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產承包制要穩定也要創新,實現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徐加明說,通過城鎮化體制機制的健全,將形成一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發展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而完善這樣一個體制機制,最為突出的做法是要建立一種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那就是使農業、農村、農民這些“三農”問題過去的經營主體、經營方式發生一個大的改變。

山東省委黨校經濟學部副教授徐加明做客大眾網 記者 韋輝 攝

山東省委黨校經濟學部副教授徐加明做客大眾網 記者 韋輝 攝
大眾網濟南11月16日訊(記者 于瀟瀟)城鄉一體化是如何實現“打破二元結構”的呢?對此,省委黨校經濟學部副教授徐加明在做客大眾網時認為,《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機制,其中最為突出的是要來建立一種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對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現在仍然要穩定,同時也要創新。所謂創新,就是要實現家庭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到,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機制。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產業和城鎮融合發展,促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
對此,徐加明說,通過城鎮化體制機制的健全,將形成一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發展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而完善這樣一個體制機制,最為突出的做法是要建立一種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那就是使農業、農村、農民這些“三農”問題過去的經營主體、經營方式發生一個大的改變。
徐加明解釋說,過去是家庭聯產承包、一家一戶的經營方式,而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土地的供需矛盾就更加突出。現代農業的要求是實現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而一家一戶的經營方式很難達到現代農業的要求。
那么聯產承包責任制是不是要廢止呢?徐加明說,對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現在仍然要穩定,同時也要創新。所謂創新,就是要實現家庭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這種流轉是指土地的所有權依然是集體的,而土地的承包經營權、使用權可以流轉到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出現的新的經營主體,比如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包括一些農業龍頭企業。對于這些經營主體要給予更多的培育,使土地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經營。
徐加明說,《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對農業合作社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因為合作社在促進土地流轉、實現現代農業這樣一種經營方式轉變方面的作用比較突出。合作社強調服務農民、進出自由、管理民主、把土地的經營規模化,然后解決種植、糧種、水利、闖市場等農民各家各戶解決不了的問題。十八屆三中全會還提出,財政資金將更多地對農業合作社扶助和支持,并允許一些社會資本通過合作社這種方式進入到農村生產經營里來,這都將對農業合作社起到促進作用。
責任編輯:余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