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建設現代農業 創新六個制度保障
“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在農村。能否實現農村的繁榮發達,關鍵在農業現代化。”在大會發言中,劉曙光沒有寒暄,直奔主題。他說,我國農業現代化水平與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極不相稱,農業現代化落后于整體現代化,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關鍵在于創新體制機制,他結合濰坊實際,現場為現代農業的建設支招:做到6個制度創新。

全國人大代表、濰坊市市長劉曙光為農業現代化建設支招。(特派記者 盛堃 攝)
大眾網北京3月7日訊(特派記者 尹海洋)在今天上午舉行的全國人大十二屆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全體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濰坊市市長劉曙光詳解如何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并結合濰坊實際提出6個制度創新,為現代農業建設支招。
“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在農村。能否實現農村的繁榮發達,關鍵在農業現代化。”在大會發言中,劉曙光沒有寒暄,直奔主題。他說,我國農業現代化水平與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極不相稱,農業現代化落后于整體現代化,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關鍵在于創新體制機制,他結合濰坊實際,現場為現代農業的建設支招:做到6個制度創新。
首先是創新農業經營制度,扭轉當前產業化水平低、深加工不夠的現狀。在這個方面,濰坊現在形成了‘公司加基地、基地連農戶’、‘市場帶基地、帶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實現了農業向品牌化、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國際化經營轉變。”
其次是創新農村經濟組織制度,這是農業現代化的關鍵,劉曙光說,農民組織化程度低,生產規模小,信息不對稱,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弱,因此應大力發展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可通過發展“兩社一場”,即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的方式,對生產組織進行優化組合。
另外,“發展現代農業還要創新農產品質量保證制度,這是生命線。”劉曙光以“安丘模式”為例說,要從源頭控制和建設農產品標準化基地入手,推行標準化生產,實施全過程監控。
此外,還要創新農村產權制度,探索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長久不變的有效實現形式;創新農業發展支持服務制度,以形成農科教結合、產學研一體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創新農村社會管理制度,建立以農村社區為單元的新型服務治理機制。
雖然濰坊進行了上述制度的創新,但發展農業現代化仍有許多體制機制的障礙,劉曙光最后建議設立國家農業現代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賦予其先行先試權,探索現代農業發展的最優道路。
本文相關新聞
熱點圖片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