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網絡媒體山東行
聚焦“一圈一帶”—第十屆網絡媒體山東行將于10月27日舉行。
聚焦“一圈一帶”—第十屆網絡媒體山東行將于10月27日舉行。
當國歌響起,當國旗升起,滿滿的愛國情懷在心中激蕩!
弘揚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征集一批傳遞社會正能量的優秀漫畫和動漫藝術作品。
菏澤是中國牡丹之鄉,去年1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此考察時看到琳瑯滿目的牡丹產品感嘆“今天長了見識”。菏澤牡丹從觀賞、藥用到如今形成產業園區,是菏澤市打造西部經濟隆起帶增長極和向中原地區輻射橋頭堡的一個縮影。

今天下午,“聚焦‘一圈一帶'——第十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召開菏澤市新聞發布會,菏澤市委副書記、市長孫愛軍就菏澤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進行主題發布,菏澤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永江主持發布會。

10月28日,聚焦“一圈一帶”——第十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采訪團走進山東盛華農業發展公司,該公司依靠全產業鏈開發釋放“牡丹紅利”,成為菏澤牡丹產業領域的龍頭企業之一。記者 于瀟瀟 馬俊驥 攝

目前,園區建設初具規模,1500平米的牡丹大棚溫室、1100平米的恒溫冷庫、2000平米的牡丹花茶加工車間全部完工并投入運營,4000平米的牡丹科技展示中心主體已完成。記者 于瀟瀟 馬俊驥 攝

目前,園區建設初具規模,1500平米的牡丹大棚溫室、1100平米的恒溫冷庫、2000平米的牡丹花茶加工車間全部完工并投入運營,4000平米的牡丹科技展示中心主體已完成。 記者 于瀟瀟 馬俊驥 攝

目前,園區建設初具規模,1500平米的牡丹大棚溫室、1100平米的恒溫冷庫、2000平米的牡丹花茶加工車間全部完工并投入運營,4000平米的牡丹科技展示中心主體已完成。 記者 于瀟瀟 馬俊驥 攝

目前,園區建設初具規模,1500平米的牡丹大棚溫室、1100平米的恒溫冷庫、2000平米的牡丹花茶加工車間全部完工并投入運營,4000平米的牡丹科技展示中心主體已完成。 記者 于瀟瀟 馬俊驥 攝

10月28日下午,聚焦“一圈一帶”——第十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采訪團來到菏澤開發區科技孵化器,落戶開發區的高新技術企業的產品在此集中展示。記者 馬俊驥 攝

10月28日下午,聚焦“一圈一帶”——第十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采訪團來到菏澤開發區科技孵化器,落戶開發區的高新技術企業的產品在此集中展示。記者 馬俊驥 攝

