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網友出招:食品犯罪應入刑或罰至破產
在山東省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的分組討論現場,大眾網記者采訪了政協委員和旁聽網友代表,對于如何制止不安全食品,他們共同的觀點是,對涉及食品安全的行為要用刑法來量刑,以此加大震懾力。

群眾代表孫愛偉建議食品生產各環節都要制定法律細則。
記者問民生
話題2:食品安全
委員網友出招:食品犯罪應納入刑法或罰至破產
熱點事件:
2012年底,有業內人士揭秘,在國內市場消費的高檔魚翅中,約四成是人造,而且早已經形成一條黑色利益鏈,這些魚翅大約經過了合成、魚粉調制、燒堿明膠雙氧水泡制的過程,含有大量損傷人腎臟消化系統和致癌的物質。食品安全問題再次嚴峻地擺上桌面。
大眾網濟南1月24日訊(記者 張帆)食品安全問題屢禁不止,終其原因就是對違法、違規者的打擊處理不夠嚴厲,導致了違規、違法成本過低,食品安全犯罪行為最終無法定罪。今天下午,在山東省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的分組討論現場,大眾網記者采訪了政協委員和旁聽網友代表,對于如何制止不安全食品,他們共同的觀點是,對涉及食品安全的行為要用刑法來量刑,以此加大震懾力。
委員建議:用刑法量刑,或罰傾家蕩產
政協委員黃克興在談到食品安全時說,現在的食品安全問題違規成本過低,處罰也不夠嚴厲,在現行法律法規中對于打擊食品犯罪的條款存在局限,使很多食品安全犯罪行為無法最終定罪,因此,他建議建立相應的處罰依據,對食品安全犯罪行為致人重傷或死亡等嚴重后果的,強烈建議應適用刑法量刑,或者罰到其傾家蕩產,以此來體現對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的震懾力,絕對不能以罰代刑。
他舉例說明立法的重要性:在兩年前治理酒駕,但只停留在教育階段,因此酒駕一直屢禁不止,而現在酒駕大幅減少,就是因為法律規定醉駕入刑,如果醉酒駕車,查實就要坐牢,在喝酒喝蹲監獄兩者之間,司機當然選擇不再喝酒。
群眾支招:食品生產各環節都要制定法律細則
作為本次旁聽大會的群眾代表,網友孫愛偉建議,把食品安全的各個環節都制定出規范的法律細則,針對食品加工企業、餐飲企業進行回收管理并登記造冊;制定統一的廢物回收管理體制;針對大排檔、工廠食堂等,要規定其僅能將泔水交由有資質的污水處理廠回收處理,并進行回收場所登記制度,將此項目法制化;對種植、養殖等企業,要嚴格控制農用化學藥品的使用……
“只有將食品從種植到包裝的每一步都有嚴格的法律規范,食品行業的從業者、監督管理者都有法可依,整個食品行業才能更加規范,人們吃到嘴里的食品也就更加安全。”孫愛偉說。
委員鼓勵:加大舉報獎勵,獎黑心企業年利潤的一半
政協委員李新風表示,現在對于揭發、舉報企業違法行為的獎勵太低,建議提高對舉報人的獎勵。李新風說,雖然很多食品企業的老板在進行著制假行為,但是工廠里的員工很多都是有良心有社會責任感的,一定要把這些人發動起來,對不法企業進行揭發、舉報,在充分保護舉報人的前提下,一經查實,就要重獎這些人,比如可以獎勵這個廠家年利潤的30%-50%。
責任編輯:馬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