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綜合征 你中招了沒?
提不起精神、胃口不好、睡眠紊亂、滿臉油脂和青春痘……
提不起精神、胃口不好、睡眠紊亂、滿臉油脂和青春痘……
扮演者為天壇公園綠化隊員工仲繼先,連續六年參演祭天大禮。
“羊作”中最有名氣的無疑是現藏于國家博物館的四羊方尊。
她們或精明干練,或前衛時尚。衣香鬢影中,自有其柔軟的力量。
“年”是中國文化中最具傳統意味的節日。在農村,過了小年臘月二十三,人們便開始“忙年”,置辦年貨,打掃衛生,蒸饅頭,做豆腐,貼春聯,包餃子,忙碌著但也快樂著。
編者按:今年是大眾網連續第6年開展新春走基層活動,2015年春節期間,大眾網記者將拿起手中的筆,端起相機、攝像機,深入城市、鄉村、廠礦企業、車站碼頭等基層崗位,采訪工人、農民、普通市民,傾聽百姓心聲,了解社情民意,記錄祖國的變化,書寫普通小人物的感人故事,體驗基層群眾所需所求,全面展示基層群眾的工作和生活,展現出社會和諧、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的生動景象,反映基層干部群眾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和節日狀態,營造出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
新春走基層(80)
追憶兒時鄉村記憶 感受家鄉年味變化
時間:2015年2月23日
地點:山東省日照市小蓮村
作者:時欣
村里文化隊的帶頭人張阿姨正在起勁的跳著《小蘋果》
干凈整潔的獨棟小樓讓往昔破舊的平房成為了記憶
火紅的燈籠映襯著人們日益紅火的日子
身著戲服的村民正在專注的表演
文化大戲臺上村民熱情洋溢的舞蹈感染著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
喜慶的春聯貼起來,年味愈發濃了
整齊劃一的樓區和干凈寬闊的街道讓村里的面貌煥然一新
“年”是中國文化中最具傳統意味的節日。在農村,過了小年臘月二十三,人們便開始“忙年”,置辦年貨,打掃衛生,蒸饅頭,做豆腐,貼春聯,包餃子,忙碌著但也快樂著。
小孩子是這一忙碌群體中最活躍的一份子。還沒到臘月三十,小孩子們便三五成群的聚到一塊瘋玩,寒假作業早已經拋在了腦后,彈瓷珠,放鞭炮,里里外外從來閑不住,整個村子洋溢在歌聲、笑聲與鞭炮聲的海洋中。
少年時代最快樂與輕松的時光便是除夕,全家人圍坐在溫暖的火爐旁,邊看媽媽包水餃邊看春晚,還不忘逗一逗腳邊的花貓,除夕夜里紛紛揚揚的雪花成了最美的夢境。初一的早上便會跟家人一起踩著松軟的雪花,去街坊鄰居家拜年,路上還不忘拿雪調戲一下同行的小伙伴。記憶中農村老家那一條條泥濘的窄路承載了童年數不盡的歡樂。
數年在外讀書不曾回家,昨日還在一起打鬧的小伙伴如今已身在各方繼續自己的學業或者事業,走在奶奶的村子里,老家的變化讓我感慨萬千,嶄新的氣象躍然于眼底,村里人那眉眼中擋不住的是日子紅火的喜悅和幸福。
那坑坑洼洼窄窄的土路早已被整修的整齊干凈的水泥路所取代,路邊整齊的花壇和樹木讓人絲毫看不出這里曾經破敗不堪。村子里有了方便村民倒垃圾的垃圾箱,從前的臭水溝也不見了蹤影。社會的進步讓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收入的增加讓人們比以前更加注重生活質量的提高和生活環境的改善。
耳邊響著震耳欲聾的鞭炮聲,眼前是熱氣騰騰的餃子,一張張充滿喜氣的笑臉讓我深受感染。吃罷早飯便是最為傳統的步驟:挨家挨戶去拜年。路上忽然響起了熱鬧的音樂聲,奶奶告訴我這是村里喜歡文藝的大嬸們自發組織的演出隊在演出。
時代在進步,村子里的人們的思想也在發生著巨變。人們的精神生活也同樣得到了重視。近幾年為了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村委會還建了一個文化廣場,奶奶說村里正月每天都會有表演,在家門口就可以看大戲。奶奶高興了還會和她們一起跳上一會,說跳舞娛樂身心還能鍛煉身體。文化社區果然名副其實。這些新鮮事物在從前是他們想都不敢想的,如今生活的改變讓他們的思想也變得時髦了起來。
村子里除了變得干凈整潔,整齊劃一的樓區更是讓人驚奇。家家戶戶的獨棟小院打理的干凈整潔,二樓寬敞的落地窗后的陽光鋪滿一地金黃,絲毫不亞于城市的三居室。溫暖的客廳中嬌艷的杜鵑似乎應了人們紅火的日子,含苞待放。
隨著村子附近的企業越來越多,老實本分的村民們也早已經沖破了思想的牢籠,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和智慧的頭腦爭取屬于自己更加幸福的生活。老房子和土路已經成為記憶,那些在幸福前進的路上不斷奔波的人們,必將迎著春日的暖陽,努力綻放。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毛德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