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于3月8日(星期二)10時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外交部部長王毅就“中國的外交政策和對外關系”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必要,是因為這個世界上的事情越來越離不開中國的參與。三年來,習近平主席20次出訪,相當于環繞地球飛行10圈。所到之處都刮起強勁“中國風”,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越來越高,中國人的腰板越來越硬。收獲,是因為...[詳細]
去年底,習近平主席宣布實施對非十大合作計劃。這個計劃的最大特點就是要從迄今主要依靠資源類產品的貿易模式轉向更多開展投資和產業合作,通過鼓勵更多中國企業走進非洲,幫助非洲加快工業化進程,提高自主發展...[詳細]
中緬是搬不走的鄰居。我們愿意幫助緬甸更好、更快發展起來,密松電站是一個商業合作項目,履行了完整審批手續。合作中遇到一些困難,是“成長中的煩惱”。雙方將繼續積極妥善處理。我們對中緬互利合作的未來當然...[詳細]
25年來,中國和東盟關系經受了各種考驗,合作取得了累累碩果。當前,中國和東盟關系又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我們將進一步踐行習近平主席提出的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打造更加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詳細]
中歐關系的積極變化不是一時之計,而是長遠和必然的選擇。中國始終把中歐視為多極化進程中的重要一極,歐洲開始更加客觀平和地看待中國的和平崛起。曾幾何時,中歐之間摩擦不斷,但塵埃落定之后,歐洲發現中歐之...[詳細]
由于日方在歷史等問題上的錯誤做法,這些年中日關系確實傷得不輕。盡管在雙方有識之士努力下,兩國關系出現了改善跡象,但是前景仍然不容樂觀。因為日本政府和領導人,一方面不斷地聲稱要改善日中關系,一方面又...[詳細]
我們要把領保工作的關口向國外前移,縮短領保反應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盡量把問題解決在當地,避免大規模轉移帶來不必要的損失。總之,人民的利益大于天。同胞走到哪里,我們的領事保護就應該跟隨到哪里。我們...[詳細]
在中東事務上,中國從來都不是“看客”。我們一直在支持阿拉伯國家的民族獨立解放,我們與地區各國都有著越來越密切的經貿聯系,同時也在積極致力于中東的和平與穩定。中國在中東不搞勢力范圍,也不尋求代理人,...[詳細]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的,但機遇是世界的。提出這一倡議,順應了亞歐大陸要發展、要合作的普遍呼聲,標志著中國從一個國際體系的參與者快速轉向公共產品的提供者。“一帶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奉行...[詳細]
去年一年,習主席同普京總統就會晤了五次,為中俄關系保持發展勢頭發揮了重要的引領作用。我們兩國間的大項目合作也在積極有序地向前推進,比如東部的天然氣管道已經開工建設,產能和裝備制造、農業、財經等領域...[詳細]
中美作為兩個大國,既有合作,也有摩擦,這可能是一個常態。今天早上我剛聽到一個消息,美國對中國的企業進行貿易限制。這不是一個處理經貿矛盾的正確做法,損人而且不利己。面對這個常態,我們的工作就是要直面...[詳細]
這些事實恰恰表明,中國并沒有另起爐灶,沒有另搞一套,而是努力在現有國際秩序和體系中發揮更多作用。當然,隨著中國國力增強,我們需要合理的發展空間,也需要獲得相應的國際話語權,我認為這也是一件很正常的...[詳細]
中國和朝鮮半島山水相連、休戚與共。中朝關系是有著深厚友好傳統的國與國之間的正常關系。中國既重情義,也講原則。我們珍視同朝鮮的傳統友好,朝鮮要謀發展、求安全,我們愿意提供支持和幫助。但同時,我們堅持...[詳細]
中國政府不接受南海仲裁案,完全是在依法行使。而菲律賓的做法恰恰是一不合法、二不守信、三不講理,不僅違背了中菲在雙邊協議當中所作的承諾,違背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第四款的規定,也違背了提出仲裁應該由...[詳細]
同任何成長中的大國一樣,中國的利益也在不斷地向海外延伸。我們現在已經有3萬家企業遍布在世界各地,有幾百萬中國人工作生活在全球各個角落。去年一年,中國的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達到了1180億美元,中國海外資...[詳細]
中國在自己島礁上建設防御設施,這是國際法賦予的自保權和自衛權。中國不是在南沙最早部署武器的國家,也不是部署武器最多的國家,更不是軍事活動最頻繁的國家。現在大家都在談論軍事化,但是我想軍事化這頂帽子...[詳細]
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中國外交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積極進取、開拓前行。習總書記深刻把握國內外大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理念和新舉措,指明了中國外交前進的方向。春華秋實,...[詳細]
目前半島局勢劍拔弩張,充滿了火藥味,如果緊張加劇甚至失控,對各方都將是災難。作為半島的最大鄰國,中方不會坐視半島穩定受到根本破壞,不會坐視中方的安全利益受到無端損害。我們強烈敦促各方理性克制,不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