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評論員
走在前列,必須要有更高的工作標準、更嚴格的要求。提升工作標準,努力做到站位高、謀事深、要求嚴,各領域各方面的工作都努力爭創一流,體現著我們的事業心、責任感,體現著對待工作的態度和追求,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走在前列的必備前提。
高標準是由高定位派生而來的。走在前列,是我們的光榮任務和重大責任,意味著必須要有一個與之相匹配的更高工作標準,以保證目標定位的順利實現。在這個意義上,全省各領域各方面的工作,都要著眼“走在前列”來提升自己的工作標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方方面面都要爭創一流,各個市縣區、鄉鎮街道、社區、各類型的企事業單位都要力爭上游。標準既是工作的標尺,也是一個個具體而細微的方法步驟。各單位都要找準自己的站位,制定一流的工作標準和辦法措施,在各自崗位上付出更多艱辛與汗水,以一流的工作業績助推全省走在前列。如果僅僅把走在前列視為上級的事、別人的事,不把自己的目標、定位和工作標準納入其中,過去怎么干現在還怎么干,就難以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就可能在一些環節上“掉鏈子”,影響全省發展大局。
爭創一流,要有更嚴格的要求。步入發展新常態,“一流”的內涵與外延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無論是深化改革還是推動發展,爭創一流走的都是難走的上坡路,必須擺脫過去的思維定勢和路徑依賴。工作標準如果還停留在原來的水平上,還是按原來觀念認識工作,按原來的辦法推進工作,按原來的尺度衡量發展成果,必定會走到發展老路上去。“世間事,做于細,成于嚴”。在新常態下爭創一流,必須著眼于“走在前列”的目標任務,層層分解、落實責任,傳導壓力、上下互動,從細處著手,從實處著力,在工作謀劃、部署、推動、檢查各個環節,都要堅持從嚴從實,做到觀念要適應、認識要到位、方法要對路、工作要得力、督導要加強,一環緊著一環擰,一錘接著一錘敲,一步跟一步地把定下來的事情落在實處。
爭創一流,要有新的創造。面對錯綜復雜的經濟發展形勢,為什么有的地方能夠另辟蹊徑、大膽轉型,走出一條差別化競爭升級路線,實現了產品和市場布局的雙升級?探索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一些地方靠什么切實保護農民權益、防止基層政府缺位和越位,成為了各地借鑒的樣板?根本原因在于,他們的改革探索,處處洋溢著創新的強烈沖動,蘊含著創新的無畏勇氣,閃爍著創新的智慧火花。面對新階段新發展,各地實際情況千差萬別,遇到的困難矛盾也各不相同,既需要把握全局,服從大局,更需要找準定位,結合本地實際謀劃發展戰略,探索一條符合實際情況的新路子。努力爭創一流,就不能憑經驗翻老黃歷、循舊例找教科書,而要以勇往直前的改革創新精神,真正掌握創新的內在規律和訣竅。這就要求我們拿出改革創新的智慧和勇氣,讓一切創造熱情充分涌流,不斷用創新的手段把會上定的、紙上寫的變成實實在在的創新措施。
爭創一流,能力水平要跟上。新一輪改革發展大潮涌蕩,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需要簡政放權和改善監管雙手硬;互聯網等新技術引發的產業變革,新業態既要快速成長又要規范有序;推進新型城鎮化,亟盼戶籍制度改革加快推進;構建現代財政制度,必須有財稅制度改革的深化……解決新常態所面臨的新矛盾和新挑戰,黨員干部比任何時候都需要補齊知識短板、提高自身能力。學習是提高能力的階梯。我們要加強學習、善于學習、勤于學習,多學一些經濟、政治、法律、社會方面的知識,多學一些管理、戰略、心理等方面的知識,做到不說外行話、不干外行事、不當外行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解決新常態下的諸多矛盾,僅依靠行政命令不行,用超越法律的手段更不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強法治觀念,不斷提高依法推動工作的能力。全省黨員干部努力提升素質、爭創一流,“走在前列”就有底氣、有保障,就一定能把山東工作推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