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道德實踐能力 讓傳統文化活起來
坐在總書記正對面,楊朝明第一個發言,他從五方面談了孔子思想的重要時代價值。當他談到《走向全球倫理宣言》中所提的人類文明規則歷史上所確立的第一個“黃金法則”時,總書記親切插話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楊朝明說,從這一點可以看出總書記深厚的傳統文化修養。
深入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總書記山東視察地回訪②讓傳統文化活起來
■新聞背景:2013年11月26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參觀考察,并同有關專家學者座談。他強調,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道德規范,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必須加強全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提高道德實踐能力尤其是自覺踐行能力,引導人們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
□ 本報記者 婁和軍 姜國樂
“總書記上午10點46分到孔子研究院,中午12點05分離開。原定用時55分鐘,最后考察了近80分鐘。”
總書記視察已過去一個多月,但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對當時場景歷歷在目。
這是一場由總書記親自主持召開的座談會。
面對總書記發言的共4個人,其中兩位是學者——一位是楊朝明,另一位是曲阜師范大學教授駱承烈。
坐在總書記正對面,楊朝明第一個發言,他從五方面談了孔子思想的重要時代價值。當他談到《走向全球倫理宣言》中所提的人類文明規則歷史上所確立的第一個“黃金法則”時,總書記親切插話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楊朝明說,從這一點可以看出總書記深厚的傳統文化修養。
駱承烈第二個發言,這位研究了60年儒學的老先生,談了儒家思想對于社會治理以及黨風廉政建設的意義。
“座談會上,總書記強調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并再次提到四個‘講清楚’。傳統文化古為今用,首先要做好研究。”楊朝明說。在研究院大廳,總書記翻閱《論語詮解》、《孔子家語通解》,說拿回去仔細看看。“桌上擺了100多種書刊,但總書記拿了這兩本。我個人理解,這傳遞了一種信號——溯本清源。‘弄明白’才能‘講清楚’。”
“古為今用,必須強化傳統文化應用性研究。”駱承烈已出了100多本書,最注重兩類人群:一是可塑性強的中小學生,二是作為社會治理者的公務員。“學國學要‘經亦求精’——經典要去粗取精,轉化為通俗讀物,乃至出電視劇本,強化傳播力。但一些學者不屑于此。”向總書記匯報時,駱承烈立志為弘揚傳統文化再干10年。作為駱教授的弟子,楊朝明也贊同:孔子研究院將挖掘傳統禮儀、節日等,編寫應用型讀本,創作3D電影,讓傳統文化活起來。
座談會上發言的,還有兩位“踐行者”——濟寧孔子禮儀文化學校校長金輝、曲阜市魯城街道池涯居委會黨支書賈祥彬。
道德建設,知之不難,行之不易。古為今用、推陳出新,不僅需要研究,更需要實踐。總書記座談時強調,要提高道德實踐能力。
這一要求也是金輝11年來一直探索的課題。11年前,當她自薦到企業去講傳統文化時,常被轟出來;如今,她所在的禮儀學校吸引了1000多家單位50萬人次來學習。
“不與時代對接,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績。”金輝說,學校面向青少年開展禮儀實踐,面向企業、服務行業進行儒家文化與管理等培訓。“我們是把傳統融入社會需求,而不是培養一群‘搖頭晃腦、之乎者也’的人。”
濟寧當地一家大型食品集團的老板來聽了幾天課后,成了儒家文化迷,并把企業理念改為“己所不食,勿施于人”。每天早上,公司管理層則給員工鞠躬,員工則背《弟子規》名句并給孔子像行禮。“不少人開始覺著有點怪,但儒家講求的‘信’就是市場經濟的核——契約精神。”公司負責人說,企業發展需要現代企業制度,但也離不開我們所處的文化土壤。
金輝同樣把儒學融入自身學校管理:員工父母獲贈一張“孝心銀行卡”,工資10%劃入卡中,學校補助相應金額。這所地理位置不占優勢的民辦企業,吸引了復旦大學等知名高校碩士來任教。
在當地,類似的禮儀學校不只一家。曲阜依托機關事業單位,建起600多所“彬彬有禮教育學校”,組織2000人的培訓隊伍,為市民授課。去年培訓24萬人次,今年要讓64萬曲阜人“每人都聽一堂課”。同時,曲阜計劃面向企業家、教師等群體,建設全國儒家思想培訓中心,放大儒學作用。
作為“孔夫子家門口”社區的黨支書,池涯居委會賈祥彬第四位發言。這位“行伍出身”的黨支書,35年來用儒家文化把社區治理成了全國敬老模范社區。“在我們這,家有老人,必須住上房;每年給65歲以上老人稱體重,只能胖不能瘦。總書記聽到這兒,也哈哈笑了。”
指著路口的“善行義舉四德榜”,賈祥彬說,每年大會評道德模范,披紅戴花,大彩照高掛路口。類似這樣的榮譽榜,覆蓋曲阜每一個村居,為好人“樹碑立傳”,傳遞正能量。
冬日的曲阜,清雪飄下,落地融化,大地已萌動春的氣息。
楊朝明正思考新一年研究院怎么吸引并留住高層次人才;金輝則盤算著把禮儀學校開進濟寧每個縣并推向全省;賈祥彬和居民們面臨又一次搬遷,住上新樓后,如何用儒家文化治理人員混住的新社區,是這位老支書的新課題;駱承烈忙著原典選讀、蒙書改編,“80老教授,甘做孩子王。”在這位老學者眼中,傳統文化如何古為今用、推陳出新,仍是一個常答常新的時代命題。
■相關鏈接
孔孟之鄉打造“首善之區”
不孝者不得提拔重用,這個曲阜干部任用新規曾一度引起議論,但曲阜市委書記李長勝至今堅定:“孔子故里不允許干部失德。我們責無旁貸地要把傳承儒家思想精髓、提升公民素質作為己任,建一座道德之城。”
濟寧近日出臺打造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首善之區的意見,實施道德提升、文明創建等“七大工程”。濟寧市宣傳部長王次忠說:“之所以叫工程,就是要‘虛功做實’。”
山東好人,德耀齊魯。類似曲阜池涯社區的“四德榜”,到去年7月底,全省已有2萬多個,1000多萬人上榜。2014年底,“四德榜”村居覆蓋率要達50%以上,上榜人數占人口總數的30%以上。美德山東、文明山東、誠信山東建設正不斷推進。

深入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總書記山東視察地回訪①讓老區人民過上好日子
王經茂沒想到現在落戶口這么方便。他以前給孩子辦戶口,得去鎮派出所,要拿著這個本兒那個證兒的,都記不清有多少樣,往往帶了這一樣,漏了那一樣,得跑好幾趟。
本稿件所含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大眾報業集團大眾日報·大眾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責任編輯:余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