到“鄉村振興”的巨大力量。下一步,他將激發鄉村內生動力,打造政府與百姓、黨員與群眾“鄉村振興”動車組,讓他們都“動起來”,實現真正富強。
“脫貧攻堅在山東”系列報道①
“脫貧攻堅在山東”系列報道②
“脫貧攻堅在山東”系列報道③
1935年,英國科學家沃特森發明了無線電探測裝置——雷達,雷達的發明,極大地推進了現代戰爭的演變,雷達與原子彈、青霉素被稱為二戰時期的“三大發明”。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雷達設計師王干:我相信我們的團隊有這個實力,也有這個能力,把這個做成一...[詳細]
從央行今年以來的操作手法看,目前流動性維穩的三個基本原則已經確立: 首先是通過MLF操作對沖金融機構繳納法定存款準備金需求。央行表示,連續投放或連續回籠都是削峰填谷的表現,旨在熨平諸多因素對流動性的影響,并不代表貨幣政策取向發生變化。[詳細]
這一驚人的消息,在17日由意大利神經外科專家塞爾吉奧·卡納韋羅對外進行宣布,卡納維羅表示,此次手術的成功意味著,我們距離未來人類活體頭部移植手術又近了一步。俄媒稱,準備接受手術的患者是俄羅斯計算機工程師瓦雷里·多諾夫,由于天生患有脊髓性肌肉萎縮癥,...[詳細]
來自中國四川的大熊貓“彩陶”和“湖春”已安抵印度尼西亞一個月有余,其“入住”的熊貓館將于11月底正式開館。當我們在海拔1400米處換乘動物園專門為參觀熊貓館配備的環保型接駁車時,看到不少印尼民眾一同前往。[詳細]
國際勞工組織20日在日內瓦發布《2017年全球青年就業趨勢》報告,對目前全球青年人的就業形勢做出了全面分析。” 報告特別強調,這一系列努力的目標不僅僅是為了創造工作機會,提升青年人的就業率,更是要提高他們的工作品質,實現體面就業。[詳細]
據韓聯社報道,正在韓國訪問的國際奧委會(IOC)平昌冬奧會協調委員會主席古尼拉·林德伯格21日試乘仁川國際機場至平昌的高速列車(KTX)并對奧運期間交通運輸能力進行檢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