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文化廳:十藝節籌備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2012-05-13 13:00:00 來源: 大眾網 我要評論
[提要] 今天上午,“科學發展新山東——第八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大型采訪活動舉行首場新聞發布會,9個省直部門的有關負責人現場回答了來自全國網絡媒體的提問。省文化廳副廳長李宗偉出席新聞發布會并致發布辭。

省文化廳副廳長李宗偉出席新聞發布會
大眾網濟南5月13日訊 今天上午,“科學發展新山東——第八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大型采訪活動舉行首場新聞發布會,9個省直部門的有關負責人現場回答了來自全國網絡媒體的提問。省文化廳副廳長李宗偉出席新聞發布會并致發布辭。
李宗偉介紹說,近年來,全省文化系統以籌備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為契機,搶抓機遇,銳意進取,各項工作取得新成績。
一、藝術精品創作和十藝節籌備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各地加大藝術創作力度,打造了一批藝術精品。全省有1臺劇目入選文化部首屆“全國優秀保留劇目”,2臺劇目入選“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3臺劇目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5臺劇目榮獲文化部“文華劇目獎”,7個雜技節目分別獲得“金小丑”獎、法國明日雜技節“共和國總統獎”等國內外雜技大獎,2人獲中國戲劇“梅花獎”,其中1人獲“二度梅”,另有20余部優秀劇目在全國性各類劇目評比展演中獲獎,17人次在中國藝術節以及文化部主辦的全國聲樂比賽等大賽中獲單項獎。圍繞籌備十藝節,積極做好藝術精品創作和場館設施建設等各項籌備工作。舞臺藝術創作取得明顯成效。面向全國征集劇本300余部,經過專家論證,確定了一批重點劇目,一批劇目已經立上舞臺。社會文化藝術創作和美術創作取得較大進展。全省新創作節目600多個,從全國征集文藝作品近300件;舉辦了全省社會文化新創文藝作品調演,選出優秀作品78件作為備戰“群星獎”重點打造作品;實施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初選作品109件,與72位(組)入選作者簽訂了創作責任書。場館設施建設明顯加快。包括大劇院在內的省會文化藝術中心正加緊施工,省美術館正式奠基,省藝術館改擴建工程即將開工,一批市、縣演出劇場正在加快建設。籌備組織工作有序推進。十藝節標志正式揭曉,十藝節倒計時兩周年系列活動和中國藝術節大型圖片展取得圓滿成功,十藝節官方網站正式開通,拍攝制作了十藝節宣傳片并在省內主要電視媒體播出,山東電視臺綜藝頻道改為“綜藝·十藝節”頻道,十藝節招商工作全面啟動。
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持續推進。省級重點文化設施——山東博物館新館建成并正式開館,是目前國內省級博物館中建筑面積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市、縣文化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一批綜合性文化中心陸續開工建設,部分已投入使用。全省公共圖書館、文化(藝術)館、博物館分別發展到150個、158個、114個,其中達到國家三級館以上標準的數量均居全國前列。鄉鎮、村和城市社區基層文化設施建設步伐明顯加快,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全面完成,實現了鄉鄉有文化站。建成村文化大院53000多處,占行政村總數的近70%。全省已基本形成了省、市有圖書館、藝術館、博物館,縣有圖書館、文化館,鄉鎮有綜合文化站,村和社區有文化活動室或文化大院的五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在2011年第三次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中,我省被評為一、二、三級數量分別為70個、37個和7個,其中二級館以上數量居全國第一位。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創建工作扎實推進,青島市成為首批創建示范區,肥城縣級公共文化服務志愿者遞進培養工程、威海市農村文化大院規范化建設與服務兩個項目成為國家首批創建示范項目。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實施。文化共享工程資源總量超過40TB,全省17市和140個縣(市、區)全部建起了高于國家標準的支中心,規范化站點達到40%以上,建成標準化公共電子閱覽室4200多個,我省成為全國的“示范省”,近期又與省廣電部門合作,開通了山東省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有線電視平臺,標志著文化共享工程實現進入千家萬戶。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三館一站”免費開放陸續推開,服務質量進一步提高。今年又啟動了完善、建設1萬個村文化大院、為農村(社區)群眾免費送戲1萬場、扶持1000位非遺傳承人、免費培訓1萬名基層文藝骨干、為院團配備流動舞臺車等工程,強化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建設。
三、文藝演出展演活動豐富多彩。近年來,先后成功舉辦了全國地方戲優秀劇目評比展演、第五屆中國京劇藝術節、山東文化藝術節、新中國成立60周年山東十大經典劇目評選、山東國際小劇場話劇節,以及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辦的“孔子文化周”文藝演出、上海世博會山東周文藝演出展演、(香港)山東周演出、齊魯經貿文化臺灣行文藝演出等活動,均產生較好的社會影響。2011年,圍繞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和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組織舉辦了優秀劇目展演和文藝演出、全省群眾演唱比賽、經典美術作品展覽等活動。這些活動都受到了群眾的熱烈響應。
四、文化產業呈現良好發展勢頭。《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編制完成并順利通過專家評審,列入“藍黃”發展戰略專項規劃。2011年全省文化產業固定資產投資施工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434.4億元,同比增長22.8%;新口徑文化創意產業實現增加值2300億元,增長16%。
五、文化體制改革取得新成效。全省17市全部實現了文化、廣電、新聞出版“三局合一”,并組建了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全省有129個縣市區按照授權或委托執法模式,也組建了統一的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全省文化市場執法人員由1040人增加到2100人,執法經費比改革前增長了近3倍,執法條件明顯改善,執法力量顯著增強。省文化市場管理工作領導小組15家成員單位聯合印發了山東省文化市場綜合執法規范化建設工程實施方案,對文化市場的管理體制、執法機構、執法隊伍、統一體系、制度體系、監管體系和保障體系進行規范化建設,形成統一、規范、高效的文化市場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實現全省文化市場的依法管理、科學管理、有效管理。目前,規范化建設工程第一階段任務已基本完成,全省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的執法服裝、執法文書、執法案卷、執法證件得到統一,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工作進一步規范。
六、文化遺產事業穩步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普查和傳承體系、名錄體系建設扎實推進。全省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和傳習所已達180多處,2011年又有33個項目被列入第三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全省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達到153項,居全國前列。東阿阿膠有限公司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基地。去年開展了第三批省級保護名錄項目、傳承人、傳統技藝大師推薦評選活動,公布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62名、首屆山東傳統技藝大師11名。在“文化遺產日”期間,組織開展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廣場展演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系列宣傳活動。組織非遺項目和傳承人先后參加文化部舉辦的全國性展演,到澳門、臺灣舉辦非遺展演活動,均取得較好效果。國家級濰水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正式揭牌,三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扎實推進。
![]()
相關閱讀
更多新聞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