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觀點: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新山東
2015-02-01 07:23:00來源:大眾日報
我要評論
代表委員觀點 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新山東
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 讓法律管住政府的手
省人大代表楊宜新(德州市市長):建設法治政府,必須依法履行政府職責。堅持講法治、講程序,注重用法治思維、手段和方式調節經濟運行、管理社會事務。嚴格執行重大決策程序規定,完善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健全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主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
讓法律走進社區農村學校
省人大代表肖麗娟(威海市環翠公證處主任):推進法治社會建設,需要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省人大常委會要結合審議批準新的五年普法和依法治理規劃,加強法制宣傳教育,讓法律走進學校、社區、農村,提高全社會的學法守法用法意識,使法律在全社會得到公認和遵從,使法治成為社會治理常態。
立法應更多傾聽基層意見
省人大代表齊銀山(山東華聯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建議各級人大及相關部門在立法過程中,多了解法律法規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更多傾聽基層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使之成為“良法”。
“賴小”、“賴少”也要打
省人大代表周祖俊(山東宏信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建議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進一步簡化審批、訴訟程序,提高時效,降低企業的時間成本。同時加大對“老賴”的打擊力度,不因“賴小”、“賴少”而不治,切實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挖掘和利用好
盡快明晰挖掘和利用齊魯文化資源路徑
省人大代表孟鳴飛(青島出版集團董事長):盡快明晰挖掘和利用齊魯文化資源路徑,與經濟、文化具體對接,出臺財政支持等配套政策。加強對紅色文化的宣傳,以此引導人民群眾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文藝工作者應帶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省人大代表于聯華(省文聯副主席):報告以較大篇幅對挖掘和利用好豐富的齊魯文化資源作了深刻闡述,與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一脈相承。文藝工作者應切實承擔起時代賦予的使命,帶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著力打造具有齊魯特色的文化產業品牌,為提升齊魯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作出積極貢獻。
補齊人文社科高端人才短板
省政協委員欒曉平(山東省社科聯《山東社會科學》編輯部主任):從過去很多人才發展、引進的事例來看,與應用科學、自然科學方面引進、激勵力度相比,人文社會科學的人才引進和激勵是一個短板。從山東省人才戰略,人才結構、人才布局和人才評估這幾方面考慮,山東應加大對人文社科高端人才的引進。
設立齊魯文化和德治教育內容考核
省人大代表崔霞(德州市第一中學副校長):當前的教育體制,過于強調對學生的智育,而輕德育,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提高。解決之道在于,改革對學生的教育評價體系,建議把齊魯文化和德治教育內容的考核,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創新社會管理,加強民生保障
為留守兒童創造公平的成長環境
省人大代表孫曉穎(棗莊市實驗高中語文教研室主任):應采取切實措施,加大對留守兒童的關愛,改善農村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強弱聯合辦學,擴充優質教育資源,縮小區域內校際之間的差別,為留守兒童創造一個公平、有愛的成長環境。
讓更多社會資本進入養老領域
省政協委員盛振文(山東協和學院院長):隨著我省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年群體不斷擴大,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養老服務保障體系。做好養老服務保障工作,可以采用公建公營、公建民營或公助民建、自籌自建等多元化投入形式,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養老領域,充分調動民間養老的積極性。
延遲退休不是彌補養老金缺口的靈丹妙藥
省政協委員李茹蘭(山東財經大學保險學教授):養老保險是老百姓的養命錢,怎樣管好、用好這些錢非常重要。目前我國養老金存在很大的缺口,延遲退休被認為是解決養老金收支缺口、緩解勞動力不足、應對人口老齡化等問題的“靈丹妙藥”。實際上,延遲退休只能解決一時的養老金缺口,但不能解決實際問題。養老金繳上去后,怎樣通過投資運營保值、增值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加大對農村醫務人員的培訓和扶持
