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選人簡介
周軍華,男,漢族,1971年5月出生,大學文化,中共黨員,三級警督警銜。2005年10月轉業從事公安工作,現任濰坊市公安局奎文分局北苑派出所社區民警。先后榮立個人三等功3次,個人二等功2次,被山東省軍區評為先進老干部工作者、優秀黨員、濰坊市先進執法工作者、優秀社區民警等榮譽稱號。

真心誠心精心守護社區平安
周軍華,男,漢族,1971年5月出生,山東青州人,1989年3月入伍,1990年9月入黨,2005年10月部隊轉業參加公安工作,現任濰坊市公安局奎文分局北苑派出所金都社區民警。在部隊期間,先后榮立個人三等功2次,被山東省軍區評為先進老干部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
參加公安工作以來,周軍華同志自覺實踐“忠誠、為民、公正、廉潔”的公安民警核心價值觀,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愛崗敬業、心系群眾、忘我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譜寫了一曲生動的“執法為民、爭先創優”之歌,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信賴和贊譽。2008年度被評為濰坊市先進執法工作者,2013年度榮立個人二等功一次,2014年被評為濰坊市優秀軍轉干部、并榮立二等功一次,連年被評為“優秀社區民警”。
把居民信任當作褒獎,在居民眼里他就是“信任”
周軍華負責的金都社區有大大小小15個小區組成,其中常住人口2949戶,新搬遷戶3100戶,沿街商戶店鋪270多家,流動暫住人口3200多名,所負責人口戶數超出公安部規定(城區一警3000戶)2倍多。他幾乎同轄區的每位群眾都很熟,別人上門走訪需出示身份證,他不用。轄區居民開玩笑說:“刷他那張臉,比刷卡都好使。”
他對轄區內每家每戶的情況都了如指掌。誰家住在幾號樓、幾單元、幾樓幾號,家里有幾口人,干什么工作,收入情況;誰家有孤寡老人需要特殊照顧,誰家有什么困難需要及時幫助,甚至連誰家的電路老化、存在火災隱患,他心里都有一本賬,居委會的同志都親切地稱他為“活檔案”。轄區里幾乎每戶居民家里都有一張他送上的“警民聯系卡”。一面印的是他的電話號碼,一面印的是“平安家園,我們一起努力!”每送上一張“警民聯系卡”,他都會承諾:“有事請打我電話,我一定會盡快趕到。”時間久了,居民遇到急事、難事都愛找他幫忙、出主意。
幾年前已搬遷到其他社區的居民張師傅,在清理廈子里父親留下的遺物時,突然發現在柜子底下有一支非常漂亮的獵槍。這可把張師傅難住了:是交出去呢還是不交?交出去會不會落下個私藏槍支的罪名?他第一時間想到了周軍華,就悄悄給周軍華打電話說明情況,幫著拿個主意。周軍華首先感謝張師傅對他的信任,并耐心地從法律角度提示張師傅:“根據《刑法》規定,非法持有、私藏槍支、彈藥罪,是指違反槍支管理規定,私自挪用、藏匿槍支、彈藥,拒不交出的行為;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對于你這種情況,主動上交可免于處罰,同時也應當給予表揚。”張師傅終于放下心來,主動將獵槍上交到公安局。
周軍華格外“偏愛”的是轄區的弱勢群體,他把因病致貧、下崗陷入困境的轄區居民看成家人;他把家中無兒無女、沒人照料的鰥寡老人當作自己的父母;他把出來打工、無依無靠的農民工視為親兄弟。大家感慨地說,周軍華“幫人幫成了親戚”。
轄區的張師傅,今年65歲,2001年下崗,2007年罹患中風,行動不便,出不了門,甚至連打電話、開煤氣灶這些常人看似非常簡單的事情都成了問題,生活非常不容易。周軍華一直放不下心,三天兩頭就到張師傅家看看,幫著買米、買面,問寒問暖。為防止張師傅遇上急事打電話不方便,細心的周軍華還把張師傅的電話號碼存在自己的手機里,把自己的號碼輸入到張師傅的手機里,設置成固定撥號鍵。他耐心地一遍一遍教張師傅使用快捷鍵:“有急事就按固定撥號鍵,聽到響鈴我馬上就過來。”感動得張師傅拉著周軍華的手顫顫微微的連聲說:“你是個好公安,好人吶,我這把老骨頭老無所依,謝謝你了,你比親人還要親啊……”張師傅話還沒說完,已是熱淚盈眶。
和周軍華打過交道的居民提起他都說:周警官工作實,心眼好,真心為群眾著想,我們都信任他。家住鳶飛路897號的喬大娘身患癌癥,身邊沒有親人,對自己越來越差的身體狀況非常擔心。她拉著周軍華的手,眼睛濕潤地說:“這些年了,我就相信你,我要是不行了,你能過來嗎?周軍華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難受,深情地說:“大娘,您放心,好好養病,我會經常來看你的,有事您隨時給我打電話。”面對此情此景,周軍華這個五尺硬漢也禁不住淚流滿面,心里默默想:自己只是做了一點點工作,老百姓卻把我當親人一樣信任和依賴,這難道不是最高褒獎嗎?
