熒光童行-點點熒光讓愛同行
首批向小學生發放1萬件愛心熒光衣,各地市相繼展開發放。
首批向小學生發放1萬件愛心熒光衣,各地市相繼展開發放。
沂蒙革命紀念館開館,踐行群眾路線理論研討會在臨沂召開。
讓我們為辛勤的勞動者擊掌,為豐收的明天喝彩!
定于2014年4月25日至10月25日舉行,主題:讓生活走進自然。
25年前,一個難以養活的殘疾女嬰被輾轉送到村婦女主任李保葉面前,面對沒有人家愿意收養的局面,這名普通的農村婦女在母愛的促使下把孩子抱回家。如今女嬰王琳長大成人,她選擇了特殊教育職業,把愛繼續傳遞給她的學生們。在蒙陰縣岱崮鎮五里溝村乃至全縣,李保葉和她女兒的事情廣為傳誦,當地人稱李保葉為“世上最好的媽媽”,山東省婦聯授予她省“十大優秀母親”稱號。

李保葉的女兒為她梳頭

李保葉和女兒一起走上“山東好人”頒獎臺
3月6日,由山東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大眾報業集團、省總工會、團省委、省婦聯、山東廣播電視臺等七家單位聯合主辦的“山東好人之星十大年度人物”評選表彰活動結果揭曉。用無私母愛“治愈”殘疾棄嬰的蒙陰縣農婦李保葉獲得“山東好人之星十大年度人物”榮譽稱號,她也成為臨沂市第二位榮獲山東好人之星十大年度人物稱號的先進典型。
據悉,“山東好人”品牌是2012年山東省委宣傳部為推進全省思想道德建設,著眼建設“美德山東”,著力打造的“好人”品牌。活動每周評選出一名山東好人之星,年底從當年當選的山東好人之星中評選出十大年度人物,至今已舉辦兩屆。
臨沂市僅有兩人獲此殊榮,2012年度獲獎者為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劉吉傳,他自籌資金加上貸款50萬元,在村東的馬陵山中建造了一座可容20萬立方水的水庫,無償澆灌山下五個村的5000多畝土地;他和妻子周學云住在山上,堅持8年綠化荒山,在1100畝的山地上栽下了40多萬棵樹。他也因此被稱為“當代愚公”,2008年被授予山東省勞動模范稱號,2013年被評為“山東十大好人”。
李保葉:無私母愛“治愈”殘疾棄嬰
25年前,一個難以養活的殘疾女嬰被輾轉送到村婦女主任李保葉面前,面對沒有人家愿意收養的局面,這名普通的農村婦女在母愛的促使下把孩子抱回家。如今女嬰王琳長大成人,她選擇了特殊教育職業,把愛繼續傳遞給她的學生們。
在蒙陰縣岱崮鎮五里溝村乃至全縣,李保葉和她女兒的事情廣為傳誦,當地人稱李保葉為“世上最好的媽媽”,山東省婦聯授予她省“十大優秀母親”稱號!
母愛天性促使李保葉收養殘疾棄嬰
李保葉清楚地記得第一次看到女兒王琳的情況,1989年年關將近的時候,一位村民將裝著棄嬰的紙箱送到岱崮鎮五里溝村村委大院。被包在被子里的小王琳嘴唇發紫,手足扭反,看樣子只有一個來月大。
鎮干部和村干部抱著孩子張家李家轉了十多家,因為女嬰身殘體弱,沒有一家愿意抱養的。眼看要過年了,村里決定讓當時的村婦女主任李保葉先養著,等過了年再定去向。接過孩子的李保葉卻再也沒把孩子送出去,在丈夫王家禮的支持下,她買來村里最貴的餅干和牛奶,攪拌在一起,一勺一勺地將這個只有1.8公斤重的女嬰養活了。
“好多人來勸我,怕孩子養不活,養活了也是個累贅。人都說只有狠心的兒女沒有狠心的爹娘。我收下了孩子,我就是孩子的親媽。”李保葉沒有聽取別人“為自己想想”的建議,她把孩子的小被子放在柜子的最底層,下決心把孩子養大,還要把孩子的病治好,并給她取了個好聽的名字——王琳。
從此,王家時常傳出嬰兒的啼哭和夫妻倆開心的笑聲,有了這個可愛的小生命,夫妻倆干活更有奔頭了,細心呵護著孩子的每一天!
“給孩子一個健康的人生是我最堅定的信念”
“一定要給孩子一個健康的人生!”抱著這樣的信念,李保葉和丈夫抱著9個月大的王琳去了泰安一家醫院。王琳被診斷為先天性馬蹄內翻足,醫生為她的雙足實施了手術,可術后效果不理想。后來又去濟南為王琳定做每只重達1公斤鐵質矯正鞋,小王琳連續穿了三年鐵鞋,仍然沒能站起來。
1995年國慶節,聽說湖南一家中醫醫院能治好小王琳的這種病,李保葉夫婦將東拼西湊的6000元錢藏在了煎餅里,帶著小王琳再次踏上治病的道路。經過4個多月的治療,6歲的小王琳終于能走路了。
“孩子高興地喊‘我能走路了,我能走路了’,我和丈夫卻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一個勁地掉眼淚!崩畋H~說。
而小王琳不知道的是,帶去的錢很快花完了,李保葉趕回蒙陰挨家挨戶借了兩萬多塊錢,帶去的煎餅也吃完了,王家禮給醫院打工挑煤球,從一樓挑到4樓,每天挑4趟,掙點錢維持生活。
二十多年時間里,李保葉舍不得為自己添置一件新衣,卻給養女買時下最好的衣服、吃食。奇跡發生的概率非常小,但是在毫無保留的母愛的作用下,奇跡就是發生了。沒錢為王琳治療手上的疾病,她就每天給她推拿,按摩各個穴位,慢慢的,王琳的手就伸展開了。那時為給王琳治病,李保葉欠下了3萬多元的債,用了13年時間才還清。
“我只是做了一個母親該做的事”
為了掙出王琳上學的學費和治病的欠款,李保葉包下村里120畝荒山,和丈夫吃住在山上。打釬、放炮、栽樹、修路。李保葉的一雙手布滿老繭和裂口。
在正值青春年華的王琳的笑臉上,絲毫看不出她為自己身體的殘疾或者家境困難而苦惱自卑。2005年,王琳以優異成績考上了濰坊幼師特殊教育學校,校方被李保葉的事跡所感動,特許錄取了手腳不十分靈便的王琳。
“從小我就教育王琳,生活得一切靠自己,鼓勵她樹立自強自立的精神!崩畋H~的悉心培養換來一個陽光堅強的姑娘。在王琳看來,自己沒有不能干的事,只是要比別人多花些工夫罷了。
2010年,畢業后的王琳,毅然選擇了特教這份需要用愛去支撐的職業,每天給幾名培智兒童上課。選擇了特殊教育就選擇了奉獻,特教是一份需要愛心和耐心的職業。瘦弱的王琳有一顆善感的心,她說正因為自己是殘疾人,所以她更懂殘疾人的需要!笆菋寢尩膼酆蛨猿郑删土私裉斓奈!蓖趿照f她要把這份愛傳遞給她的學生們。
“我只是做了一個母親該做的事,任何一個母親都會像我這么做!崩畋H~說,不認為今天的王琳是個奇跡,她只是盡自己所能讓孩子平平安安長大,過正常的生活。(金成遠)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