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運:做“大”培“強”,讓德州變產業名城
2012-02-23 11:23:00 來源: 大眾網 我要評論
[提要] 對接國內外500強,引起高端制造業,德州將主攻大產業、培植大企業、狠抓大項目。今天,參加省第十一屆人大五次會議的省人大代表、德州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先運接受大眾網專訪,就發展實體經濟、打造產業名城闡述了自己的看法。

省人大代表,德州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先運在省第十一屆人大五次會議上參加德州代表團分組審議。
大眾網濟南2月22日訊(記者 王靜 趙乾)對接國內外500強,引起高端制造業,德州將主攻大產業、培植大企業、狠抓大項目。今天,參加省第十一屆人大五次會議的省人大代表、德州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先運接受大眾網專訪,就發展實體經濟、打造產業名城闡述了自己的看法。
大眾網: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提高發展效益,以“雙輪驅動”推動工業由大變強。您是如何理解調整產業結構,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在發展實體經濟方面,德州今年有何規劃?
陳先運:姜大明省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主題鮮明,思路清晰,內容豐富,重點突出,是一個科學務實、切合實際、體現民意的好報告,特別是明確提出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符合中央要求,更加符合山東的實際。對德州來說,發展實體經濟就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我們將突出抓好投資、載體、環境三個關鍵,全力實施“大產業、大企業、大項目、大平臺”四大工程,培植百億級龍頭企業,建設千億級產業集群,打造萬億級產業園區,加快建設區域競爭優勢明顯、發展特色突出的產業名城。
大眾網:對于這“四大工程”,您能詳細地介紹一下嗎?
陳先運:在德州市十七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提出了實施產業振興四大工程。一是主攻大產業。充分發揮各產業推進辦公室的主導作用和各縣市區的主體作用,強化產業對接、產業招商,特別注重加強與央企、國內外500強、行業龍頭企業進行對接,積極引進高端制造業、高端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在招商區域上,內資重點突出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環渤海經濟圈,外資重點突出歐美、日韓、港澳臺和華僑華人商圈,增強針對性,提高成功率。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和招商計劃,明確任務目標,強化激勵機制,加大督查力度,嚴格兌現獎懲,盡快把產業做大做強。
第二就是培植大企業。實施“1351”工程,制定扶持政策,培植一批銷售收入過10億元、30億元、50億元、100億元的骨干企業。抓好中心城區工業企業“退城進園(產業園)”,促進企業升級發展。加強對現有企業的技術改造,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擴大市場占有率,堅決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和項目。引導骨干企業加強與央企、知名民企合作,彌補短板,補齊缺項,完善鏈條,在合作共贏中加快發展。
三是狠抓大項目。按照“建設一批、規劃一批、儲備一批、洽談一批”的滾動發展原則,籌劃、論證、篩選一批規模大、層次高、帶動力強的大項目、好項目。落實好項目專家評審、聯席會議和落地保障線三條制度,建立項目評審、手續辦理、問題協調解決“一條龍”服務體系,形成項目落地建設快速推進機制,確保項目建設順利推進。
四是搭建大平臺。把市經濟開發區作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主戰場,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搞好產業功能分區,推進集約集聚發展。搞好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產業園區規劃的銜接,形成30平方公里的產業園區。完善產業發展規劃,制定高標準的產業政策,與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要求相結合,與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相適應,提高園區進入門檻,推進園區高端、高質發展。按照“九通一平兩化”標準,把“10+3”產業園區的基礎設施一次性建設到位,提高園區產業承載力和服務水平。
大眾網:眾所周知,德州扒雞和太陽能產業已經在國內知名,德州又提出了建設“產業名城”,我們的初衷是什么?“名城”的內涵是什么?
陳先運:不久前召開的德州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了建設產業名城的目標。這一目標,其實就是立足德州實際,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提升優勢產業核心競爭力為目標,以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為重點,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抓手,以持續大力度推進10+3現代產業集群為主要任務,以產業高端化、高質化、高效化為方向,提升產業層次,建設特色突出的產業名城。我們力爭將德州打造成為環渤海地區先進制造業基地、國家級新能源產業基地、全國重要的生物制造業基地、新材料產業基地、現代農業及農產品加工產業基地和具有較強輻射力的區域性服務業中心,盡快形成三次產業深度融合、支柱產業高端發展的新格局。
大眾網:廣大網友非常歡迎您來做客,并期待今后與您有進一步地交流,請您向廣大網友們講幾句話。
陳先運:衷心感謝大眾網,也感謝廣大網友以及各界朋友對德州的關注,衷心希望大家能夠一如既往地關心和支持德州,共同見證德州的發展歷程,歡迎大家到德州作客,謝謝大家!

更多新聞
- 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 創造科學發展新優勢
- 國家森柏繼民于建成當選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姜杰:培育現代“海洋牧場” 建生態文明城市
- 張術平: 做好百件惠民實事 打造富庶之鄉
- 梅永紅:捧好文化“金飯碗” 產業發展重特色
相關閱讀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