周軍華在群眾真誠的信任和謝意里,感受到了工作的充實和自身的價值,也感受到了服務群眾的責任和擔當。他覺得僅靠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發動大家共同參與。他同居委會一起,積極發動轄區的愛心人士組成了“黨員先鋒隊”、“青少年先鋒隊”、“巾幗志愿隊”、“愛心互助隊”4支志愿者隊伍。在他的影響下,志愿者隊伍很快發展到100多人,成為金都社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視轄區群眾為親人,在群眾心中他就是“親人”
周軍華做社區警務工作沒有什么高明的招數,靠的就是用心、耐心、誠心,對人公道、厚道、實在。他開展社區警務工作,就像走親訪友。認識周軍華的人都說:他心細腿勤,說話和風細雨,辦事細致周到,感覺暖暖的,很舒服。“群眾利益無小事,群眾的事再小也不能怠慢”。他常說,“作為一名基層社區民警,必須用最柔軟的心腸,去體諒百姓的疾苦和需要;用最堅硬的肩膀,去擔當百姓的苦難和訴求”。
住在小區2號樓5單元401室的吳女士,是一位身懷六甲的準媽媽,再有半個月孩子就要出生了,因夫妻兩人都是外地戶口,孩子出生后如何報戶口,孩子將來能否在奎文區上學,一直是夫妻倆人心里牽掛的事。了解情況后,周軍華向吳女士詳細介紹了嬰兒出生后落戶的有關手續,并告訴她可以在居住地派出所辦理居住證,憑居住證孩子可以在奎文區上學。周軍華看到吳女士懷孕行動不便,便主動幫助辦理相關手續,辦好居住證后親自送上門。并留下聯系電話,讓其遇到問題或困難時隨時打電話和自己聯系。吳女士感動地一個勁直夸:“你們公安真是把服務送到家了!”
在轄區走訪時,不少業主提出,由于小區路燈還沒有安裝到位,一些上夜班的女工反映夜里怕黑,感到不安全。周軍華了解到這一情況后,主動與物業反映這一情況,協調物業盡快安裝路燈,同時,及時將情況向派出所領導反映,迅速調整巡控警力,有針對性地加強燈光比較昏暗的街巷、小區的夜間巡邏。居民紛紛反映,“現在深夜下班回家我們再也不會感到害怕了,遠遠看見警燈,心里就覺得暖暖的!”
