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文化塑造思想解放威海人
2012-05-18 00:25:00 張麗 見習記者 張帆 來源: 大眾網 我要評論
[提要] 17日上午,參加科學發展新山東——“魯花杯”第八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東線采訪團的媒體記者來到威海公園,置身威海公園“藍”風撲面,記者們感受到了這座濱海城市的生機與活力。

威海公園 記者 馬鑫 攝

威海公園的海戀主體景區 記者 馬鑫 攝

威海公園依海而建,風景優美 記者 馬鑫 攝

遠眺威海公園 記者 馬鑫 攝
大眾網威海5月17日訊(記者 張麗 見習記者 張帆)17日上午,參加科學發展新山東——“魯花杯”第八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東線采訪團的媒體記者來到威海公園,置身威海公園“藍”風撲面,記者們感受到了這座濱海城市的生機與活力。
外地人一提到威海,首先想到的就是蔚藍的海水,而在威海灣畔,還有一處威海公園,它也是國內城市中最大的海濱公園之一。藍天碧水,海風飛鳥,獨具特色的雕塑設計,美不勝收。這是采訪團記者們對于威海公園的第一印象。
威海公園講解員陶蕓竹向記者介紹,威海公園北起四方路,南至平度路,面向威海灣,總長3218.6米,平均寬度144.3米。整個公園綠樹成蔭,花團錦簇,大海、樹林、綠地、鮮花、雕塑、山石、建筑有機結合,相互輝映,構成了一幅優美的生態海濱城市畫卷。3550平方米的樹化石森林、100多棵遠古時期的樹化石、高10米的主題雕塑《畫中畫》、天文臺指南針羅盤儀的雕塑內容,不僅讓記者們享受到了美麗的風景,更體會到海洋文化的獨特魅力。
沿著海岸線,蔚藍的海水拍打著堤岸,與藍天和綠樹交相呼應,美麗的景色“秒殺”了不少記者的快門。陶蕓竹說,威海公園除了沿海的美麗景色還有一個中心文化廣場,由北向南設有四個主體景區,分別命名為海伢、海戀、海頌、海慧,每個地方都有與之相對應的雕塑。
據介紹,廣場在建設的時候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為方便市民休閑健身,景區內設置了兒童游戲場,老人健身區。為給游客增加科普知識,喚起人們的環保意識,在中心廣場南側設有3550平方米的樹化石森林,100多棵遠古時期的樹化石不僅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也引起人們對歷史、生命、時間的深思。
威海公園是藍色文化的彰顯,下一步威海的發展還將在海洋特色、傳承海洋文化的基礎上,實現轉型跨越發展,陶蕓竹在與記者們談到威海的藍色文化時引用了中共威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亮的一句話:“威海要用藍色文化鼓舞和凝聚全體市民,塑造思想解放、觀念先進的威海人。”
![]()
相關閱讀
更多新聞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