省人大代表帥冬華(曲阜市婦幼保健院主治醫師):農村醫務人員缺乏,高素質醫務人員更是難以留住。必須加大對農村醫務人員的培訓和扶持,在工資收入、職務晉升等方面給予適當傾斜,提高農村醫務人員工作的積極性。
努力解決好“三農”問題 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省人大代表趙豪志(東營市代市長):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現代化。要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現代農業發展水平。農業改革要圍繞開展集體土地、林地等使用權確權頒證、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建設、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開展工作。
食安檢測應該政府埋單
省政協委員蔡緒旺(山東天王集團董事長):現在,老百姓對市場上的食品不放心,想知道“真相”卻非常困難。個人送檢難、送檢貴、耗時長,讓不少消費者吃壞了肚子都沒法維權,更不用說滿足日常的知情權了。政府應該加大食安檢測投入,降低檢測費用或干脆免費,把群眾監督的作用發揮出來。政府也應該加大抽檢力度,對檢測合格的產品加以標注。
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省人大代表張健(日照市東港區石臼街道中盛社區黨委書記):要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需求,進一步加強社區管理,完善社區功能,切實解決好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問題。認真落實“文化惠民”、“鄉村記憶”工程,精心打造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平臺,全面提升農村文化建設水平。
農村污水需“打包”處理
省政協委員亓久平(民建山東省委副主委):當前農村生活污水污染日益嚴重,對農村污水的收集和處理,需要由單個鄉鎮處理向多個鄉鎮一起打包處理的成片整治、區域統一管理轉變。建議在全省推廣“1+X+Y”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污水處理模式。“1”是一座縣城污水處理廠;“X”是區域集中污水處理模式(包括鄉鎮集中和社區集中);“Y”是分散型污水處理以及原位污水處理模式,包括農村分散型污水處理設施和原位污水處理設施等。
別讓基礎檢測費用成為企業重負
省人大代表劉金然(山東綠德源有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發展現代農業,尤其是高端農業、設施農業,需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在一些企業的生產成本中,檢測費用占比高達15%,對企業來說是個沉重的負擔。政府應在這方面加大投入,把土壤、水等基礎性檢測工作做起來,推進農業向集約、節約方向發展。
省人大代表楊宜新(德州市市長):建設法治政府,必須依法履行政府職責。堅持講法治、講程序,注重用法治思維、手段和方式調節經濟運行、管理社會事務。嚴格執行重大決策程序規定,完善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健全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主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
讓法律走進社區農村學校
省人大代表肖麗娟(威海市環翠公證處主任):推進法治社會建設,需要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省人大常委會要結合審議批準新的五年普法和依法治理規劃,加強法制宣傳教育,讓法律走進學校、社區、農村,提高全社會的學法守法用法意識,使法律在全社會得到公認和遵從,使法治成為社會治理常態。
立法應更多傾聽基層意見
省人大代表齊銀山(山東華聯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建議各級人大及相關部門在立法過程中,多了解法律法規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更多傾聽基層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使之成為“良法”。
“賴小”、“賴少”也要打
省人大代表周祖俊(山東宏信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建議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進一步簡化審批、訴訟程序,提高時效,降低企業的時間成本。同時加大對“老賴”的打擊力度,不因“賴小”、“賴少”而不治,切實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挖掘和利用好
豐富的齊魯文化資源
盡快明晰挖掘和利用齊魯文化資源路徑
省人大代表孟鳴飛(青島出版集團董事長):盡快明晰挖掘和利用齊魯文化資源路徑,與經濟、文化具體對接,出臺財政支持等配套政策。加強對紅色文化的宣傳,以此引導人民群眾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文藝工作者應帶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省人大代表于聯華(省文聯副主席):報告以較大篇幅對挖掘和利用好豐富的齊魯文化資源作了深刻闡述,與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一脈相承。文藝工作者應切實承擔起時代賦予的使命,帶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著力打造具有齊魯特色的文化產業品牌,為提升齊魯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作出積極貢獻。
