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名人孔子故里行
弘揚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弘揚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聚焦山東鄉村儒學現象,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濟南市舜耕小學的學生收到了特殊大禮包——1200多件熒光衣。
征集一批傳遞社會正能量的優秀漫畫和動漫藝術作品。
膠州灣海底隧道的建成具有深遠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意義,不僅對推動山東“藍色經濟區”建設和青島“環灣保護、擁灣發展”發揮積極作用,還對工程建設領域,特別是海底隧道建設領域帶來巨大的影響和借鑒意義。
大眾網青島9月12日訊(記者 林振華) 9月12日,山東省質監局組織的“質量強省走基層”活動來到國信集團青島國信膠州灣交通有限公司,就企業開展“質量強市”建設工作及膠州灣隧道工程建設展開深入調研。本次活動緊緊圍繞全省質量月“推動三個轉變 建設質量強省”的主題,加強社會各界對我省經濟社會質量發展的關注,營造全社會“關心質量、創造質量、享受高質量生活”的良好氛圍。
質量強省走基層活動代表參觀青島膠州灣海底隧道博物館
膠州灣隧道是我國第一批開建的海底隧道,膠州灣隧道工程是青島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項目。膠州灣隧道全長7.8公里,其中跨海域4.09公里,設計工期47個月,總投資32.98億元(不含接線工程),為目前我國長度第一,世界第三的海底公路隧道,其建設規模及開挖跨度均居世界之最。膠州灣隧道于2007年8月正式開工建設,2011年6月30日竣工通車并投入運營。
青島國信膠州灣交通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曲立清對大眾網記者講到,膠州灣隧道工程歷經了二十多年的前期論證研究。早在1984年,國家批復設立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之時,青島就有了修建跨海大橋和隧道的設想。2004年11月,青島市委常委會最終決策修建海底隧道。2006年1月,青島膠州灣海底隧道項目正式通過國家發改委批準。項目面臨的主要風險有復雜地質條件下的坍塌風險、特殊水文環境下的突水涌泥風險、超薄巖石覆蓋厚度的沉降風險、超大斷面施工的安全風險、大型機械設備施工的操作風險、穿越大量地面建筑物的爆破風險、巨額工程投資的資金風險、工期控制風險、施工管理風險、長大海底隧道運營風險。工程建設規模之大,水文、地質條件之復雜,施工技術難度與圍巖開挖及防排水等風險之高,在國內外都極為罕見且無類似經驗可供借鑒。
據青島國信膠州灣交通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曲立清介紹,膠州灣海底隧道在工程建設過程中首先把質量安全管理放在第一位。把風險控制滲透到施工設計中,把安全投入體現在招標文件中,把安全獎懲落實到合同中,實現風險控制的關口前移。在施工設計中,把安全設計獨立成篇;在管理上,變傳統的質量一元化管理為安全、質量二元化管理;在合同文件中,明確了安全控制的各項投入和措施要求。堅持全程超前預報不動搖,確保主要風險始終可控。始終把全程超前地質預報擺在首要位置,貫穿于施工全過程。累計開挖超前探孔達6萬米,準確探明了18條地質斷層(海域段13條),為隧道的設計、施工奠定了安全的基礎。工程實施全方位系統控制,確,F場施工安全。在每個工作面均設置了遠程視頻監控系統、緊急報警系統和人員車輛門禁系統。委托專業機構對開挖爆破線路80米范圍內的地面房屋震動、沉降進行檢測?偛伎攸c達246個,完成房屋檢測34座,未出現房屋與地面沉降。實行兩級監理制,嚴格落實監督責任。通過以上保障措施,隧道施工實現了安全生產1408天,零死亡、零事故,創造了海底隧道施工的全新記錄。
膠州灣海底隧道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嚴把各項質量要關。首先嚴把施工規范關。目前,我國尚無專門的海底隧道規范和質量要求。國信集團根據科研課題成果,組織編寫了《青島膠州灣隧道工程土建施工技術規范》,保證了隧道的高質量標準。其次嚴把關鍵部位、關鍵材料質量關。工程共使用鋼材6萬噸,水泥26萬噸,錨桿107萬米,防水板55萬平方,未出現任何質量問題。再次嚴把監控量測預警關。設置了全方位、全系統的監控量測網絡,委托專業機構實時跟蹤測量,對施工過程中開挖支護情況進行嚴密監控及信息反饋。
工程建設中,質量始終良好可控。在全省組織的大型基礎建設項目現場試驗室對比驗證活動中,隧道工程成為唯一合格率為100%的工程。隧道交工驗收綜合質量評分取得了99.03分的優良成績。
膠州灣海底隧道的建成具有深遠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意義,不僅對推動山東“藍色經濟區”建設和青島“環灣保護、擁灣發展”發揮積極作用,還對工程建設領域,特別是海底隧道建設領域帶來巨大的影響和借鑒意義。
據悉,膠州灣海底隧道工程進行了多項技術創新和工藝創新。在國內首次采用抗海水侵蝕的C35高性能噴射混凝土、 C50高標號耐久性模鑄混凝土;首次采用多重防腐錨桿,全部采用超細水泥進行預注漿;首次將溫拌與阻燃技術首次組合運用于瀝青混凝土路面攤鋪中;首次將噴錨支護作為永久性結構。首次運用新型防排水技術、工藝和材料,建成可維護防排水系統;首次采用機械手施作高性能噴射混凝土,大型液壓臺車施作耐久性模筑混凝土, 創造性地將全液壓多臂鉆機應用于遠距離地質探孔及超前鉆孔。
膠州灣海底隧道同時還是一項民心工程。正是對質量的嚴格要求與管理,隧道自通車以來,保持了全天候暢通,隧道運行平穩,設備設施運轉正常,交通事故起數與國內同類道路相比較低,未發生一起火災事故,未發生一起人員死亡的交通事故。
膠州灣海底隧道的建成通車,徹底改變了“青黃不接”的歷史,對于構建大青島交通格局,實現藍色跨越,建設宜居幸福的現代化國際城市,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也是青島百年城市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林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