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線紀行]魯花:科技創新 挺起民族產業的脊梁
2012-05-16 14:57:00 來源: 大眾網 我要評論
[提要] 從一間小作坊成長為國內花生油行業的第一品牌,26年來,魯花集團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魯花成功靠的是什么?5月16日,科學發展新山東——“魯花杯”第八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東線采訪團抵達魯花,近距離感受魯花科技創新帶來的實力。

科學發展新山東——“魯花杯”第八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采訪團在魯花集團采訪時合影留念。(馬鑫 攝)
科學發展新山東——“魯花杯”第八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采訪團走進魯花集團參觀采訪。 (馬鑫 攝)
大眾網煙臺5月16日訊(記者 李澤 王瑜) 從一間小作坊成長為國內花生油行業的第一品牌,26年來,魯花集團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魯花成功靠的是什么?5月16日,科學發展新山東——“魯花杯”第八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東線采訪團抵達魯花,近距離感受魯花科技創新帶來的實力。
魯花科技創新的意識在建廠伊始便深深烙在魯花的掌門人孫孟全的心里。當時,花生油生產有土法壓榨、浸出法兩種。土法壓榨生產工藝簡陋,衛生條件差,產品質量難以保證;浸出法制油需要高溫精煉,花生油營養損失大,香味流失,含有溶劑殘留,不利于身體健康。目睹這種現狀,孫孟全決定研發新的生產工藝。在孫孟全的帶領下,魯花人經過6年艱辛攻關,終于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5S純物理壓榨工藝”。其中的去除黃曲霉毒素技術,更是攻克了世界性難題,填補了世界上該項技術的空白,使魯花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
用5S純物理壓榨工藝生產的花生油,不僅保留了花生的原色原香,而且油質純正濃厚、用量省,不但受到消費者的青睞,而且也引起專家們的關注。2002年5月,全國30多位油脂行業的權威專家,對魯花獨創的5S純物理壓榨工藝和魯花的企業內控質量標準進行了認真研究,對花生油國家標準進行了重新修訂。
“魯花時時想著花生這個產業要和國家聯系在一起,和消費者聯系在一起,和農民聯系在一起。我們的企業發展,既是為自己而干,又是為國家而干,為消費者而干,為農民而干。”孫孟全說,在這種思想指導下,魯花堅持不斷地開展自主創新,堅持不斷地進行新產品研發。
為提高花生產業化水平和國家競爭力,魯花和國內重要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多個聯合研發中心和科研基地,建立的江南大學——魯花聯合研發中心、國家花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果轉化基地已經運行5年。“我們出資金、出課題,請他們研發,這樣我們就會在創新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有了科技做支撐,企業發展地也會更穩健。”此外,魯花還發起成立了國家花生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與5所大學、7所科研院所、9家大型花生企業簽訂了科技合作協議,聯合攻關,成果共享。另外,還建立了一支由全國著名食品專家組成的科技顧問團隊。
在孫孟全看來,創新要從發現問題開始,把發現的問題解決了就是創新。在魯花的生產車間,記者看到,展板上貼著一沓員工的創新建議,建議被采納的,都有獎勵措施。孫孟全說,2012年是魯花集團的創新年,每個崗位、每個人都要規劃創新項目、承擔創新課題。集團公司將加大創新獎勵力度,營造“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創新氛圍,激發每個人的創新潛能。
魯花集團經過近幾年的努力,已經逐步建立起研發設備齊全、人才隊伍健全、研發能力較強、成果效益顯著的企業技術創新中心、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和國家花生工程研究中心成果轉化基地,是農業部確定的國家農產品加工工程技術中心花生分中心。
2009年, “一種除去黃曲霉毒素的方法”、“濃香葵花仁油技術”兩項發明獲國家發明專利;2010年,“凍干果蔬丁慢復水技術”榮獲國家發明專利;2011年,“高溫花生粕生產濃縮蛋白技術”、“低溫亞麻籽油生產技術”及“凍干脆片制備方法”三項發明獲國家發明專利;2012年,“油料籽仁的油脂加工預處理方法”獲國家發明專利……在魯花的榮譽室里,擺放著一個個發明專利和獲獎榮譽。記錄著魯花這些年在科技創新道路上所取得的成績。
孫孟全告訴記者,科技創新加快了魯花的發展步伐,如今的魯花已經成為中國的民族品牌、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每年都會有新專利。目前,魯花已申報專利23項,已獲授權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外觀設計專利10項,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獲省部級科技二等獎4項、三等獎2項。2009年,“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食用油質量安全控制技術研究與產業化示范”落戶魯花。2010年,魯花成功申報了一個“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
魯花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越走越寬,在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生命力的同時,也引領了我國食用油工藝歷史發展的方向,緩解了我國植物油過度依賴進口的嚴峻形勢。2006年9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視察魯花時,高興地說:“感謝魯花在中國油脂方面做出的貢獻!好好做,國家支持魯花這樣的民族企業發展。”
![]()
相關閱讀
更多新聞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