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山東民營經濟現狀(1)
山東民營經濟占“半壁江山” 進出口超國企
大眾網濟南7月5日訊(記者 李兆輝)4日,大眾網記者從山東省民營經濟工作會議上了解到,截至2013年末,山東民營市場主體達到397.4萬戶,站市場主體總量的96.3%。民營經濟實現的增加值為2.45萬億元,占GDP比重達44.8%,成為“半壁江山”。
總量規模快速擴張不容小覷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我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特別是在簡政放權,努力營造國內領先的營商環境方面,注重充分釋放民間資本潛力。
從總量規模來看,民營經濟快速擴張,經濟整體上發展勢頭良好。據統計,全省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加;民間投資28988.5億元,占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80.8%;全省350家重點工業企業中有237家非公有制企業,占比達到67.7%;全省注冊資本超過千萬的私營企業62352戶,過億元的3125戶,分別比上年增加13558戶和853戶。
在規模增長的同時,民營企業的數量也在不斷擴大。到2013年末,全省民營經濟市場主體總量為397.4萬戶,注冊資本(金)27201.3億元,分別占市場主體總量的96.3%和54.7%。其中,私營企業75.3萬戶,注冊資本(金)23771.1億元。
在產業結構方面,全省民營經濟在高端高質高效產業發展戰略的推動下,產業結構逐漸向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不斷拓展和延伸。2013年,民營經濟市場主體三次產業注冊資本比例為9.3:34:56.7,全省私營企業一二三產戶數比重為2:30.8:67.2,其中從事信息技術服務業25847戶、文化娛樂業5018戶、居民服務業16649戶,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9.3%、92.7%和4.8%。
進出口總額超過國有企業
不僅如此,得益于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近年來,民營企業不斷增加研發投入,建設創新平臺,提高創新能力,在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醫藥、新材料等領域涌現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領先技術水平的高新技術企業。2013年,山東10家民營企業被認定為國家創新型試點企業,居全國首位。在省級企業技術創新項目中,民營企業項目占到75%以上,產學研合作項目占到80%以上。
近年來,民營企業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在對外開放中的作用愈加突出。2013年,民營企業進出口總額達到1361.2億美元,占全省的51%,同比增長19.2%,大大高于全省8.8%的平均增長水平。民營企業“走出去”意識明顯增強,出現大型民營企業主動“走出去”,中小企業抱團“走出去”的局面。全省共核準民營企業境外設立企業(機構)354家,中方投資35.2億美元,分別占全省的79.9%和78.0%,在對外開放中的作用更加凸顯。
而且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我省擴大社會就業、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的重要支撐,對促進社會和諧、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2013年,全省工商部門登記的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中的從業人員達到1502.3萬人,對全省就業的貢獻率為78.3%。民營經濟對稅收貢獻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