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要“闖勁兒”更要“韌勁兒”
2013年11月12日 08:52來源:大眾網(wǎng)
改革之路漫漫而修遠,但中國堅持求索的腳步不會停歇;前方道路荊棘密布,但是中國堅持改革的腳步必會鏗鏘前行。我們心有“破石之韌”,何懼改革路上“八十一難”?
聚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系列評論⑤
作者:玉舟山
“改革就是要殺出一條血路來”。回首35年歷程,中國的改革何時輕松過?哪個改革不是迎難而上?當小崗村農民簽下“生死契約”,當市場經(jīng)濟改革頂著“姓社姓資”壓力,這些今天看來習以為常的事情,當初是何等艱難,背后又是何種勇毅!“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如果沒有一種戰(zhàn)略眼光,沒有一種使命意識,沒有一種英雄氣概,昨天的改革不會為今天奠基,今天的改革也難以為明天鋪路。(11月11日人民網(wǎng))
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使得“改革”這一話題再度成為輿論的焦點。三十多年來,改革的腳步從未停歇,新形勢下改革步入瓶頸期和深水區(qū),各種矛盾和改革阻力隨之而來。中國將何去何從?新一屆領導人將作何決策?鄧小平同志曾說過“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子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業(yè)”。“當前改革需要解決的問題格外艱巨,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這個時候就要一鼓作氣,瞻前顧后、畏葸不前不僅不能前進,而且可能前功盡棄。”習總書記的回答也道出了中國堅持改革道路不放松的勇氣。在這條布滿荊棘的道路上,我們須以“松竹破石”之韌,行“改革開放”之路。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三十五年前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立根破巖”,確定了改革開放的方針,從此中國踏上了改革開放的康莊大道。從一開始的“摸著石頭過河”到后來的“艱難突破創(chuàng)新”,國家領導人帶領全國人民以“咬定青山”的精神態(tài)度“披荊斬棘”。“生死契約”的魄力讓人為之動容,然而改革又怎能缺少這種“敢為天下先”的毅力,既然選擇了前方,就只顧風雨兼程。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三十五年的風雨歷程,改革之路可謂是經(jīng)歷“千磨萬擊”。“中國是在走資本主義道路、國內出現(xiàn)了資本主義傾向”等言論不斷地擊打著改革之軀,但是改革的腳步?jīng)]有停歇。“廢除農業(yè)稅”、“轉變政府職能”等改革舉措深得百姓之心,我們的領導人和全國人民齊心協(xié)力,用實際行動做出回擊。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新一屆中央領導人密集赴基層考察調研,重申改革決心,也向外界釋放出了清晰信號——改革的腳步不會停歇,只會堅定前行。“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
“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切實做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這是中央領導人擲地有聲的承諾,這是中國向質疑的強烈回擊。改革之路漫漫而修遠,但中國堅持求索的腳步不會停歇;前方道路荊棘密布,但是中國堅持改革的腳步必會鏗鏘前行。我們心有“破石之韌”,何懼改革路上“八十一難”?
初審編輯:王凱
責任編輯:王凱
責任編輯:王凱
本文相關新聞
網(wǎng)友評論[點擊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