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5日上午9時在人民大會堂開幕,聽取和審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關于政府工作的報告,審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審查國務院關于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審查國務院關于201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6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
織密織牢社會保障安全網。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各地要切實負起責任,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制定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辦法。開展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推進多種形式的醫養結合。落實臨...[詳細]
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擴大綠色環保標準覆蓋面。支持推廣節能環保先進技術裝備,廣泛開展合同能源管理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加大建筑節能改造力度,加快傳統制造業綠色改造。開展全民節能、節水行動,推進垃圾...[詳細]
提高利用外資水平。繼續放寬投資準入,擴大服務業和一般制造業開放,簡化外商投資企業設立程序,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創新內陸和沿邊開放模式,打造新的外向型產業集群,引導外資更多投向中西部地區。[詳細]
加快農業結構調整。糧食連續增產,為穩定物價、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保障,但也面臨庫存大幅增加、市場價格下跌等問題。要引導農民適應市場需求調整種養結構,適當調減玉米種植面積。[詳細]
發揮有效投資對穩增長調結構的關鍵作用。我國基礎設施和民生領域有許多短板,產業亟需改造升級,有效投資仍有很大空間。今年要啟動一批“十三五”規劃重大項目。完成鐵路投資8000億元以上、公路投資1.65萬億元,...[詳細]
推動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向縱深發展。以敬民之心,行簡政之道,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效能。繼續大力削減行政審批事項,注重解決放權不同步、不協調、不到位問題,對下放的審批事項,要讓地方能接...[詳細]
加快財稅體制改革。合理確定增值稅中央和地方分享比例。把適合作為地方收入的稅種下劃給地方,在稅政管理權限方面給地方適當放權。進一步壓縮中央專項轉移支付規模,今年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增長12.2%。全面推開資...[詳細]
今年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5%—7%,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進出口回穩向好,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單位...[詳細]
從根本上說,發展的不竭力量蘊藏在人民群眾之中。9億多勞動力、1億多受過高等教育和有專業技能的人才,是我們最大的資源和優勢。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發展轉向更多依靠人力人才資源和科技創新,既是一個伴隨陣...[詳細]
持續增進民生福祉,使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努力補齊基本民生保障的短板,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我國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詳細]
發展根本上要靠改革開放。必須全面深化改革,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建立現代產權制度,基本建成法治政府,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詳細]
今后五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下降23%、15%、18%,森林覆蓋率達到23.04%,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特別是治理大氣霧霾取得明顯進展,地級及以上城市...[詳細]
加強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高鐵營業里程達到3萬公里、覆蓋80%以上的大城市,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約3萬公里,實現城鄉寬帶網絡全覆蓋。[詳細]
強化創新引領作用,為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啟動一批新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建設一批高水平的國家科學中心和技術創新中心,...[詳細]
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三五”時期經濟年均增長保持在6.5%以上。[詳細]
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8%,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位,成為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和主要對外投資大國。[詳細]
政府工作還存在不足,有些改革和政策措施落實不到位,少數干部不作為、不會為、亂作為,一些領域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不容忽視。我們要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和擔當意識,下更大力氣解決這些問題,始終以民之所望為...[詳細]
我們深入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鍥而不舍落實黨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決糾正“四風”,嚴格執行國務院“約法三章”。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大力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一批腐敗分子受到懲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