10月28日下午,聚焦“一圈一帶”——第十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采訪團來到菏澤開發區科技孵化器,落戶開發區的高新技術企業的產品在此集中展示。 記者 馬俊驥 攝
大眾網記者 馬俊驥
菏澤是中國牡丹之鄉,去年1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此考察時看到琳瑯滿目的牡丹產品感嘆“今天長了見識”。菏澤牡丹從觀賞、藥用到如今形成產業園區,是菏澤市打造西部經濟隆起帶增長極和向中原地區輻射橋頭堡的一個縮影。菏澤的產業轉型升級帶來的是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菏澤市將“民之所望”作為“政之所向”,以民生改善作為發展的落腳點,認真辦好民生實事,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
10月28日——29日,聚焦“一圈一帶”第十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采訪團來到山東菏澤,探訪牡丹之鄉如何轉型破題、融合發展,以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紅利,生活得更加富裕安樂、舒心幸福。
國色天香走上產業之路,科技創新驅動菏澤跨越發展
山東菏澤,古稱曹州。自古以來,“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美譽讓人們對這片土地心生向往。去年1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一句“今天長了見識”的感嘆,更讓菏澤牡丹的深層次、多領域、產業化開發利用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
10月28日下午,在位于菏澤的山東盛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牡丹展廳內,牡丹籽油、牡丹“不凋花”、牡丹茶、牡丹膠囊、牡丹化妝品、牡丹營養食品……琳瑯滿目的牡丹產品讓聚焦“一圈一帶”第十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采訪團的記者們大開眼界。
“牡丹全身都是寶,花、皮、根、籽都有深加工產品。”工作人員介紹說,菏澤市研發和生產牡丹食品、保健品、日用化工、醫藥,并延伸開發文化旅游項目,讓昔日國色天香在產業升級,轉方式、調結構中大放異彩。
在西部經濟隆起帶發展規劃中,支持菏澤市建成魯蘇豫皖交界地區科學發展高地;突出“花城水邑林海商都”特色,建成魯蘇豫皖交界的區域性中心城市。為實現這一目標,菏澤市提出堅持園區化、鏈條化、高端化、集約化“四化”并舉,重點培育能源化工、生物醫藥、機電設備制造和農副產品加工“四大主導產業”。
在菏澤,處處可以感受到“四化”并舉和“四大主導產業”重點培育帶來的發展福利。10月28日下午,在菏澤開發區科技孵化器,一瓶其貌不揚的紅色粉末以2萬元/克的身價引來采訪團記者們驚呼:“比黃金還貴60倍”。這瓶紅色粉末是落戶在菏澤開發區的生物醫藥企業生產的鹽酸柔紅霉素,主要用于抗癌藥物的研發。
“天價柔紅霉素”是菏澤開發區高新技術企業低投入、高產出、高附加值的一個縮影,也是菏澤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動科學發展的一個縮影。“目前菏澤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達到81家,山東大學魯南藥物研究院等9家科研機構入駐市開發區科技孵化器,市高新區被科技部認定為首批國家火炬計劃生物醫藥特色產業基地。”菏澤市委副書記、市長孫愛軍介紹說,1—9月份,菏澤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1370億元,增長18.5%,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首次達到全省平均水平。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牡丹之都戰霧霾讓百姓舒心舒適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經濟的高速發展不能以環境的污染破壞為代價,在菏澤市環保局內的大氣污染防治指揮部,一部《牡丹之都戰霧霾》的專題片讓采訪團記者們看到了菏澤市與環境污染宣戰的決心。
菏澤地處中原,曾為“天下之中”,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然而,黃河沖擊平原孕育而成沙質土壤,極易引發揚塵,加上城市管理粗放、產業結構不合理、渣土運輸不規范、粉塵生產企業標準低等因素,菏澤一度被揮之不去的霧霾籠罩著。
當“藍天白云”漸成為一種奢望,“治氣”勢在必行。面對大氣污染防治這項復雜艱巨的系統工程,菏澤市委書記于曉明,市委副書記、市長孫愛軍親自掛帥,成立高規格的大氣污染防治指揮部,向大氣環境污染宣戰。
通過對全市范圍內影響大氣環境質量的所有污染源進行詳細排查摸底,3223個大氣污染源被有針對性地制定了嚴格的《整治考核驗收標準》,并一一列表上墻,倒排工期,掛圖作戰。菏澤將影響大氣質量的治理內容分為工業企業大氣污染、城市揚塵污染、非工業面源大氣污染、機動車污染、油氣污染綜合治理、城市綠化建設等6個方面,各個擊破,強力推進,全力攻堅。
經過不斷努力,菏澤大氣污染防治效果顯著,空氣質量明顯提升。今年1-9月份,菏澤共有112天“藍天白云”,居全省第6位,共獲得省政府環境空氣質量生態補償資金1289萬元,列全省第2位。不少市民感嘆:曾經消失的“藍天白云”又回來了。
公共自行車跑得快黃金地塊建操場,改革發展紅利全民共享
產業轉型升級、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落腳點是改善民生,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紅利,生活得更富裕安樂、舒心幸福。在西部經濟隆起帶建設中,菏澤市把“民之所望”作為“政之所向”, 認真辦好民生實事,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
10月28日下午,在菏澤曹州牡丹園的公共自行車站點,采訪團記者們親身體現了公共自行車的便利,自今年4月份投用以來,菏澤市建設了100個公共自行車站點,投入車輛2000輛,市民辦理一張租車卡,1小時內免費,超時每小時象征性收費1-2元,僅僅半年時間就使用162萬輛次,頗具牡丹元素的公共自行車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采訪團記者們試騎體驗后,輕快便捷的自行車讓大家笑言要“騎車完成后面的采訪”。
教育是民生之基,“對教育怎么重視都不過分,怎么投入都不過分”,菏澤市委書記于曉明如是說,菏澤市委、市政府對于教育的重視可見一斑。
10月29日上午,在菏澤市牡丹區實驗小學,自去年先后投資4000余萬元的改建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當中。修整一新的教學樓、綠草如茵的足球場讓人很難想象不久之前,這所在校生近5000人的學校沒有運動場,正常的體育課都無法開展。
去年開始,菏澤市政府先后投資4000余萬元改建牡丹區實驗小學,把寸土寸金的“黃金地塊”,劃給小學建成操場。如今,在占地近13000余平方米的新建運動場上,小學生們在嶄新的300米標準環形塑膠跑道、足球場、兩個標準籃球場和三個少兒籃球場上盡情玩耍。
“今年1—9月份,全市用于民生方面的財政支出173.6億元,占財政支出的比重達到76.4%,同比提高4.3個百分點。”菏澤市委副書記、市長孫愛軍介紹說,菏澤在全省率先實施城鄉一體化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提高了城鄉居民養老金標準和城鄉低保標準,覆蓋率居全省前列;新上新能源公交車210輛,投放公共自行車2000輛,市民出行條件明顯改善;2519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現基本藥物制度全覆蓋;黨員干部結對幫扶困難家庭7576戶;今年以來累計投入扶貧資金2.1億元,受益人口41.8萬人。
菏澤市各項改革扎實推進,社會建設、黨的建設、民主法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全市呈現出經濟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群眾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劉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