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網絡輿情管理論壇
主題:大數據視野下的電子政務及輿情分析。
主題:大數據視野下的電子政務及輿情分析。
創造國內領先的營商環境,助推山東民營經濟發展。
為每個懷揣音樂夢想的年輕人搭起的夢想橋梁。
征集一批傳遞社會正能量的優秀漫畫和動漫藝術作品。
文化的根本問題在于如何守本開新。守本,就是持守并賡續中華文化傳統之源,這是我們的文化命脈。開新,就是在新時代、新世界、新人類的現代語境中開中華精神之流,使其不斷強健、完成現代轉型,并升華為當代中國人和中華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撐。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首先要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第一,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傳承的精神基因。中華民族具有獨特的文化系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人的社會責任,注重自強不息、剛健有為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追求,這是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推動中華文明創新性發展
趙周賢
(國防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
文化的根本問題在于如何守本開新。守本,就是持守并賡續中華文化傳統之源,這是我們的文化命脈。開新,就是在新時代、新世界、新人類的現代語境中開中華精神之流,使其不斷強健、完成現代轉型,并升華為當代中國人和中華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撐。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首先要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
第一,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傳承的精神基因。中華民族具有獨特的文化系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人的社會責任,注重自強不息、剛健有為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追求,這是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特別是儒家所倡導的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已經積淀在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中,深刻影響了中華兒女。
第二,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發展的深層動因。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夠不斷發展,一方面在于其受到各種問題挑戰時能夠在化解危機中不斷自省,另一方面也源于傳統文化“和”的特性,使它能夠不斷融合和吸取世界文明的優長。改革開放30多年來,正是中華文化的這種獨特性,為我們把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融合,創造一個又一個人類文明史上的中國奇跡提供了價值支撐。
第三,優秀傳統文化是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深厚基礎。習總書記在今年3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演講中說:“每一種文明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于創新”,“要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凝聚著中華文明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是實現中國夢的價值支撐。
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上,當代理論工作者有三項重要使命:
一是要科學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中華文明創新性發展提供豐富資源。長期以來,人們對傳統文化認識的不到位,不時泛起的文化虛無主義思潮,無不在侵蝕著我們的精神家園。我們必須全面地、辯證地分析中華文化的歷史作用,客觀看待其精華與糟粕。必須看到,古代中國曾有領跑世界千年的盛世,即使是在內憂外患、積弱積貧的近代中國,我們能屹立不倒,也得益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完全有理由對本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充滿自信。當然,在全球化這一背景下樹立文化自信,絕不意味著我們要關上面向世界的大門,而是要以更加寬廣的視野,更加博大的胸懷,開拓中華文化創新發展之路。
二是要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現代轉換,為中華文明創新性發展提供強大動力。推進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轉換,既需要我們高舉馬克思主義的旗幟不動搖,也需要我們具有現代性的理論視野。現代性在沖破封建神學和宗教束縛過程中,在科學與民主、理性與主體性、人的自由與社會進步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當現代性愈益成為當代世界發展的重要時代背景時,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轉換,就更需要深入研究現代性的話語體系,不斷賦予中國傳統文化以新的生命力。
三是要積極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實現中華文明創新性發展的新路徑。世界文化豐富多彩,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學習和借鑒是文化發展的必要條件。習總書記指出:“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沖突,就可以實現文明和諧。”歷史地看,得益于中國傳統文化的開放包容,才造就了漢唐盛世的文化繁榮。在當今中國,積極構建“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文化發展格局,已經成為我們黨和政府推動中外文化交流互動的基本主張。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當前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主要是通過政府和相關組織“送”出去的,對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接受習慣和文化傳統研究不夠,影響力也打了折扣。中華文化要真正“走”出去,既需要政府積極推動,也需要社會組織自覺傳播,還需要文化企業主動作為。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