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順就是盡力往好的方面做,用責任與堅持守護一家人的諾言
35年,房澤秋一家和李玉柱的感情早已跨越了血緣的界限,他們的孝義,引發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主持人:你有沒有覺得老爺爺是這個家里的一個負擔?或者他現在來說,對你是一種壓力,困住了你的生活?
于霄寧:這個我倒沒考慮過,如果年輕幾歲有可能會這樣想,因為年輕的時候可能更自我一些。但是結婚以后,我感覺稍微有點變,然后再就是當了父親,我覺得更多的是責任,就是責任。我覺得當初父母能把老爺爺接過來,也是下了很大的決心。像我父母年輕的時候,也是帶著我和老爺爺一起,應該也是和我現在的角色,有孩子也有老人,是一樣的。
主持人:現在很多報道,在找到咱們這里來,說實話你也成了名人了,可能接下來有更多的人會關注你,關注房阿姨,關注咱們這個家。成為名人之后,對你有什么影響?
于霄寧:我聽我媽說過,她參加同學聚會的時候,大家都鼓掌歡迎她,就這樣。然后還有她的有些同學說,咱不能像房澤秋這樣做得偉大,但是咱對自己的父母好一點,我覺得這個事也挺好。最起碼有些人想想自己,自己怎樣做,自己對自己的父母怎樣做。我覺得這個就是,我們的事如果能教育更多的人,我覺得這樣也挺好。就是不指望你去做多么大的事,能把身邊的小事做好,能反思,我覺得能想想,這也有作用。
主持人:你為什么這么樂觀?感覺你是一個特別樂觀的人,包括房阿姨也很樂觀。
于霄寧:我覺得就應該是這樣的。我受到的教育(就是這樣),我覺得你放棄一些東西不一定是壞事,有可能和我們家一直這樣,我聽我父母講就是借點錢還錢,借點錢發工資了還錢,然后買什么大件或者買房子,肯定是借錢,一直是在這種節奏里生活。如果太計較得失的話,我覺得也不會成今天這個樣,或者對我做的也不會是這樣。有的時候沒有太算計你得到什么或者賺到什么,我干這個事我能得到什么。你算得太清楚,我覺得往往有的事就做不成。
主持人:你覺得在父母身上學到了哪些,能否用幾個詞來概括?
于霄寧:責任。這事我覺得有點大。
主持人:但責任有很多種,責任沒有錯。
于霄寧:對。所以我理解就是父母那么多年,比如說就是為了一句承諾,就是說的照顧老爺爺,這也是一種責任。他覺得你把他當成一句承諾,我實現這個諾言的時候,他覺得這是責任。當我接過來以后,更多的是親情,他就是我老爺爺。
于霄寧:堅持。我父親一直就是那種做得多、說得少,一直在做。我覺得我也是像(父親)剛開始的時候。年輕的時候覺得(和他)談不到一塊兒,說著說著就說崩了。后來覺得越來越像,性格上有點像。
主持人:你覺得孝順,或者說做孝子,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嗎?
于霄寧:我覺得不難,只要做就可以了,我覺得盡力做、往好的方面做。因為我覺得我照顧老爺爺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你如果站在他的角度上為他考慮一些事情,都考慮得相對周全,我覺得這樣就是往好的方面努力,一直不斷地努力,不斷地完善,我覺得這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