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底是誰在“謠翻平度”?
08月28日平度陳寶成事件引發多方關注,不少謠言制造者也紛紛聚集于此,他們中間有來自法律界的“大拿”,也有借此事件炒作的媒體人,但無論來歷如何,他們都有一個共... -
“后續大簽名”疑變站隊“投名狀”
08月27日在不到20個小時的時間里,10位來自2個省、2個直轄市的法學專家,是如何完成“事實求證、統一思想、撰文并發布”全過程的? -
“陳寶成事件”背后的大歷史
08月27日原本,國務院法制辦一直在制定《農村集體土地征收管理條例》,這部計劃在2012就將出臺的法律,延宕今日,依然沒有消息。而平度事件的發生,有可能讓這部... -
讓法律的歸法律,輿論的歸輿論
08月14日法治講求公平公正,任何脫離法治軌道的“輿論審判”都是無效的,是對法治的漠視,也是對案件公平處理的阻礙。 -
于眾聲喧嘩中揭開“25小時設局論”真相
08月14日面對政府,觀者往往把普通民眾設定為弱勢,對于其是否站在正義的一邊、有沒有站在客觀、公平、公正的基礎上,則相對缺乏嚴謹的思考。 -
征地拆遷補償矛盾焦點的轉移
08月20日這樣的不合理要價能得到掌握話語權力者如此普遍的支持,表明社會輿論在此問題上無視事實的偏頗已經發展到了何種地步,將對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構成何種障... -
征地拆遷補償過高輸家幾何
08月20日無論是公共事業建設,還是商業性開發,我們確實應當給予失地農民和拆遷戶合理的補償,但這絕不等于要鼓勵他們過上不勞而獲的寄生性生活,更不等于要給予... -
執法或維權,都應在法律軌道上進行
08月15日如果雙方都能把法律放在第一位,把公共利益放在第一位,就不難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
網絡發言,大V不等于“大嘴”
08月15日當下,互聯網已成為信息總匯和社交平臺,對個人和公共生活的影響日益顯現。此種形勢下,該論壇提出的“七條底線”有何意義?要建立理想的網絡環境,還需要做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