補齊人文社科高端人才短板
省政協委員欒曉平(山東省社科聯《山東社會科學》編輯部主任):從過去很多人才發展、引進的事例來看,與應用科學、自然科學方面引進、激勵力度相比,人文社會科學的人才引進和激勵是一個短板。從山東省人才戰略,人才結構、人才布局和人才評估這幾方面考慮,山東應加大對人文社科高端人才的引進。
設立齊魯文化和德治教育內容考核
省人大代表崔霞(德州市第一中學副校長):當前的教育體制,過于強調對學生的智育,而輕德育,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提高。解決之道在于,改革對學生的教育評價體系,建議把齊魯文化和德治教育內容的考核,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創新社會管理,加強民生保障
為留守兒童創造公平的成長環境
省人大代表孫曉穎(棗莊市實驗高中語文教研室主任):應采取切實措施,加大對留守兒童的關愛,改善農村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強弱聯合辦學,擴充優質教育資源,縮小區域內校際之間的差別,為留守兒童創造一個公平、有愛的成長環境。
讓更多社會資本進入養老領域
省政協委員盛振文(山東協和學院院長):隨著我省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年群體不斷擴大,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養老服務保障體系。做好養老服務保障工作,可以采用公建公營、公建民營或公助民建、自籌自建等多元化投入形式,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養老領域,充分調動民間養老的積極性。
延遲退休不是彌補養老金缺口的靈丹妙藥
省政協委員李茹蘭(山東財經大學保險學教授):養老保險是老百姓的養命錢,怎樣管好、用好這些錢非常重要。目前我國養老金存在很大的缺口,延遲退休被認為是解決養老金收支缺口、緩解勞動力不足、應對人口老齡化等問題的“靈丹妙藥”。實際上,延遲退休只能解決一時的養老金缺口,但不能解決實際問題。養老金繳上去后,怎樣通過投資運營保值、增值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加大對農村醫務人員的培訓和扶持
省人大代表帥冬華(曲阜市婦幼保健院主治醫師):農村醫務人員缺乏,高素質醫務人員更是難以留住。必須加大對農村醫務人員的培訓和扶持,在工資收入、職務晉升等方面給予適當傾斜,提高農村醫務人員工作的積極性。
努力解決好“三農”問題 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省人大代表趙豪志(東營市代市長):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現代化。要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現代農業發展水平。農業改革要圍繞開展集體土地、林地等使用權確權頒證、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建設、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開展工作。
食安檢測應該政府埋單
省政協委員蔡緒旺(山東天王集團董事長):現在,老百姓對市場上的食品不放心,想知道“真相”卻非常困難。個人送檢難、送檢貴、耗時長,讓不少消費者吃壞了肚子都沒法維權,更不用說滿足日常的知情權了。政府應該加大食安檢測投入,降低檢測費用或干脆免費,把群眾監督的作用發揮出來。政府也應該加大抽檢力度,對檢測合格的產品加以標注。
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省人大代表張健(日照市東港區石臼街道中盛社區黨委書記):要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需求,進一步加強社區管理,完善社區功能,切實解決好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問題。認真落實“文化惠民”、“鄉村記憶”工程,精心打造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平臺,全面提升農村文化建設水平。
農村污水需“打包”處理
省政協委員亓久平(民建山東省委副主委):當前農村生活污水污染日益嚴重,對農村污水的收集和處理,需要由單個鄉鎮處理向多個鄉鎮一起打包處理的成片整治、區域統一管理轉變。建議在全省推廣“1+X+Y”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污水處理模式。“1”是一座縣城污水處理廠;“X”是區域集中污水處理模式(包括鄉鎮集中和社區集中);“Y”是分散型污水處理以及原位污水處理模式,包括農村分散型污水處理設施和原位污水處理設施等。
別讓基礎檢測費用成為企業重負
省人大代表劉金然(山東綠德源有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發展現代農業,尤其是高端農業、設施農業,需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在一些企業的生產成本中,檢測費用占比高達15%,對企業來說是個沉重的負擔。政府應在這方面加大投入,把土壤、水等基礎性檢測工作做起來,推進農業向集約、節約方向發展。
本文相關新聞
初審編輯:劉寶才
責任編輯:解西偉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