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阿阿膠:實現“文化式成長”
2012-05-15 21:35:00 尹海洋 來源: 大眾網 我要評論
[提要] 今天上午,科學發展新山東——“魯花杯”第八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西線采訪團來到位于聊城市東阿縣的中國阿膠博物館。在了解阿膠制作流程、親自體驗熬膏的同時,采訪團記者們還領略了東阿阿膠從工業企業向文化企業轉型的“文化式成長”。

今天上午,科學發展新山東——“魯花杯”第八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西線采訪團走進中國阿膠博物館。(盛堃 攝影)

采訪團領導和記者一同參觀中國阿膠博物館。(盛堃 攝影)

領導及采訪團記者一共觀看東阿阿膠企業宣傳片。(盛堃 攝影)

采訪團記者參觀采訪中國阿膠博物館內的阿膠水源模型。(盛堃 攝影)

采訪團記者觀摩工作人員現場熬制阿膠。(盛堃 攝影)

東阿阿膠生產的產品贏得了海內外的多項榮譽。(盛堃 攝影)

山東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優質產品。(盛堃 攝影)

中國阿膠博物館內一塊有百年歷史的阿膠引起了采訪團記者的興趣。(盛堃 攝影)
大眾網聊城5月15日訊(記者 尹海洋)“阿膠一碗,芝麻一盞,白米紅餡蜜餞。粉腮似羞,杏花春雨帶笑看。”今天上午,科學發展新山東——“魯花杯”第八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西線采訪團來到位于聊城市東阿縣的中國阿膠博物館。在了解阿膠制作流程、親自體驗熬膏的同時,采訪團記者們還領略了東阿阿膠從工業企業向文化企業轉型的“文化式成長”。
博物館里看阿膠成長史 熬膏飄香讓人流連忘返
今天上午,采訪團來到中國唯一一座阿膠主題博物館——中國阿膠博物館。銀鍋、金鏟、銅瓢、道光阿膠、仿古泥塑……各式各樣帶著銹跡的工具,以及殘缺不全、早已泛黃的史書古籍向來者展示著東阿阿膠的古老歷史,還原著這個“中華老字號”的成長歷程。
據工作人員介紹,中國阿膠博物館由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于2002年斥資4000余萬元興建,12個展廳所展出的1500余件展品中,包括了道光八年阿膠、阿膠工藝沙盤、東阿水文地質沙盤,還以泥塑的形式重現當年阿膠的制作工藝,講述了東阿阿膠如何從古代帝王將相才用得起的奢飾品,一步步轉變到現在尋常百姓都能享用的保健食品,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包含了阿膠業興起、勃發、輝煌的歷史全過程。
除了展出的文物古跡,引得眾記者連連稱贊的還有現場熬制的阿膠膏。在工作人員的協助下,隨行記者親身體驗了一把“熬膏”全過程,隨著阿膠逐漸融化,濃郁的香氣撲鼻而來。“平常里自己吃的都是沖劑或者即食產品,現場熬制能感受到一種文化的氣息。”記者們紛紛贊嘆道。“這也正是修建博物館的意義所在,一來讓人們熟悉阿膠的發展歷程,一來讓人們感受到中國阿膠的文化積淀。”工作人員介紹說。
文化營銷向營銷文化轉變 企業實現“文化式成長”
其實,盤點近6年的發展之路,不難看出東阿阿膠早已開始從文化營銷向營銷文化轉變。在推動阿膠行業創新的同時,東阿阿膠也在推進著自身從單純的工業企業向文化企業轉變,留下了一個工業企業“文化式成長”的清晰痕跡。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今年是山東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的“文化年”。作為流傳了3000多年的滋補品,阿膠豐厚的文化曾一度被掩埋。2006年,山東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秦玉峰帶領全公司開始全面實施“營銷文化”和“價值回歸”工程。
“阿膠的功效在幾千年前就已經被證實,那么現在我們再做阿膠行業,就不能再簡單的生產、銷售,而是要把阿膠在這幾千年中所沉淀的文化傳播給老百姓,這也是當前中醫藥文化傳承一定要完成的工作。”秦玉峰告訴記者。
據介紹,東阿阿膠集團成立了專門研究機構,對歷代本草學著作、中醫名家論述進行研究,挖掘整理阿膠三大文化體系。隱去品牌推品類,是東阿阿膠“價值回歸”工程的重要著力點。將3000年的阿膠文化植入公司戰略,推進文化營銷與價值回歸工程,為東阿阿膠的“文化式成長”打下了基礎。
為了挖掘阿膠的內在價值,作為阿膠行業唯一的代表性傳承人的秦玉峰將阿膠行業傳統的“以師帶徒制”引入阿膠現代發展體系。傳承與創新,是阿膠世家的雙重責任,也是其實現“文化式”成長的方法和路徑。新劑型、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的應用,進入了“東阿阿膠式”產業革命的日程。他們聯合華東理工大學、中國中醫科學院等國內30余家知名科研院校,建立了合作研發機制,建立了國家級研發中心、技術中心。而在傳承阿膠文化的基礎上,不斷推進阿膠產業革命,不僅讓文化傳承有了更堅實的載體,也讓東阿阿膠的“文化式成長”有了更豐富的內涵。
![]()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