周軍華對居民遇到的問題總是能夠耐心解答、熱心解決。小區的趙大姐向周軍華反映,兒子大學畢業后落戶口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會影響報考研究生。周軍華隨即向趙女士詳細了解有關情況,得知她兒子大學畢業后因未找到工作,戶口需落到市人才交流中心,但由于種種原因一直沒有落實好,眼看還有一周多的時間兒子就要參加研究生考試了,趙大姐一家非常著急。周軍華得知情況后,比趙大姐還著急,先后兩次到分局和市人才交流中心協調對接,說明當事人的特殊情況,最終在考研前一周,辦妥了她兒子的戶口問題。
金都社區的杜奶奶今年74歲,無兒無女,每個月僅靠1000多元的退休金租房子、買米、買菜,生活非常拮據。周軍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13年9月,他會同居委會工作人員一起,經過反復協調,成功地為杜奶奶申請到了每月600元的經濟適用房補貼。看到杜奶奶無兒無女很孤單,星期天周軍華經常買上幾樣小菜,帶著孩子去老人家一起幫助打掃打掃衛生,吃頓飯,說說話,拉拉家長,其樂融融,讓杜奶奶感受家庭的溫暖。每當提起周軍華,杜奶奶就動情地說:“雖說小周與我無親無故,但不是親人勝過親人啊。”
傾心守護一方平安,在罪犯面前他就是“銅墻”
周軍華是一個對工作高度負責、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的人。他常勉勵自己:“社區民警雖然崗位平凡,但責任重大,守土有責,無尚光榮!”“對普通老百姓來說,一輩子平平安安就是福。”他說:“老百姓平平安安就是我的工作目標。”
2013年夏天,小區居民反映電動車被盜、廈子門也被人撬了。看到居民財產遭受損失,周軍華心里感覺很不是滋味。他一邊發微信提醒轄區居民做好防范工作,一邊分析犯罪分子的活動特點規律。他暗下決心:不抓住盜竊分子絕不收兵。根據犯罪分子凌晨活動的特點,他選擇了一處犯罪分子可能再次下手的地點悄悄潛伏下來。然而,連續五天蹲守,沒有任何收獲。但周軍華沒有泄氣,第六天凌晨他又如期而至。
7月的夏夜,天氣異常悶熱,樹梢一動不動,不遠處傳來隆隆的雷聲。被汗水濕透的衣服緊貼在身上非常不舒服,周軍華已顧不上那么多,邊用手抹臉上的汗水邊看表,已是周六凌晨1:00。剛才幾戶上網的居民也都陸續熄燈休息了,小區里越來越安靜,仿佛整個世界都睡著了。陪伴他的是幾十只蚊子,圍繞著他不停地發出嗡嗡的叫聲,胳膊上、脖子上、臉上不知被叮咬了多少次。慢慢的,周軍華感覺不到蚊子的叮咬,眼睛怎么也睜不開,他睡著了……
是啊,他的確太累了,太需要休息了。由于中心城區人口密度越來越高,社會治安壓力越來越大,加上警力不足,周軍華除承擔高于公安部規定2倍多的社區警務工作任務,還要參加派出所的值班、值勤、出警、巡邏工作,身體始終處于連軸轉的狀態。
不知過去了多長時間,突然,伴隨著一道閃電,一聲清脆的炸雷在小區上空炸響,小區汽車上的防盜器瞬間響成一片。周軍華激靈一下睜開眼睛,睡意全無。難道有人砸車盜竊?他迅速環顧了一下四周停車區,沒有發現異常。忽然,自行車停車棚里冒出個身影鬼鬼祟祟,行蹤十分可疑。周軍華顧不上多想,幾步沖上去大喊一聲:“干什么,住手!”正在用大剪刀剪電動車鎖梁的盜竊分子嚇得渾身一哆嗦,趕緊狡辯說:“我開我家電動車去上夜班不行啊”。“開自家的電動車鎖還用大剪刀剪嗎?”無奈的犯罪分子見事已敗露,只好束手就擒,一起系列盜竊電動自行車案迅速告破。
為了使轄區少發案、不發案,周軍華想盡了辦法,動足了腦筋。他幾乎每天都泡在社區,就連早晨起來跑步鍛煉身體,也要圍著社區跑上幾圈。2013年1月20日早晨5點多鐘,周軍華像往常一樣,早早地來到了金都社區,邊晨練邊巡邏。遠遠地隱約看見有兩個人在路邊綠化帶里焚燒電纜取銅線,形跡十分可疑,很可能是盜竊電纜。他立即打電話聯系所里的巡邏隊員,與前來支援的巡邏隊員一起將犯罪分子抓獲,一舉破獲了一起盜竊電纜的刑事案件。就這樣,周軍華近年先后通過早晨鍛煉抓獲犯罪嫌疑人7名,沉重打擊了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
