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在山東考察
認真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匯聚全面深化改革的正能量。
認真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匯聚全面深化改革的正能量。
省政府領導同志與網友面對面,談民生、論發展、話改革。
詩累累,情切切,意盈盈,無限情愫寓清明!
習近平在柏林演講時,講述了諾博和漢斯兩位德國專家的故事。
通知要求落實領導干部包保責任制,有關市直部門單位包縣(區),縣(區)有關部門單位包鄉鎮(辦)、林場,鄉鎮(辦)干部包村(居),村(居)干部包山頭、路域、地塊,層層落實責任制,確保防火工作全面到位。清明將近,很多家庭將上墳燒紙作為祭奠祖先的首選,現在墳頭基本都在野外,墳地、墓區大多雜草叢生,燒香燒紙都容易引發火災。
本報訊(記者 田政 通訊員 安波 報道)去年秋季至今,我市基本無有效降水,森林火險等級較高,隨著春耕開始,燒荒、焚燒秸稈等野外用火行為增多,加之清明上墳等祭掃活動,進一步增加了引發森林火災的可能性。
進入三月份以來,農事用火、郊游野炊用火大量增加,走在野外,經常能看到田間地頭、道路兩側焚燒秸稈、雜草后留下的黑色印記。市森林公安局局長劉新華表示,進入森林防火重點期后,森林防火面臨嚴峻形勢,一切野外用火行為都是禁止的。
今年1月份,市政府下發緊急通知,嚴禁一切野外用火
每年的11月1日至翌年5月31日是我市的森林防火重點期,也是濱州防火動員期。這一時間段內,由于樹木落葉造成樹下可燃物增多,從西伯利亞吹來的冷空氣導致風力較大,加之氣候干旱少雨,幾個因素造成火災等級增高。
劉新華介紹,目前野外用火一般分為野外生產用火、野外生活用火和祭祀用火。野外生產用火一般是為了煉山造林、開荒,以及部隊拉練時在野外用火。“野外生產用火,一般形式是焚燒,火勢一旦控制不好,特別是當遇到超過五級風的時候,火勢難以控制會引起大面積的森林火災。”劉新華表示,野外生產用火需要林業主管部門發放野外生產用火許可證,且野外生產用火必須按照一定的規程,防止火災蔓延,造成森林火災。
對于野外生活用火,則主要表現為林區燒火做飯和踏青郊游用火。春季郊游踏青野炊的人比較多,在用完火后不及時撲滅,或者撲滅之后留下一些灰燼,灰燼在一定條件下容易復燃。“今年1月份,市政府下發嚴禁野外用火的緊急通知,嚴禁一切野外用火,所以野炊等野外用火是絕對不允許的。”劉新華強調。
野外用火將按治安管理處罰法處罰
今年1月份,市政府辦公室下發關于加強野外用火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對因責任不落實、措施不到位而引發的森林火災,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予以查處。對責任人,要嚴格追究其責任。對拒不執行野外用火規定的單位和個人,各級公安機關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山東省實施的《森林防火條例》辦法和相關法律法規依法進行處罰。
劉新華表示,如果發現野外用火行為,會根據其違反行為的程度,進行罰款或者治安拘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罰款在50元到500元之間,處15日以下行政拘留。
同時,通知要求落實領導干部包保責任制,有關市直部門單位包縣(區),縣(區)有關部門單位包鄉鎮(辦)、林場,鄉鎮(辦)干部包村(居),村(居)干部包山頭、路域、地塊,層層落實責任制,確保防火工作全面到位。
“今年濟南、煙臺連續發生森林火災,濱州這幾年保持的比較好,沒有發生大小火災,重大節日的時候,森林公安都不放假,要求防火指揮部24小時值班備勤,備齊備足一些必須的防火物資,檢查風力滅火機、水泵等撲火機具是否能夠安全使用,一旦發生火災,從人員到工具,都能準備充分,應對火情。”劉新華說,市民一旦發現火情,要及時撥打119或者0545—3383839森林公安24小時值班電話,報告野外用火方位,以便及時出警,及時查處。
野外焚燒危害極大,呼吁市民清明“無火祭祀”
“現在一些百姓對于燒荒、焚燒秸稈、燒地邊地堰行為對環境的污染,以及容易引起森林火災的嚴重后果還認識不清。”劉新華表示, 野外用火除了會引發火災、污染環境以外,還會燒毀灌木,對候鳥遷徙產生影響。而在市城區,因為市民亂扔煙蒂造成的草皮燃燒,不僅會影響樹木生長,還影響美觀。
“火是沒有選擇性的,只要燃燒,不光燒雜草,還會燃燒喬木、灌木,尤其是高大的喬木。”劉新華表示說,濱州北部的沾化縣和無棣縣,是很多候鳥遷徙的必經之地,一些大型鳥類,如灰鶴、天鵝等,都從那里經過。一旦用火不注意,草木燒毀,將會對它們的生命或者棲息環境造成影響。
“焚燒秸稈也是非常不科學的,農民為了省時省力,在田間焚燒秸稈,秸稈焚燒之后只能產生鉀肥,而如果將秸稈粉碎后埋在地下,則會成為有機肥。”劉新華表示,目前自然火災比較少,主要是人為因素造成的火災,所以呼吁廣大市民要自我約束,不論是生產還是生活都要注意用火,減少人為火災的發生。
清明將近,很多家庭將上墳燒紙作為祭奠祖先的首選,現在墳頭基本都在野外,墳地、墓區大多雜草叢生,燒香燒紙都容易引發火災。劉新華說:“希望群眾逐步改變祭祀的方式,采用送鮮花等形式文明祭祀,避免上墳燒紙,從根本上消除引發火災的可能性。”
初審編輯:余梁
責任編輯:王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