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屆全國網絡媒體山東行采訪團在濟南高新區的濟南藥谷進行采訪。
采訪團在力諾集團科技工業園體驗神奇的“零碳排放”咖啡屋。咖啡屋沒有借助任何外來電力等能源供應,照明、制冷全靠太陽能,是一間不會產生碳排放的“零碳館”
力諾集團工作人員向采訪團介紹太陽能電池板。
力諾集團太陽能電池生產線。
“新常態·新定位·新提升——第十一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西線采訪團來到濟南圣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見到了用石墨烯做成的“智能多功能服裝”,低溫遠紅外、抗菌抑菌、抗靜電、防紫外線……
在濟南圣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輕芯鋼”項目生產車間內,車間生產主任王慶冀當場給記者做起試驗。
輕芯鋼軌道交通新型復合材料具有輕質高強、隔音降噪、阻燃保溫、耐腐耐候等優異功能。
“新常態·新定位·新提升——第十一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采訪團走進位于山東濟南章丘市繡惠鎮西北隅村的振豐農業生態園采訪。
振豐農業生態園大蔥專家、章丘市農業局植物保護站站長胡延萍在接受媒體采訪。
大眾網記者 于瀟瀟
一百多年前的一個深秋,紅葉滿山,黃花遍地,一個名叫老殘的人,悠哉悠哉進了濟南府,但見“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比那江南風景,覺得更為有趣”。
老殘勾勒出了濟南的風光和風情。在百年泉水的潤澤下,濟南這個山東的政治、文化、教育中心,正借助強大的區位優勢拉動經濟發展,在全國的經濟強市中占距一席之地。10月12日,“新常態·新定位·新提升--第十一屆網絡媒體山東行”采訪團走進濟南,近距離感受濟南澎湃的律動,這座城市打造區域性經濟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藍圖,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
打造區域性經濟中心,重大項目引領經濟崛起
在力諾科技園的光伏電站,連片如波濤般的太陽能電池板“海洋”讓采訪團的記者們贊嘆不已。經初步測算,力諾集團完成建設的光伏電站600MW年發電量約7.8億千瓦時,年節約標準煤約16.7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約40萬噸。
歷經20年的風雨歷程,力諾集團現已發展成為以“陽光、健康”為主導產業,涵蓋太陽能、藥業、精細化工、特種玻璃四大板塊,擁有員工近8000余人,規模突破百億元的現代化產業集群。從無到有、從大到強,力諾成長為濟南的明星企業,上馬的新項目數次被列為山東省的重點項目。
大眾網記者從濟南市發改委了解到,今年以來,濟南圍繞打造區域性經濟中心目標,開始實施項目建設兩年提升計劃。按照計劃,濟南將安排重點項目220個,總投資6354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096億元。這些重點項目涉及工業、商貿、市政公用、交通、物流等多個產業,將為“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提供強大的支撐。
今年1-8月份,濟南已經完成投資640億元,占全年計劃的58.4%,比上年同期提高了8.3個百分點。在重點項目帶動下,1-8月份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169.9億元,增長14.8%,分別高于全國、全省3.9和0.3個百分點,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20.1%,比全省高17.1個百分點。
打造區域性金融中心,成為金融集聚高地
“濟南是央行大區行、銀監局、證監局、保監局的所在地,具備建設區域性金融中心的經濟優勢、區位優勢、信息優勢和人才優勢等硬件條件。”在2015山東國際財富論壇上,談到濟南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齊魯銀行董事長王曉春說,與省內周邊城市相比,濟南在金融資源總量、服務便利性、金融輻射能力等方面都具有較大優勢。
正如王曉春所說,濟南正一步一步向區域性金融中心這個目標靠近。早在2002年,省委、省政府就提出了濟南“建設區域性金融中心”的目標。2011年,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濟南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的意見》,再次為濟南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指明方向。今年7月3日召開的濟南市委十屆八次全體會議更是明確提出,濟南將舉全市之力將中央商務區建設成為承載區域性金融中心和區域性經濟中心定位的優選首選平臺。
大眾網記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間,濟南金融市場快速發展,金融業已發展成為濟南市支柱產業和重要納稅行業。2014年金融增加值、金融稅收均居全省第一,資產證券化率也保持全省領先水平。在全市國稅百強榜中金融機構占20席,地稅百強榜中金融機構占24席。金融業已成為拉動濟南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行業。
作為山東區域金融機構的監管中心,濟南還有非常強的資金聚集能力。目前,濟南聚集了金融類全國總部和區域總部20余家。濟南區域內上市公司總數30家、股票31只,累計融資總額900億元。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數量達39家,居全省第一、全國第六位,其中齊魯銀行成為新三板掛牌的全國第一家銀行股。濟南市區域金融集聚輻射能力明顯增強,一個立足山東、輻射周邊省份、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的黃河中下游地區金融中心正在逐步形成。