為了提升轄區的整體治安水平,打造全市一流的“平安社區”,他逐家聽取居民意見,與物業研究改進小區治安管理辦法,對社區監控角度進行調整,協調物業增加監控數量,改進小區保安上崗、夜巡的方式方法,向所領導提出加大轄區背街小巷巡邏力度建議。在周軍華的不懈努力下,近三年金都社區呈現出了發案率連年下降,破案率連年上升的可喜局面,治安面貌發生了根本性改變。轄區監控攝像頭由原來的83個增加到480個,組織成立治安志愿者巡邏隊15支,先后破獲各類案件42起,抓獲各類違法犯罪嫌疑人56名,發案率同比下降17.6%,破案率同比上升15.8%。
把工作當成家務事干,在家里他就是“局外人”
周軍華的口頭禪是“在老百姓眼里,公安民警代表著黨和政府的形象”。作為一名基層社區民警,他把全部精力和心思用在工作上,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幾年下來,周軍華是全局值班最多、加班時間最長的人,連續三年春節都是在崗位上渡過的。
2011年4月,派出所決定由周軍華負責金都社區警務工作。到任之初,他不僅要面對轄區攤子大、任務重的困境,而且還面臨著鄰里糾紛多、發案頻繁、治安混亂的艱難局面。一切從零開始。為了各項社區警務工作盡快走上軌道,“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精神在他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在近一年的時間里,他吃在警務室,住在派出所。
在妻子趙玉香心中,周軍華是個有責任感、有擔當的男子漢,一直默默支持丈夫的工作。這一切她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實在看不下去了,星期天就做幾個他喜歡吃的拿手菜,親自送到警務室犒勞丈夫。看到他整個人都瘦了一圈,妻子心疼地說:“你是鐵打的?還要不要家了?”周軍華一邊狼吞虎咽地吃妻子送來的“愛心飯”,一邊樂呵呵地說:“警務室也是家啊。”
周軍華嘔心瀝血、忘我工作,即使再苦再累,也能始終保持蓬勃的朝氣和昂揚的銳氣。但每當提起家人,周軍華就會眼圈發紅,感到深深的內疚。記得女兒還小的時候,約好去動物園看大熊貓,可是由于工作忙一拖再拖。每到雙休日,可愛的寶貝女兒總是滿眼期盼地問:“爸爸,什么時候帶我去看熊貓呀。”每次總是對女兒說:“下個星期天,下個星期天爸爸就帶你去看熊貓,好嗎?”看著女兒失望又期待地點點頭,周軍華心里很不是滋味:唉,又一次欺騙我的寶貝女兒了。女兒上學后,每次家長會都是媽媽去學校開;親口答應女兒放學后接女兒,但多數都是女兒乘公交車自己回家;親口承諾的老父親過生日時回老家祝壽,有好幾次都沒有成行;曾答應妻子“五一”假期出去旅游,但由于工作忙,也是一拖再拖。是啊,這么多年,答應過女兒、父母、妻子的事情,很多都沒有兌現,自己對家人和孩子虧欠的太多了。
了解周軍華的人都說:“他輕傷不下火線,關心轄區居民的事勝過關心自己。”周軍華長期患腰椎間盤突出,一次出警解救跳樓老人時,不幸腰部再度扭傷,病情加重,一度不能堅持長時間的正常工作。
分局開展“全警大走訪、全面轉作風、為民辦實事”活動后,所領導考慮他的身體狀況,打算照顧他,給他安排200戶的任務(其他社區民警500戶)。周軍華考慮到當前任務重,警力缺, “一個蘿卜幾個坑”,人手十分緊張,便堅持走訪500戶。大家發現他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就勸他多休息,他卻鄭重地說:“干工作就是打仗,戰友們都在往前沖,我怎么能往后退?就是死也要往前倒!”
連續多日加班加點,又患了重感冒的周軍華,感到身體十分疲乏,但為了高質量地完成任務,他發揚螞蟻啃骨頭的精神,見縫插針走訪。早上,抓住居民起床后晨練、從早市回來后的時間走訪;中午,抓住居民下班之后午休之前的短暫時間走訪;晚上,在居民下班吃完飯之后進行走訪。對群眾的意見建議,周軍華總是認真地寫在本上,記在心中,能解決的立即解決,不能解決的,積極進行協調解決。就這樣,他不分節假日、雙休日,不分晝夜,持之以恒,整個活動期間走訪群眾1620多戶,遠遠超出了走訪任務,收集了大量群眾意見和建議,取得了走訪總數、群眾滿意率、個人總分三個全局第一名。
一些人看到周軍華不顧個人身體有病,顧不上孩子、顧不上家,便不解地問他:“你一個社區民警,那么沒黑沒白的干,圖個什么”,周軍華一笑說:“什么也不圖,就圖個老百姓滿意!”
