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鵬:移動互聯時代面對輿情危機不可封堵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人際傳播能帶來什么樣的危機?今天上午,鳳凰網副總編輯吳海鵬在大眾網主辦的“山東省第五屆網絡輿情管理論壇”上做了名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人際傳播及其帶來的危機》的主題發言,分別就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的 特點,移動互聯時代的負面信息,移動互聯時代的危機處理進行一一講解,并回答了現場代表的提問。
鳳凰網副總編輯吳海鵬作主題發言
大眾網煙臺7月18日訊(記者 林有權)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人際傳播能帶來什么樣的危機?今天上午,鳳凰網副總編輯吳海鵬在大眾網主辦的“山東省第五屆網絡輿情管理論壇”上做了名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人際傳播及其帶來的危機》的主題發言,分別就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的 特點,移動互聯時代的負面信息,移動互聯時代的危機處理進行一一講解,并回答了現場代表的提問。
“就像以前接觸網絡的人很少一樣,在幾年前手握智能手機的群體數量還很少,但如今在中國已經有70%的人手握手機之類性移動互聯終端。” 吳海鵬以自己認知移動互聯網的親身經歷介紹說,在近20年來,中國的互聯網發已經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信息量方面,近20年通過移動互聯網產 生的信息量,是過去5000多年產生的信息量總和,這足以看出通過移動互聯網產生的信息量之龐大,因此面對移動互聯網產生的信息,要高度重視。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發布即時性強,人人皆是媒體的輿情信源、輿情主體,時時可爆料。這樣致使輿情的聚合與擴散加劇,輿情演變的分 支與節點增多,將直接加速輿情聚合與擴散。在傳播內容上,更是將內容的組織權,選擇權,歸還給用戶,用戶間相互跟隨,實時更新,這就完全有 別于報紙的一日一更新,傳統的“把關機制”受到沖擊,直接弱化了大眾傳播,這樣一旦產生了輿情危機,將不利于政府機構以及相關部門發聲。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美國的一項研究:62%網民更愿分享負面評論,這其中很多人認為“發微博是小事情”,他們為了增加粉絲不經證 實而刻意挖掘負面,造成謠言多樣化。”吳海鵬說,這樣的大環境下,不論是哪個單位和個人隨時都有可能遭到負面信息攻擊,此時面對負面信息不 能一味的去封堵,因為封堵只會更加激發網民探討積極性,被逼轉為更為私密的探討,從而難以形成輿論探討焦點,致使危機公關和澄清更加困難。
那移動互聯網時代出現了輿情危機大家該去如何應對呢?吳海鵬表示,在移動互聯時代出現輿情危機的時候,我們要允許民眾探討發泄,形成 意見的自由市場,這樣我們就可以抓住謠言的節點,有針對性地做出澄清和解釋,但澄清不能就此結束,我們要體現出自己的誠意,重視事件后續處 理進程的及時公布。
在“移動互聯時代”下,如何應對危機事件頻發引發的網絡傳播效應,7月18日上午9時,由大眾報業集團大眾網主辦的山東省第五屆網絡輿情管理論壇在煙臺舉行,來自全省十七市宣傳部、網絡文化辦公室的領導以及省工商局、省漁業廳、省食藥監等廳局,以及金融、交通、電力、房產、家居、零售業等行業的代表共三百余人參加次論壇,共同探討“移動互聯時代”下的輿情研判及應對。
責任編輯:王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