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名人孔子故里行
弘揚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弘揚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聚焦山東鄉村儒學現象,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濟南市舜耕小學的學生收到了特殊大禮包——1200多件熒光衣。
征集一批傳遞社會正能量的優秀漫畫和動漫藝術作品。
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正值我市經濟依靠質量促轉型跨越的重要當口,是全市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舉措。全市上下牢固樹立靠質量開拓市場、靠質量樹立品牌、靠質量保障安全、靠質量提升競爭力、靠質量展現新形象的共識,推動經濟增長由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以質量改善民生,以質量保障和諧,以質量促進發展,走出了一條具有東營特色的新型發展道路。
質量發展是興市之道、強市之策,質量水平是一個城市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核心要義之一就是要提升城鎮發展的質量和水平。東營市質監局緊密結合新型城鎮化發展要求和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任務,進一步推進質量強企工作,切實加強質量監管,加快檢測認證平臺建設,開創了質量強市新局面 。
質量強企:提升競爭力的根本途徑
“無論是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產品質量不好,就會失去競爭力。可以說,質量就是企業的生命,品牌就是企業的形象。質量強企是質量強市的基礎,是質量提升的根本途徑,建設質量強市必須從質量強企抓起。”市創建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主任、市質監局局長張濤表示,作為主管全市質量技術監督工作的職能部門,服務企業成效的終極標準,不是一年跑了多少趟企業,組織了多少次培訓,而是給企業帶來了多少效益。
為了不讓“質量強企”僅僅停留在口號上,市質監局組織全市企業開展了以“查質量意識、查質量水平、查保證體系、查標準執行、查計量檢測、查現場管理、查質量損失”為主要內容的“七查”活動,全面落實質量主體責任,推廣先進的質量管理方法,不斷提升全市企業形象。派出質量管理專家和專業人員深入企業開展質量服務工作,分析生產過程中存在的質量安全隱患。在市質監局的幫助下,企業的首席質量官順利通過培訓,企業內部質量關鍵崗位考核機制和質量安全一票否決機制也先后建立完善,以質量理念為根基制定了嚴格的質量管理規范,以技術創新為動力實現了產品質量更大提升,“以質量樹品牌,向質量要效益,靠質量求發展”已經成為東營企業追求卓越發展的共識。在全市各有關部門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下,我市企業產品質量、服務質量、工程質量逐步提高,生態與環境逐步改善。
與此同時,我市大力實施商標戰略和名牌戰略,深入推進品牌創建工作,制定實施了《關于大力推進名牌戰略的實施意見》、《東營市市長質量獎管理辦法》等政策措施,將品牌建設融入主導產業發展規劃,不斷推動品牌建設取得新成效,涌現出了一批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品牌建設呈現出“品牌數量逐年增加,產品質量穩步提升”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類注冊商標8450件(涉農商標1458件),其中中國馳名商標22件(涉農馳名商標4件)、山東省著名商標84件(涉農著名商標15件)。共有中國名牌產品5個(涉農產品1個)、山東名牌產品101個(涉農產品22個)、山東省服務名牌16個。有1家企業榮獲山東省省長質量獎、2家企業獲省長質量獎提名獎。已建成石油裝備和橡膠輪胎2個省級優質產品生產基地。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銅及銅材產業園區、廣饒縣橡膠輪胎產業園區先后獲批創建全國知名品牌示范區。
質量平臺:構筑服務企業的新高地
經過長期發展,我市形成了包括石油化工、機械電子、橡膠輪胎、等八大支柱產業,2013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64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5萬億元。以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為己任的市質監局,堅持按照“產業發展到哪里、質監保障就延伸到哪里”的服務理念,加快檢驗檢測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為我市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技術支撐。
