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體制是改革重點 政府不能越、錯、缺位
今天上午,山東省委黨校經濟學部副主任、教授劉躍奎在做客大眾網,解讀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他提出,經濟體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其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當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也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山東省委黨校經濟學教授劉躍奎做客大眾網。楊春衛 攝

山東省委黨校經濟學教授劉躍奎回答大眾網網友提問。楊春衛 攝
大眾網濟南11月14日訊(記者 姜洋)今天上午,山東省委黨校經濟學部副主任、教授劉躍奎在做客大眾網,解讀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他提出,經濟體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其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當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也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資源咋配置:
應該由市場做“決定”,政府不能越、錯、缺位
本次全會提出,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劉躍奎說,此次提出使市場起“決定性”作用是一個很大的亮點,市場作用由以前的“基礎性”提升到了“決定性”,表明中國堅持社會主義市場方向不動搖的堅定的態度,也理清了市場和政府的關系。是我黨在重大理論上的突破,也表明了我黨在市場機制上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劉躍奎說,在經濟學中,市場配置資源是有效率的,依靠政府配置資源效率則偏低。一個現代完備的市場體系是發展的前提,通過完善市場體系,深化土地、勞動力、資本等生產要素改革,可實現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從而讓創造財富的源泉涌流。那么,源泉涌流后,如何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更多更公平的分配?劉躍奎認為,一方面應更加尊重市場規律,另一方面則是更加關注人民生活。
如何從政府這個角度來看“決定性”的作用?劉躍奎認為,政府應做到不能越位、不能錯位、不能缺位,政府要從事前的審批盡快轉向事中事后的監管和服務。因此,當前重要的就是轉變政府職能、減少審批,做到更好的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同時,加強市場監管,特別是像食品、藥品安全的監管。在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節,也需要政府更好的發揮作用。
堅持不動搖:
強調公有制與非公有制雙基礎,完善非公有制機制
劉躍奎認為,通過此次公報,可以看出我黨對基本經濟制度有新的認識。全會提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同時,強調兩個毫不動搖,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必須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要完善產權保護制度,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
劉躍奎說,這兩個毫不動搖,充分表明他們在參與市場經濟方面都是平等的,放在了同等重要的定位來闡述,強調了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雙基礎。十六大、十七大報告時,曾對此進行了探索,堅持和完善和這個制度。此次十八大又進一步提出了要完善非公有制機制,這體現了我黨在經濟制度方向前進的一大步。
財政新認識:
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從治理國家高度看待財政重要性
全會提出,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科學的財稅體制是優化資源配置、維護市場統一、促進社會公平、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須完善立法、明確事權、改革稅制、穩定稅負、透明預算、提高效率,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要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完善稅收制度,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
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撐,在劉躍奎看來,公報中提出的要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體制是一個大的亮點,從治理國家的高度來看待財政的重要性,是此次全會提出的一個新說法,意味著我黨對財政制度重要性的認識再一次提升。
城鄉一體化:
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確保“四化”同步發展
全會提出,城鄉二元結構是制約城鄉發展一體化的主要障礙。必須健全體制機制,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要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機制。
劉躍奎認為,這是對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四化有各自的特點,其中城鎮化的特點是創造需求,擴大內需最大的潛力在城鎮化;同時城鎮化還有一個特點,是農民、市民、政府關系的不好協調。因此,如果不能在工業化開拓的空間內順利健康的開展的城鎮化,就會延續以往的發展方式,讓農村廉價的勞動力資源來支持城市的發展。所以,這一次報告當中,提出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也提出了四化同步發展的要求。
此外,在經濟體制改革當中,要構建開放型的經濟新體制,放寬投資準入,加快自由貿易建設。劉躍奎說,這從改革的經濟體制部署到了開放的體制機制建設,也是圍繞經濟體制改革的一大亮點。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一個大的亮點,是一個新的表述,而且報告當中進一步提出了改革的時間表,到2020年要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體制,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
他認為,十八屆三中全會體現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頂層設計的新思維、改革的新坐標、發展的新舉措,本次全會高度評價了35年改革開放的成就,這標志著我們黨對改革開放的認識達到了新的境界,是一次升華。
市場從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到了決定性作用,這是一大亮點,這兩者是有很大區別的,表明了市場經濟中“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有主次之分,為理清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提供了一個理論依據。
責任編輯:魏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