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網絡媒體山東行
聚焦“一圈一帶”—第十屆網絡媒體山東行將于10月27日舉行。
聚焦“一圈一帶”—第十屆網絡媒體山東行將于10月27日舉行。
當國歌響起,當國旗升起,滿滿的愛國情懷在心中激蕩!
弘揚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征集一批傳遞社會正能量的優秀漫畫和動漫藝術作品。
隨著沉重的閘門緩緩關閉,抽水設備開始轉動,船閘內的水位逐漸下降,閘門再次打開,船舶駛出船閘就成功“降階”,進入了“下級”河道。今天,聚焦“一圈一帶”第十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采訪團披著蒙蒙細雨,穿過臺兒莊運河公園,來到山東棗莊臺兒莊復線船閘,運河上繁忙過閘的船舶展現著“活著的古運河”的風采。
今天,聚焦“一圈一帶”第十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采訪團披著蒙蒙細雨,穿過臺兒莊運河公園,來到山東棗莊臺兒莊復線船閘,運河上繁忙過閘的船舶展現著“活著的古運河”的風采。
今天,聚焦“一圈一帶”第十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采訪團披著蒙蒙細雨,穿過臺兒莊運河公園,來到山東棗莊臺兒莊復線船閘,運河上繁忙過閘的船舶展現著“活著的古運河”的風采。
大眾網棗莊10月30日訊(記者 馬俊驥)隨著沉重的閘門緩緩關閉,抽水設備開始轉動,船閘內的水位逐漸下降,閘門再次打開,船舶駛出船閘就成功“降階”,進入了“下級”河道。今天,聚焦“一圈一帶”第十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采訪團披著蒙蒙細雨,穿過臺兒莊運河公園,來到山東棗莊臺兒莊復線船閘,運河上繁忙過閘的船舶展現著“活著的古運河”的風采。
船閘是用以調整閘室內外的水位差,使船舶能在有水位落差的航道上通行的水工建筑物。船閘的建設和發展與水路運輸有著密切聯系。京杭運河棗莊段建有臺兒莊、臺兒莊復線、萬年閘三座國家二級標準船閘,臺兒莊雙線船閘年單向通過能力4300萬噸,萬年閘船閘年單向通過能力2100萬噸。截至目前,臺兒莊雙線船閘過閘量已突破一億噸。
2014年6月22日,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中國大運河是世界建造時間最早、使用最久、空間跨度最大的人工運河,開鑿至今已有1600多年。全長42.5公里的臺兒莊段是整個京杭大運河中唯一完全東西流向的一段。
早在明朝萬歷年間,京杭運河徐州段因黃河多次淤塞,南北交通中斷。于是,不得不耗費國力“開泇行運”,從微山湖東南段韓莊出口,取道泇河水,經臺兒莊,向南直通邳州。這段運河就叫做泇運河。由此,臺兒莊成為傍水而筑、因河而興的“水旱碼頭”。至清代咸豐九年,運河小城臺兒莊逐漸成為一座繁華城鎮,城市人口最多時高達6萬多人。大批的晉商、徽商、浙商、閩商云集這里,由此衍生的各式徽派、閩派建筑,古碼頭、古街巷,如今依然完整的保存在運河兩岸。
如今,京杭運河臺兒莊段的船閘對沿運經濟、產業布局發展和沿運群眾生活水平提高也具有著深遠的意義。運河航道可以帶動與之相關的短途運輸、修造船、倉儲、餐飲等行業的發展,從而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加快了勞動力轉移,有效帶動沿線人民群眾增收致富。運河沿線積淀了豐厚的文化遺產,人文景觀和民俗風韻獨具一格,是珍貴的旅游資源。通過大規模整治航道,現代化花園式的船閘,綠化、美化的管理區、服務區,將成為人們休閑、觀光的又一選擇,而來往穿梭的船舶更成為一道流動的風景線,從而豐富內河沿線旅游資源。京杭運河棗莊段的萬年閘復線船閘建成后、航道升級改造之后,沿運經濟帶的空間可達性大為改善,本地區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大為增加,吸引與港航有關的各類產業向沿運地帶集聚,產業布局趨向均衡發展。而各類產業的聚集,又可帶來客流和物流需求的增多,推動當地港航運輸市場的開拓。
“京杭運河棗莊段水運設施逐步完善,通行能力大幅度提高,航運經濟迅猛發展,吸引了產業沿運布局,基本形成了已水運經濟為龍頭的沿運經濟帶,促進了魯南地區城市的經濟轉型。”棗莊市港航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說。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解西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