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在山東考察
認真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匯聚全面深化改革的正能量。
認真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匯聚全面深化改革的正能量。
省政府領導同志與網友面對面,談民生、論發展、話改革。
中國的“保爾·柯察金”,用極限人生書寫人生極限。
是市場利率推高了余額寶收益,而非余額寶抬高市場利率。
“職業教育現在還存在斷層的問題,專業碩士、專業博士的開設迫在眉睫。”今天下午,全國政協委員、山東英才學院董事長楊文做客大眾網“北京直播間”。今年兩會,楊文提交了有關職業教育的建議,她說,應當盡快打通職業教育的“斷頭路”,建成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搭建起職業教育的“立交橋”。
全國政協委員、山東英才學院董事長楊文做客大眾網全國兩會北京直播間 記者 馬俊驥 攝
全國政協委員、山東英才學院董事長楊文在大眾網北京直播間接受訪談 記者 馬俊驥 攝
大眾網濟南3月2日訊(特派記者 尹海洋 馬俊驥)“職業教育現在還存在斷層的問題,專業碩士、專業博士的開設迫在眉睫。”今天下午,全國政協委員、山東英才學院董事長楊文做客大眾網“北京直播間”。今年兩會,楊文提交了有關職業教育的建議,她說,應當盡快打通職業教育的“斷頭路”,建成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搭建起職業教育的“立交橋”。
熱點話題:
本科畢業生到職業院校“回爐”,委員“把脈”本科高校重理論輕實踐
大眾網:非常歡迎您能夠做客大眾網《北京直播間》。今年全國“兩會”,您帶來的建議和提案有哪些?您關注的問題有哪些?
楊文:因為我是從事教育行業,所以我帶來的6個行業是都是與教育相關的。比如有關于民辦高等教育的,有關于民辦幼兒園發展的,有關于扶持老年養老專業的,有關于西部志愿者就業問題的,還有關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最后一個是關于《職業教育法》修改的。
大眾網:您今年關注了職業教育,這條建議與今年今年的一大網絡熱點相關聯,那就是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畢業之后選擇到職業院校里“回爐”;也有很多省份,比如四川已經針對本科生的職業教育培訓基地。網上有人疑惑,為什么本科生在畢業之后反而要去做職業教育的“回爐”?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楊文:您提的這個問題非常的熱,因為這也是教育部今年的一個主題詞,叫“轉型”。之所以轉型,就是在以往很多學校追求教育層次的提升,但在教育類型方面只注重了理論的學習,對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重視不夠。所以在人才培養出來之后,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技能較差,不能適應工作崗位的需求。因此,他需要再到中專學校、職專學校回爐。我覺得可能這還是由于高校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和規格方面,沒有適應崗位、行業的需求造成的。
委員建議:
打通職業教育“斷頭路”搭建現代職業教育 “立交橋”
大眾網:這種現象頻發有其必然性。在您看來,這種現象對職業院校和職業教育,會帶來那些影響?
楊文:今年越來越多的高校提到“轉型”,教育部也提出搭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因為在傳統意義的職業教育框架內,學生到了高職、專科這個層次就很難在往本科、碩士、博士等層次發展了,這被稱為“斷頭教育”。因此,會給人造成這樣一種印象:考不了高分的學生,考不上大學的學生,就上個職專、中專,或者高職。也就是說,大家在以往的觀念里,用學歷的層次來評價人才的規格。
其實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大量需要有動手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創新能力的人才。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應運而生。它打破了層次的限制,而是將教育類型化。也就是說,有中等層次的職業教育,有專科層次的職業教育,也有本科層次的職業教育,還有專業碩士、專業博士,它是一個類型。這一體系搭建起了職業教育的“立交橋”,職專的學生也能考大學、考博士,能夠培養更高端的應用型人才,這樣的人才既有理論能力,又有實踐操作的能力,能夠有創新能力。
落地有聲:
“雙師型”人才實現校企零距離,“主力軍”民辦高校應提質
大眾網: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民辦職業院校,它會帶來哪些機遇?它會面臨哪些挑戰?
楊文:在職業教育中,民辦高校占了半壁江山,被看做是“主力軍”。像英才學院,一直以來堅持應用型人才培養。以英才為例,普通高校以及民辦院校應當注重“三個銜接”,即在專業設置上要和行業的需求相銜接;在課程設計上要和崗位需求相銜接;在人才培養上,要加強校企銜接。
我們應當呼吁更多“雙師型”師資隊伍,也就是說既是企業工程師,又是學校講師。讓人才的在校培養與社會需求無縫對接,解決脫節的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能夠解決“回爐再造”的問題,說實話只有不合格的產品才會回爐。
大眾網:您從事民辦教育16年了,在您看來,社會對民辦教育的觀念發生過哪些變化?
楊文:人們對民辦教育的看法也是不斷的在變化,人們對民辦學校的認同不斷提高。這種變化的原因在于民辦學校本身的品質在不斷提高。因此,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設中,作為“主力軍”的民辦院校更應該不斷的提高質量,引入更強的師資力量,更規范的管理理念,更先進的專業設置等,更多元的教學方式,來提高職業教育的水平。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魏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