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城”更重“造市” 城市轉型建“幸福新棗莊”
張寶民介紹說,棗莊將以新型城鎮化為引領,縱深推進“三大戰役”,瞄準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示范市、國家農村改革試驗區、中華運河文明傳承創新核心區、國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魯南“門戶城市”五個戰略定位,在更高層面科學發展、轉型發展、跨越發展。

新聞發布會上,棗莊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張寶民向記者們介紹了棗莊市的相關情況。大眾網記者 赫洋 攝

棗莊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王啟奎主持新聞發布會。大眾網記者 赫洋 攝

臺兒莊區區委書記、臺兒莊古城管委會主任王廣金介紹了臺兒莊區的相關情況。大眾網記者 赫洋 攝

發布會現場。大眾網記者 赫洋 攝
大眾網棗莊6月21日訊(記者 赫洋 郭豪 呂斌)今天下午,“聚焦美麗山東——第九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在棗莊市舉行新聞發布會,棗莊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張寶民出席發布會并向采訪團記者介紹棗莊市的相關情況,棗莊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王啟奎主持發布會。張寶民介紹說,棗莊將以新型城鎮化為引領,縱深推進“三大戰役”,瞄準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示范市、國家農村改革試驗區、中華運河文明傳承創新核心區、國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魯南“門戶城市”五個戰略定位,在更高層面科學發展、轉型發展、跨越發展。
轉型棗莊
打好三大戰役,以臺兒莊古城重建引領城市轉型
據張寶民介紹,棗莊歷史文化悠久、自然風光秀美,擁有7300年的始祖文化、4300年的城邦文化、2700年的運河文化、130年的工業文化和70多年的抗戰文化。同時,擁有全國最大的國家級湖泊類濕地─微山湖濕地、華夏最長的地震大裂谷─熊耳山國家地質公園、世界上最大的石榴園─十六萬畝冠世榴園、最負盛名的天下第一崮─抱犢崮國家森林公園。
近年來,棗莊市實施城市轉型戰略,著力打好“三大戰役”,努力開辟可持續發展的新空間。其中,第一大戰役就是以煤炭精深加工為突破口,推動工業轉型,解決“錢從哪里來”的問題。連續引進聯想、新奧、韓國SK三個過百億元的項目,全市煤化工及精細化工總投資近600億元,棗莊成為我國產品最多、規模最大、發展勢頭最強勁的新型煤化工基地。同時,培植壯大新型建材、機械制造、新能源、新醫藥等產業集群,變“一業獨大”為“多業并舉”。棗莊成為全國三大鋰電池生產基地之一和江北最大的中成藥顆粒生產基地。目前,全市非煤產業占比提高到88%,制造業提供稅收首次超過以煤炭為主的采掘業,改變了“一天三頓飯,兩頓靠煤炭”的產業結構。
第二大戰役就是以臺兒莊古城重建為突破口,推動服務業發展,解決“人往哪里去”的問題。重建的臺兒莊古城,已成為全國首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首個國家文化遺產公園和國家級文化產業試驗園,被評為5A級景區,被CNN譽為“中國最美四大水鄉之一”。同時,積極發展現代物流、專業市場群等特色服務業。近年來,全市三產增加值占GDP比重年均提高2個百分點,三產投資平均增幅超過30%,均居全省第一位;全市每年新增就業10萬人左右,其中80%得益于服務業的帶動。
民生棗莊:
棚改是民生工程更是發展工程,30萬居民住上新房
張寶民說,第三大戰役就是以棚戶區改造為突破口,推動新型城鎮化,解決“民生怎么!钡膯栴}。棗莊棚戶區面積占全省近一半。棗莊把棚改既作為民生工程,更作為發展工程,不僅注重“造城”,更注重“造市”,注入樓宇經濟、專業市場群、鄰里中心等要素,建設城市綜合體。改造后,將新增商業面積190萬平方米,創造10萬個就業崗位,30萬居民陸續住上新房。
棗莊在抓好棚改的同時,對其他民生項目也沒有絲毫放松,主要道路通上了便捷的BRT,通車里程全國最長,組團城市的倍增效應逐步顯現;啟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和美麗鄉村建設,去年新增造林面積18.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1.5%,完成村鎮建設投資53億元,改造和新建農房1.6萬戶。去年,全市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3:1,城市居民高收入群體與低收入群體的差距為6.5倍,基尼系數為0.39,均優于全國、全省。
經過幾年的轉型實踐,棗莊發生了一些可喜變化。今年1到4月份,全市經濟發展總體平穩,全市GDP、財政收入分別同比增長8.7%、1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8%、增幅居全省第4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9%、增幅居全省第4位。
同時,以煤炭為主的采掘業提供地稅收入同比下降56.7%;以機床為代表的制造業提供稅收同比上升43.5%,以新型煤化工為代表的化工產業提供稅收同比上升27.6%,以文化旅游為代表的服務業提供稅收同比上升31.3%!耙唤等,反映了產業結構的優化,證明了城市轉型的必要。
幸福棗莊:
城市轉型建設“幸福新棗莊”,打造魯南“門戶城市”
張寶民介紹說,去年初的棗莊市十次黨代會,提出了加快城市轉型、建設“幸福新棗莊”的核心任務。為更好地實現這一目標,棗莊明確以新型城鎮化為引領,縱深推進“三大戰役”,堅持走“四化”同步發展的城市轉型之路。同時,堅持高點定位,瞄準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示范市、國家農村改革試驗區、中華運河文明傳承創新核心區、國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魯南“門戶城市”五個戰略定位,推動棗莊在更高層面科學發展、轉型發展、跨越發展。
張寶民表示,棗莊對建設“幸福新棗莊”滿懷信心。其一,有上級政策的支持。在國家這個層面,成功通過新一輪轉型評估,未來繼續享受中央政策資金扶持;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設西部經濟隆起帶的決策部署,把棗莊納入全省區域協調發展的大盤子,強調支持老工業基地和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這都為棗莊提供了難得機遇。
其二,產業集群發展的潛力。圍繞城市轉型,棗莊積極培植煤化工、機床、玻璃等接續替代產業,鋰電新能源、新醫藥等戰略新興產業。產業培植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有些還處于成長期,沒有充分反映到稅收上來。像煤化工,大多處于建設期、抵扣期,僅建成投產的煤化工項目,兩年來就抵扣了7個多億的稅收,這是一筆優良資產,必將成為棗莊未來的支柱產業。
其三,民營經濟的后勁。棗莊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篩選了一批畝均稅收高、畝均就業人數多、研發能力強、市場開拓能力強的特色成長型企業,進行重點扶持;萬人個體工商戶數連續兩年居全省首位,這些都是棗莊增加地方稅收、擴大就業的潛力所在、希望所在。
責任編輯:馬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