打造區域性物流中心,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提起山東的傳統美食,人們總會想起“煎餅卷大蔥”,但是不是所有人都知道,這里的大蔥,指的是“蔥中之王”--章丘大蔥。12日下午,采訪團走進位于山東濟南章丘市繡惠鎮西北隅村的振豐農業生態園。生態園小路兩側,連綿成片的章丘大蔥蔥畦整齊排列,大蔥茁壯,長勢喜人,很快就將收獲上市。2014年11月,章丘市振豐生態園生產的綠色無公害大蔥和全聚德烤鴨聯合,一起走上了APEC歡迎晚宴的餐桌,受到外賓的歡迎。
在經濟新常態下,作為傳統名優農產品的章丘大蔥如何實現轉型,實現新跨越? 記者了解到,去年底,省中小企業局制定了加快推進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發展的意見,將在3年內,在全省培育以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為主體的電商示范村100個,其中,章丘以大蔥種植為主的4個村莊入圍。電子商務正在給轉型期的章丘大蔥打開一條突圍之路,而電子商務的發展,恰恰搭上了濟南市打造“區域性物流中心”的順風車。
“未來濟南將打造區域性物流中心,有效解決貨運‘最后一公里’問題。”濟南市交通運輸局黨委書記、局長蔣向波說,近期濟南將建設傳化泉勝物流園區、濟南電子商務物流服務園、綜合保稅區物流園等物流園區,更好滿足城市居民生產生活的需要。
作為連接華東與華北的門戶,北接“京津冀”,南通“長三角”,加上省會城市、區域中心城市和全國21個物流節點城市之一,濟南已初步形成公路、鐵路、航空、水運互相補充的立體交通網絡。
優越的區位和便捷的交通,為濟南建設全國區域性物流中心夯實了基礎。現代物流業已經發展成為濟南的支柱產業之一,2014年,濟南市全社會物流總額17000多億元,同比增長14%。作為生產性服務業核心的現代物流業,如今已成為濟南市經濟轉型升級的主導產業。與此同時,濟南正在加速向全國區域性物流中心城市邁進。
打造區域性科技創新中心,強化創新驅動發展
科技創新能讓一座城市擁有不竭的發展動力、掌握最核心的競爭力。建設區域性科技創新中心,濟南很有底氣。
10月12日下午,采訪團車輛沿經十路東行,過了邢村立交,向右手邊看去,一片高聳入云的樓宇如巨人伸出手臂擁抱著這座城市。在整片樓宇的核心位置,一個巨大的DNA螺旋昭示著這里的神圣使命,這里便是濟南藥谷。從2013年啟用到現在,濟南藥谷已經匯聚了615家生物醫藥企業,這樣的聚集規模目前在國內同類園區獨一無二。這里同時也是濟南高端人才的聚集地。“在藥谷里轉一圈,碰到的人,10個人里有5個碩士,剩下還有3個是博士。”一位藥企負責人開玩笑說。
藥谷已經顯現出人才、服務的“大吸盤”的力量。在濟南藥谷的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剛剛成立兩年的濟南磐升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正在被孵化。就是這樣一家只有24名員工的小企業,已經籌劃到創業板上市。磐升生物董事長邢志青向采訪團的記者們介紹,他們的產品利用動物模型和人體細胞,在體外也可以做出活性的人造皮。“這種皮膚國內只有我們能提供,估算下來全國就有幾十億的市場。”
在邢志青看來,濟南已經是科技創新中心,尤其是在生物醫藥方面做得很出色,軟件方面特別是服務外包的成績也很好。“我去過很多城市,濟南在生物醫藥產業方面應該能在全國排前三名。”邢志青說,濟南研發性的生物制藥產業在全國算最多的,像齊魯制藥等幾個大的藥企,在全國都數得著。
對于濟南人來說,科技創新中心這個詞并不陌生。2008年,在關于省會城市群和山東半島城市群的有關規劃中,就要求濟南要建設全國重要的區域性科技創新中心。2013年,《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發展規劃》再次提出,要加快建設具有較強國內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區域性科技人才中心。
成為區域性科創中心,濟南有著為人稱羨的“軟實力”
今年7月,濟南圣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青島大學合作,從植物秸稈玉米芯中生產出了生物質石墨烯,并且生產出玉米芯纖維,同時將石墨烯與玉米芯纖維復合生產出內暖纖維,并實現了工業化大生產。圣泉集團董事長唐一林介紹說,這兩大技術均屬全球首創。
圣泉集團不是“特例”。據了解,濟南目前已基本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高校、科研院所數量全省第一。在發明專利方面,今年1-4月份,全市發明專利授權量1097件,同比增加38.69%;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9490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13.56件,位居全省首位。
不僅如此,在“硬實力”建設方面,濟南也成績斐然。近年來,濟南不斷推進山東信息通信研究院、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平臺、國家超算濟南中心、濟南云計算中心、山東量子技術研究院等重大源頭創新平臺建設,同時,穩步推進濟南創新谷建設和招商工作,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實現集聚發展。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1.9%,工業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9.7%。目前全市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達23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4家,技術中心企業新產品貢獻率保持在40%以上。
今年年初,濟南市與省科技廳聯合發起設立山東省首支科技型天使投資基金--山東科融天使投資基金,為給科技型小微企業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提供了有力支撐。今年7月10日,濟南市與山東大學、山東省科技廳三方共建的山東工業技術研究院正式成立,成為濟南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支撐力量。與此同時,濟南還創新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共享機制,釋放服務潛能,提升對科技創新和社會需求的服務水平。這無疑將對濟南區域性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