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養結合”咋推進?代表建議:擴大規模與創新方式并舉
2017-03-15 08:49:00 來源: 新銳大眾 作者: 趙君 李子路 楊學瑩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養老問題日益凸顯。失能、半失能老人如何養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開展新一輪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支持社會力量提供教育、養老、醫療等服務。推動服務業模式創新和跨界融合,發展醫養結合、文化創意等新興消費。
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發展面臨哪些困難?如何適應當下及未來需求?山東團代表就此展開熱議。
“‘養’有了‘醫’,服務質量就提升了,‘醫’有了‘養’,就有了著力點。目前,山東醫養結合機構大約有1200多家,總體來講,發展還是比較快的。”省衛計委副主任仇冰玉代表告訴記者,醫養結合在推進過程中還面臨不少難題。目前山東大部分醫養結合機構沒有納入醫保,這1200多家醫養結合機構,納入醫保的只有110家,而且已經納入醫保的覆蓋的病種也很少。“沒有醫保,老百姓個人就得多花錢,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老年群體主動走入醫養結合機構。”
在仇冰玉看來,發展醫養結合,既要擴大服務規模,也要創新服務方式,滿足不同區域、不同群體的個性化需求。“養老服務需求,農村和城市不大一樣,不同家庭、不同身體狀況的老年人,更是千差萬別。”他建議探索適合不同人群的醫養結合服務模式,進一步細化、優化服務。
仇冰玉介紹,醫養結合模式包括醫院與養老機構合作提供專門服務,醫療機構直接開展養老服務,養老機構提供醫療服務,將社區醫院的醫療資源輻射到養老院,以及在社區開展老人日間照料服務,在行動不便的老人家中設立病床等。“這些都是為適應不同老年群體的實際需求而發展的。”
“之前因為政策原因,醫養結合發展過程中很多環節沒有打通。去年國家就此出臺了文件,對醫療、養老如何結合進行了明確,對醫養結合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山東省商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凌沛學代表說,現在養老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服務,在手續辦理等方面較之前順利了很多。
醫養結合發展離不開人才支撐。凌沛學認為,專業人才缺乏是制約醫養結合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們提倡發展醫養結合,但愿意到養老機構從業的醫生很少。人才培養需要一個過程,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建議高等院校開設養老相關專業,重點培養懂養老、懂醫學的專業人才。”
如何提高養老醫護人員的積極性?凌沛學建議,從提高待遇入手,并做好職稱評定工作,使更多人將此工作作為長期職業。他還希望社會上更多人通過做義工的方式,參與到養老服務中來,探索義工服務“兌換”養老服務機制,調動大家的積極性。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魏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