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給側改革著眼中長期發展,將給山東帶來重大利好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件中長期的事!笔≌䥇f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山東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衛國在發言中表示,供給側改革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神秘,“主要就是做兩件事,一是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二是要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他說,不管是改善資本的品質,還是提升勞動力的質量和素質,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弄清楚了這一點,就能更清楚地認識到供給側改革關注的是中長期的系統性結構問題,是從根本上解決當前經濟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為什么說供給側改革對山東來說是一個重大機遇呢?針對這個問題,張衛國認為,如果說廣東、浙江等東部沿海地區可以依靠短期刺激消費拉動投資的話,山東的產出則主要依靠中間原材料和大規模投資,產業結構偏重,面臨著資源消耗、產能過剩、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問題,這種模式很難保證經濟長遠健康發展。推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這正符合山東面臨的經濟發展難題,將給下一步發展帶來重大利好。
3個路徑打開供給側改革局面,化解過剩產能要打組合拳
“山東推進供給側改革任務繁重,千頭萬緒應該從哪里入手?”針對記者提出的這個問題,省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宋守軍表示,以化解過剩產能為例,這需要政府、市場、社會三方面共同發力,由政府建立落后企業清算破產等機制,通過市場進行適當引導,同時也要借助社會力量!盎膺^剩產能沒有單一途徑,必須是一套組合拳。”宋守軍說,無論是從政策和體制機制上,還是從各方面配合上,都需要建立一整套體系來解決這個問題。
“化解產能過剩必須依靠改革,而且要通過開放倒逼改革!睂τ谏綎|推進供給側改革的著力點,張衛國總結了3條路徑,一是要充分利用“一帶一路”帶來的重大機遇,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山東在這方面具有優良的地理位置和工業結構基礎,發展潛力巨大;二是要對傳統產業進行大規模改造升級,向高端產業升級;三是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等,進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業態演進。
“對于化解過剩產能,山東已經制定了明確的時間表和詳細標準。”省政協委員、山東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徐超麗補充說,根據《山東省推進工業轉型升級行動計劃(2015-2020年)》,2017年底前,山東將全面完成現有落后產能淘汰任務;計劃到2020年,化解淘汰冶金6大領域低效落后產能。
調結構創需求,創新是推進供給側改革的有效驅動力
“未來的消費需求將不再來源于‘需求’,而是來源于創新創造的新需求!贬槍τ浾邆兏信d趣的創新在供給側改革中的作用,省政協委員、浪潮集團高級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王柏華認為,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核心要素,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過去,人們考慮的是如何吃飽穿暖,在如今滿足了衣食住行等需求的情況下,新的需求則需要通過創新來創造。從生產端入手進行改革,通過創新驅動提高供給質量,在中高端市場和新興產業領域站穩腳跟,從而有效塑造競爭優勢。
在省政協常委、青島市副市長欒新看來,創新是解決產業結構調整、發展高附加值產業最有效的手段。以青島的船舶產業為例,正面臨著產業附加值低、周期長等一系列問題,全市3家造船廠目前的產能利用率僅在百分之四十多,通過技術創新調整產業結構,盡快研發一批附加值較高的產品是當務之急。低附加值產業急需通過創新驅動實現轉型升級,高附加值產業更離不開創新支持。欒新又舉了一個平板玻璃的例子,青島的平板玻璃產業相對附加值較高,產能利用率保持在較好水平,暫時沒有面臨去產能的壓力。但是,隨著相關技術的飛速發展,要想維持目前的產量和發展前景,就必須加大創新投入,跟上整個行業的前進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