2014年,國家石油裝備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和國家橡膠輪胎質檢中心正式通過國家質檢總局的現場驗收,成為東營市首批獲得授權的國家級質檢中心。省石油化工質檢中心和省有色金屬質檢中心相繼獲批成立。國家橡膠輪胎質檢中心輪胎試驗場建設列入省政府重點建設項目,省危化品儲運容器質檢中心和省生態漁業質檢中心正在積極籌建。國家石油煉制產品質檢中心已完成國家質檢總局專家組的現場調研,國家儲運裝備產品質檢中心完成前期調研和可行性論證。黃河三角洲質檢中心和東營港“一站兩中心”進展順利。至此,列入省局“十二五”規劃的檢驗檢測服務平臺框架搭建完成。
談及平臺建設經驗,市創建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主任、市質監局局長張濤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要緊貼政府需求、緊緊依靠政府。“平臺建設必須站得高,看得遠,要將檢驗檢測工作重心著眼于政府關注、企業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上,將平臺建設納入到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以及產業轉型升級、產業集群培育實施方案中。”
面向市場、積聚力量、資源合作、共建平臺,是我市平臺建設中的特色之一。在國家橡膠輪胎及原材料質檢中心建設過程中,由廣饒縣政府牽頭,縣質監局與天津大學、山東科技大學、解放軍后勤學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人才培訓、科研攻關等合作協議,為質檢中心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同時,由廣饒縣政府出臺政策,成立質檢中心建設運營中心,組織企業廣泛參與,成功融資2600余萬元,除購置了國家標準規定的檢測項目所需的儀器、設備外,還購置了用于科技研發和當前國家標準沒有要求而企業進出口必需的傾角、擺角試驗機和輪胎滾動阻力實驗機等專項設備,進一步完善了質檢中心的功能,增強了服務地方產業發展的能力和服務的針對性,真正發揮了質檢中心的技術支撐作用。
質量監管:撐起百姓安全的保護傘
“質量安全事關百姓切身利益,加大質量安全監管力度,讓老百姓安全生活、放心消費,真正感到質量安全少憂無憂,是我們必須解決的重大課題。”市創建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主任、市質監局局長張濤如是說。
市質監局始終將不發生質量安全責任事故作為一條底線,深入落實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不斷探索安全監管新機制、新方法,確保了全市安全形勢持續穩定的良好態勢。以城市公共安全提升年活動為著力點,開展了液化石油氣瓶充裝站整治等16項綜合檢查和專項整治行動。強化督查調度,組成了3個綜合督查組,6個專項督查組,開展了7次綜合督查,23次專項督查。針對我市特種設備多的現狀,全面開展《特種設備安全法》宣貫,繼續分類分級落實企業主體責任,著力開展制造、設計單位和安裝現場專項檢查以及特種設備安全大檢查活動,推動特種設備監管機制創新,整合稽查力量參與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和執法,有效彌補了監察力量的不足,改善了特種設備失控漏管的現狀,全面提高監察工作質量。今年以來,共檢驗各類特種設備9550臺(其中鍋爐294臺、電梯1255部)、工業壓力管道171千米,報檢特種設備檢驗率和重要特種設備定檢率均達到100%。
在高度重視對特種設備監管的同時,市質監局絲毫沒有放松對產品質量監管力度,2013年全省組織的工業產品質量合格率調查統計,我市產品質量合格率為94.2%,位居全省第五位。今年又先后開展了車用汽油以及電線電纜、農資等三類重點產品質量監督抽查,車用汽油產品質量狀況分析工作,提出了實施優質優價引導企業提升產品質量水平等建議,提高了監督抽查工作的有效性。認真開展產品質量檢驗工作,完成工業產品檢驗959批次,完成國儲棉入庫檢驗14萬噸、棉花儀器化檢驗12.4萬噸。聯合公安部門對全市12家安檢機構開展了專項檢查,組織了重點產品專項整治和質量提升行動,開展了重點節假日期間工業產品執法行動、液化氣質量專項整治、機動車安全隱患大檢查、食品相關產品等3類重點產品專項整治、車用壓縮天然氣質量計量專項檢查等專項執法打假活動,部署了車用汽柴油、農資、電線電纜、防水卷材等重點產品質量提升行動,確保了全市重點產品質量安全,促進了重點產品、重點區域、重點行業產品質量水平提升。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林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