善于發明創新,在所里他是公認的“點子王”
在社會經濟雙轉型的大背景下,發案率上升與警力不足是困擾公安基層工作的一個突出矛盾。周軍華根據轄區特點,發出了“向創新要警力、要戰斗力”的錚錚誓言,提出了“優化工作流程、提高警務效能、盤活社會資源”和“管理人性化、警務實戰化、手段信息化”的創新思路,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警務工作機制。
利用信息網絡提高警務工作效率,拓展警務工作深度和廣度,是周軍華提高社區警務工作效能的新“點子”。他先后建立了金都“警民同心QQ群”、“金都社區QQ群”、手機微信“金都朋友圈”,利用現代信息手段開展“網上警民懇談”活動,將警民懇談覆蓋到不同年齡層次、不同文化群體,廣泛傾聽群眾呼聲。他還分門別類、有針對性地將最新的治安警示、防范提示發送到居民手機上,在公開警務活動、安全防范宣傳、提供預約服務的同時,主動征求居民意見,并有針對性地開展引導工作,提升了群眾滿意度,融洽了警民關系。在分局組織的測評中,周軍華的社區知曉率達到99%;群眾的滿意度達到98.65%以上。
周軍華還通過創新小技防,實現居民小區可防性案件大幅下降。為有效壓降居民小區盜竊警情,周軍華在固化現有防范措施的基礎上,在盜竊警情高發的居民區及重點部位,推動安裝“攝錄一體機”,既震懾犯罪,及時提供攝錄數據,又彌補現有監控的盲區,擴大監控區域。特別是把人員流動性大、管控難、發案多的背街小巷、出租屋、群租房、居民樓道、集宿區等作為安裝重點,有效降低了自行車、電動車、入戶盜竊警情。居民小區可防性案件下降20%以上,轄區群眾的安全感明顯提高。
創建“四點半學校”,是周軍華將校園安保向課外延伸的又一“點子”。周軍華看到金都時代城不少學生家長都是上班族,晚上6:00以后才下班回家,而學生下午4:30就放學了,放學后孩子處于學校不管,父母沒法管的“散養”狀態,有些甚至跑到網吧里上網,非常不安全,家長十分擔心。周軍華深深理解學生家長的難處,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很快,他心中便有了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案——創建“四點半學校”,將校園安保向課外延伸。周軍華立即找所領導和居委會的負責同志說出自己的想法,并得到了所領導和居委會的大力支持。根據學生放學后要做作業、補習、上網等實際,建立了“紅領巾放心吧”、“智慧課堂”、“成長樂園”、“誦讀天地”四間教室,并在轄區招募10名志愿者,擔任輔導老師,無償輔導孩子功課。小區40多名不同年級的孩子,一下課就直接奔向“4:30學校”。下班回家的家長看到孩子在溫馨、舒適、安全的環境里做作業、補習功課、上網,感動不已。握著周軍華的手感激地說:“周警官,你做好事做到我們心坎里了。”
“基層警務工作非常繁瑣,更要提倡科學精神、成本意識。”周軍華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為了防止電動車被盜,他和同事們一起研發了“車衛士”;根據居民家中防火實際,研制了消防毯;著眼預防入室盜竊,探索出了在居民家中安裝防盜電子狗、在燃氣和下水管道安裝防爬刺、在居民窗戶上安裝防盜插銷等一系列實在管用的小創新、小發明,同時,創造性地實行“一體五化”社區警務工作機制、“一窗式”服務等配套措施,實現了最大限度提升社區警務效能的目標,轄區有效警情同比下降16.5%,盜竊警情下降18.6%。2014年11月,被省廳確定為全省公安治安工作現場會觀摩點,受到來社區調研的省廳、市局領導一致好評。
周軍華就是這樣,把老百姓的信任和依靠,視為最高褒獎,在群眾真誠的信任和謝意里,實現和感受自身的價值,以對黨的事業、對人民的幸福高度負責的精神、強烈的使命意識和模范行動,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用他的話說:“既然我選擇了當一名人民警察,就要擔當起這份責任,無愧于這身警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