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二連三”融合發展 現代農業成新“增長極”
2012-02-24 09:35:00 吳允波 賈瑞君 張海峰 來源: 大眾日報 我要評論
[提要] “近兩年來棉花市場的波動,讓很多棉紡織企業無所適從。在三化同步中,現代農業的基礎地位更加凸顯,支撐作用更加突出,特別是在擴大內需、拉動消費的背景下,現代農業發展將成為新的縣域經濟“增長極”。
□ 本報記者 吳允波 賈瑞君 張海峰
“近兩年來棉花市場的波動,讓很多棉紡織企業無所適從。充分說明農業農村是基礎,基礎不穩、地動山搖。”談起企業近年來的發展,省人大代表、岱銀紡織公司總經理趙煥臣感受深刻。
在省“兩會”上,很多代表、委員熱議進入縣域經濟“40億元俱樂部”的龍口、鄒平、壽光、滕州、諸城5縣市,認為其農業農村發展均極具特色與優勢,“農”字龍頭企業眾多,不能單純定義為工業強縣。
這其實與姜大明省長在多個場合強調的重新審視三次產業發展,通過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做優農業、做強工業、做大服務業,實現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富民強省思路相契合。
省人大代表、濱州市委書記鄧向陽認為,傳統上講農業是一產,但現代農業“接二連三”,不僅拓展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空間,也給整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動力、保駕護航。近年來濱州高效生態農業迅速崛起,培育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625家,去年僅58家市級農業示范園區實現年產值80億元。依靠產業化經營,去年濱州市農民人均純收入8744元,增長21.5%,近兩年增幅在全省“數一數二”,連續三年高于城鎮居民收入增幅。
省人大代表、鄒平縣委書記王傳民代表對此深表贊同。他告訴記者,鄒平的民營企業迅速發展,當地及周邊的農業資源是重要依托,不久前鄒平被列為全省首批現代農業示范區。今年要繼續實施“一村一品”工程,特別是加大財政、信貸、保險支農力度,實現優勢特色產業區域化布局、板塊式發展。
作為一家玉米深加工企業,鄒平西王集團的探索更具代表性。省人大代表、集團董事長王勇介紹,將投資百億元建設世界級玉米文化產業園,這已被我省列入20個文化產業重點園區(基地)之一。園區集玉米科研、文化創意、觀光度假等于一體,將文化產業與現代農業、食品加工業高度融合,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拓展發展空間,使其成文化產業新型業態,探索企業轉型升級之路。
省人大代表、省農業廳廳長戰樹毅認為,當前我省農村經濟結構已發生重大變化,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工業增加值占到全部工業的1/3以上,農村二三產業快速發展,農業不僅是食物保障更是工業原料,在生態保護、休閑旅游、文化傳承等方面功能不斷拓展,城鄉生產要素雙向流動,產業融合、工農融合、城鄉融合加速發展。在三化同步中,現代農業的基礎地位更加凸顯,支撐作用更加突出,特別是在擴大內需、拉動消費的背景下,現代農業發展將成為新的縣域經濟“增長極”。

更多新聞
相關閱讀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