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線紀行]燎原光伏產業園:三年打造亞洲之最 讓新能源走進百姓家
2012-05-15 01:11:00 尹海洋 來源: 大眾網 我要評論
[提要] 節能環保的LED燈、比針眼還小的顯示屏組件……5月14日下午,科學發展新山東——“魯花杯”第八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西線采訪團來到聊城燎原光伏產業園。記者在現場了解到,昔日晦澀難懂、很難接觸到的新科技、新能源、新材料如今已經變成家用電器、日用百貨,“飛入”了尋常百姓家,讓人觸手可及。

今天下午,西線采訪團走進燎原光伏產業園。(盛堃 攝影)

采訪團記者在生產車間內參觀采訪。(盛堃 攝影)

采訪團記者在車間內參觀LED燈制造工藝。(盛堃 攝影)

經過多道工序后LED燈管已基本成形。(盛堃 攝影)

通過顯微鏡觀看生產中的細微之處。(盛堃 攝影)
大眾網聊城5月14日訊(記者 尹海洋)節能環保的LED燈、比針眼還小的顯示屏組件……5月14日下午,科學發展新山東——“魯花杯”第八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西線采訪團來到聊城燎原光伏產業園。記者在現場了解到,昔日晦澀難懂、很難接觸到的新科技、新能源、新材料如今已經變成家用電器、日用百貨,“飛入”了尋常百姓家,讓人觸手可及。
新能源有“潔癖” 出廠之前都要“老化”
下午3時許,采訪團一行來到聊城市燎原光伏產業園,正當記者們滿懷好奇,準備進入車間一探新能源的“尊榮”時,卻被園區工作人員攔了下來,“請穿上鞋套。”進車間還要穿鞋套,這是為何?正當記者迷惑不解時,園區工作人員笑著說,“新能源、新科技都是有‘潔癖’的,一會兒你就能看到。”
果不其然,走進車間后,記者看到,偌大的草綠色地板光潔明亮,一塵不染,清晰地能照出人影,在車間工作的技術人員也穿著白色的外套,帶著白色的帽子,甚至手腕上還帶著一個去除靜電的手環。“新能源車間必須保持清潔,不能有漂浮的灰塵,更不能有靜電,以防灰塵進入燈珠內。”
工作人員所說的燈珠就是LED顯示屏上的一顆顆發光體,也是燎原光伏產業園的主要產品,“我們從大街上能夠看到的每一塊顯示屏都是有這個組成的,而江北絕大多數的顯示屏是從燎原走出的。”工作人員介紹說,為了保證質量,每一塊LED顯示屏在出廠之前都要“老化”。“別的產品大多是越新越好,越沒用過越好,但我們的LED顯示屏在出廠前必須連續照明72小時,讓它‘老化’,如果沒有問題,才能上市銷售,我們市民在平常使用時才能放心、安心。”
三年打造“亞洲之最” 四年追求“全球之最”
行走一圈后,記者發現,曾經晦澀難懂、感覺遠在天邊的新技術、新材料其實并不遙遠,它們有的變身常用的照明燈、有的變成LED電視顯示屏,有的是汽車的轉向燈,還有的是收集日光的路燈……每一種新技術、新能源都與我們近在咫尺,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燎原光伏產業園由山東燎原發光科技有限公司前期投資4.8億元啟動建設,項目占地1000余畝,整個園區分LED應用、LED封裝、LED芯片三期建設。目前一期、二期已經建成投產,每年可產各類LED燈珠24.6億顆、100萬平方米LED顯示屏模組、20萬平方米LED顯示屏、200萬套LED照明燈具,產能和技術均居國內先進水平。
在燎原光伏產業園生產車間的墻壁上,有一排藍色的大字吸引了記者的注意,“這句話是我們的近期目標:3年內的打造亞洲最大LED顯示屏研發基地。除了這個,我們還要爭取在2015年上市,在2016年成為全球最大的LED封裝研發生產基地。”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這一目標其實并不遙遠,目前以高新技術為支撐的燎原光伏產業園也成為了聊城“一五二”基地的組成部分,是聊城市正著力培植的生物醫藥、新能源、高端制造和節能環保等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我們企業員工都相信有政府的扶持,有我們企業自身的努力,這一目標一定能實現。”采訪中,一位在插件機工作的員工小劉笑著告訴記者。
![]()
相關閱讀
更多新聞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