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經信委總工程師邱青森出席新聞發布會
大眾網濟南10月12日訊(記者 姜洋)今天上午,第十一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在濟南正式啟動。在啟動儀式后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山東省經信委總工程師邱青森說,山東是全國的工業經濟大省,近年來在工業戰線以“騰籠換鳥”和“鳳凰涅槃”的決心和勇氣,全面展開了轉方式、調結構的攻堅戰和持久戰。
工業戰線“騰籠換鳥”,全面轉調實現“鳳凰涅槃”
邱青森介紹,山東工業基礎雄厚,門類齊全,要素支撐條件良好,產業特色突出,在全國工業經濟板塊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來,山東工業經濟主動應對外部市場變化,在轉型中加快調整,在調整中健康發展,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工業經濟運行形勢總體穩定,今年前三季度工業生產增速仍然繼續快于全國平均水平。
但同時,在宏觀經濟轉入“新常態”背景下,山東工業經濟也面臨轉型發展的艱巨任務。邱青森說,近年來,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山東工業戰線以“騰籠換鳥”和“鳳凰涅槃”的決心和勇氣,全面展開了轉方式、調結構的攻堅戰和持久戰。
推動工業轉型升級,是全社會的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從山東與全國兄弟省市比較情況看,山東的工業轉型升級的路徑既不同于山西、內蒙、青海、新疆等資源占比高的省份,也不同于廣東、浙江等加工占比高省份,更不同于北京、上海等都市型省份。與云南、海南等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省份之間也有很大區別。
“山東省是一個資源加工混合型經濟省份,產業轉型升級的重點,是繼續實現工業與農業、工業與服務業三次產業之間更加協調發展,同時要優化工業內部產業結構,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推進工業向高質、高端、高效方向發展。”邱青森說。
培新興、改傳統、棄落后,三個戰略定位助推產業發展
邱青森說,基于對山東省情的認識,山東在產業發展的方向和重點上,有三個戰略定位。一是大力培植戰略新興產業。這是未來引領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的新活力和動力,也是未來山東工業的希望。“搞新興產業,我們也是立足山東的條件和基礎,不是什么都要干,而是有所為有所不為。”邱青森介紹,山東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已在一些領域有較好的基礎,電子信息、軌道交通、高端裝備、新能源、新醫藥、新材料、節能環保、海洋經濟等都是強項。工作的著力點就是讓重點企業做大做強,進而逐步形成行業和產業優勢。
二是大力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邱青森說,傳統產業是目前工業的支柱,不是夕陽產業,也不等同于落后產業。山東工業轉型發展的重點,就是要通過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等手段,對傳統產業持續的加大技術改造力度,通過技術改造使傳統產業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繼續保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
三是大力淘汰落后產能。當前工業經濟發展面臨資源、能源、土地、資金、勞動力、環境、市場等多方面約束,要破解繼續發展的難題,很關鍵的一招是發揮好質量、節能、環保、安全等方面的倒逼機制,加快低端和落后產能的淘汰,為先進產能發展成長提供空間。通過科學使用好加減法,強化激勵和約束手段,使先進生產力得到更快更好發展,引導全省工業結構不斷調高、調優、調強。
未來十年從制造大省變強省,打造中國制造“山東版”
2016年將進入“十三五”發展時期,工業經濟將面臨新形勢、新環境、新挑戰和新機遇,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邱青森認為,現在看來,新趨勢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工業增長方式由以外延式增長為主向外延與內涵增長共同作用轉變、工業與其它產業間加快融合、智能制造推動產業革命升級、園區成為發展工業的主要載體、產業鏈成為企業間競爭與合作的主要實現方式、信息作為生產要素將發揮更大作用等。
今后十年,山東工業正處于由工業化中期向中后期邁進、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強省跨越、由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提升的關鍵時期。加快推進制造強省建設,對于落實省委省政府“一個定位、三個提升”戰略部署具有重大意義。
“我們目前正在按照省委十屆十二次全會的部署,集中力量研究制訂中國制造2025山東行動綱要,研究互聯網+實施方案,決心順應時代潮流,抓住新階段新機遇,順勢而為。”邱青森說,下一步將積極對接和實施《中國制造2025》,積極打造中國制造“山東版”,努力把山東制造建設成中國制造的重要增長極、制造強國建設的重要產業支撐點、科技創新的重要策源地、兩化融合的先導示范區和綠色發展的關鍵空間帶。以爭取在中國制造2025目標的實現中在占有重要份額,貢獻更大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