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峰:京津冀協同發展要解決“大城市病”的問題
2017-03-06 14:18:00 來源: 大眾網 作者:
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于3月6日10時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何立峰、副主任張勇、副主任寧吉喆就“經濟社會發展與宏觀調控”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記者:
何立峰:
京津冀協同發展要解決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大城市病”的問題,北京的空氣、水資源、交通等方方面面一些“大城市病”表象的后面承載了過多的非首都功能,因此要進行有力、有序、有效地疏解。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展,這是非常不容易做的大事。
首先在疏導交通方面,我們按照規劃,正在抓緊打通“斷頭路”、“瓶頸路”,基本上在今年或者明年可以打通。京津冀城市之間的軌道交通規劃基本完成,現在正在抓緊建設,打造“軌道上的京津冀”,目的就是要通過公共交通解決京津冀區域之間的交通往來問題。
二是產業轉移升級和轉型升級相結合。因為北京有四個定位: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所以,不符合北京首都核心功能的一些產業,要有步驟、有序、平穩地退出。有些先進的產能將有序地轉移到天津、河北。
三是生態環境要得到有效保護,重點解決大氣污染、水資源污染、土壤污染的問題。在這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大家在這一段時間的報紙上、電視上、媒體上都看到了,比較密集地宣傳、介紹了京津冀協同發展三年來所做的工作,包括各部門的工作,包括京津冀三省市各地方所做的工作,大家可以圖文并茂地看到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的有效成績。
您提到第一個問題有關動物園批發市場,還有大紅門批發市場等等,這些商戶正在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的要求,按照市場運作的規則,由政府牽頭特別由北京和河北兩地政府牽頭,達成了許多共識,這方面進展比預期好,而且還在繼續推進過程中。至于說在轉移過程當中可能還會存在這樣那樣的一些問題,畢竟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工程,是非常不容易做的事情,牽扯到方方面面的直接利益,這些問題,北京和河北都在積極研究解決。
第二個問題是周邊貧困縣的問題。我們在制定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過程中,已經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并且有專門的章節來表述。在環京津兩個特大城市中間、周邊確實還有一些貧困縣,相關工作正在按照國家推進脫貧攻堅的總體部署扎實推進,他們自己很努力。河北省方面也加大了支持力度,要通過發展打造成京津冀非常漂亮的“后花園”,也就是非常美麗的京津冀周邊鄉村,這方面工作力度正在加大,尤其現在借冬奧會在張家口崇禮舉辦的契機,正在進行一些必要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場館建設,河北省大力加強了這方面的工作,并取得了積極進展。
同時,京津冀三省市密切合作,在中央有關部門的協調推動下成立了環京津周邊貧困地區協作機制,主要內容就是北京市和天津市從地方財力當中擠出一部分資金,支持張承地區等環京津周邊問題比較突出的縣加快發展,著力在產業發展、科技應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改善城鄉面貌上下功夫。北京、天津的一些優秀基層干部也到周邊地區的貧困縣掛職,進行工作上的指導、協調和配合;這些貧困縣的干部也到北京、天津地區掛職,進一步轉變思想觀念,共同尋找新的合作機會,共同推動進展。
我們相信,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深入推進,“三個突破”,就是剛才向各位介紹的交通領域、產業轉型升級和生態環境保護方面一定會有新的更大的進展。前不久,大家看到了北京城市副中心也在抓緊規劃建設,我們也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隨著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的推進,北京“大城市病”會逐步緩解。隨著北京、天津、河北之間交通環境的進一步改善,特別是軌道交通進一步改善,將會有更多的非首都功能從北京有力、有序、有效地疏解出去,從而有效地解決“大城市病”的問題。
“大城市病”不僅是京津冀才有,這是一個全世界共同的難題,所以京津冀協同發展將會為有效推動長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等中國其他城市群協同發展,共同解決“大城市病”的問題提供很好的示范范例。我們也有理由相信,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成果和經驗,可能會提供一個解決世界特大城市“大城市病”的中國方案。謝謝您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心,并且希望繼續得到您的關心、理解和支持。謝謝。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楊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