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5
山東省文明辦
手機查看
根據“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相關要求,現將2025年第四批“中國好人榜”山東省候選人予以公示。如有異議,可通過電話、郵件等方式于11月17日之前向省文明辦反映。
公示時間:11月11日至11月17日
聯系電話:0531-51775644 0531-51775314
電子郵箱:sdhrmzzx@163.com
山東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
2025年11月11日
助人為樂:王軍利(濟南) 寇其玉(東營)李玉坤(威海) 郭 香(濱州)
見義勇為:羅世明(青島) 劉玉明(日照)
誠實守信:劉燦明(濟寧)
敬業奉獻:尹希連(臨沂) 孫樹民(聊城)
孝老愛親:杜傳印(棗莊) 朱長青(德州)王愛春(菏澤)
助人為樂
1.王軍利,男,漢族,1980年2月生,中共黨員,國網濟南市長清區供電公司孝里供電所所長。作為一名RH陰性O型“熊貓血”擁有者,他21年堅守“血型稀有、愛不能稀有”的信念,24小時保持手機暢通,挽救了10個家庭、12條生命。他心懷大愛,將善行延伸至社區,建立“三彩檔案”義務照護112戶困難群眾,牽頭組建“電力雷鋒”志愿服務隊,帶領80名同事聯合其他公益組織,累計在敬老院、“童善”兒童關愛中心、“希望小屋”等開展服務活動400余次,長期關愛1300余名老人兒童。王軍利始終堅信:“人這一輩子,要利人利他利社會,才有人生價值。”
2.寇其玉,女,1928年9月生,群眾,東營市墾利區原黃河農場退休教師。自1952年站上講臺至1979年退休,她將“助人”二字融入育人點滴,成為教學中不變的底色;退休后的四十余載,這份“助人”初心未因歲月褪色,反而愈發堅定。92歲高齡時,她毅然捐出10萬元退休金,為34名貧困學生照亮了求學之路;2025年,近百歲的她再次幫扶50名學生。她牽頭成立“寇其玉燭光工作室”,用跨越世紀的愛心和“一生幫扶”的堅守,讓助人初心與育人使命在薪火相傳中生生不息。榮獲“山東省十大書香人家”“山東好人”等稱號。
3.李玉坤,女,1947年1月生,中共黨員,威海市文登區環境衛生服務中心工人。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環衛工人,也是一位傾盡半生無私奉獻的“社會媽媽”。歷經27年春秋,她靠著平日里的省吃儉用、環衛崗的辛勤勞動,以及拾荒賣廢品的微薄收入,先后累計捐款40余萬元,用實際行動托起了百名寒門學子的求學夢。這一切,都源于她內心深處對“回報社會”的畢生信守,充分體現了一名平凡環衛勞動者的無私大愛。曾獲評“山東省道德模范”“山東省環衛系統先進個人”“山東慈善獎最具愛心慈善行為楷模”“威海市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
4.郭香,女,1971年3月生,濱州市無棣慈善義工發起人、無棣縣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會長、山東省社會組織聯合會理事,中志協無棣救援隊隊長、無棣縣博愛樂苑養老服務中心院長。她常年幫扶孤寡老人,資助貧困學生35名,個人捐款捐物超百萬元。2008年,她創立無棣慈善義工協會,至今已發展至5000余人。在汶川地震、河北洪災等大災面前,她總是沖鋒在前,組織救援與募捐。還創新公益模式,發起多個獲獎助學助老項目,并推動“公益+就業”融合發展。二十年來,她懷揣赤誠之心,堅守公益一線,將志愿服務融入生命常態。
見義勇為
1.羅世明,男,漢族,1971年6月生,青島市城陽區河套街道羅家營社區漁民。2024年12月20日上午11時20分左右,正在海上作業的“魯城漁60287”船長羅世明聞知一快艇遇險,上有5人命懸一線,他用“漁家人”的本分毅然揮刀砍斷賴以謀生、價值10多萬的漁網,頂著6—7級風浪,以40分鐘的全速疾馳和40分鐘的現場生死救援,將5人從寒冬冷海中全部救起。厚道樸實的他說:“人救上來了,心里才踏實。只要有需要,我們一定還會沖在前面。”光明日報、人民網等主流媒體報道推介。
2.劉玉明,男,漢族,1978年9月生,日照市東港區濤雒鎮劉家灣村漁民。二十載耕海牧漁,他從普通漁民成長為黃海之濱的生命守護者。他兩次劈波斬浪、挺身而出,挽救了4名遇險群眾的生命。2024年1月,他在作業時發現異常浮球,判斷有沉船事故,立即組織搜救,成功救起三名凍至休克的煙臺漁民。2025年8月,他在出海途中聽到呼救聲后立即搜救,又救起了一名被困海上、掙扎一夜的落水游客。劉玉明不僅是海上生命的守護者,更是村里的熱心人,常助鄰里、宣講安全、踐行可持續漁業。他用行動詮釋了漁家兒女的大義擔當,彰顯了新時代漁民無私無畏、甘于奉獻的精神品格。
誠實守信
1.劉燦明,男,漢族,1949年10月生,中共黨員,濟寧市汶上縣郭樓鎮郭樓村(丁廟)村民。1980年,他因協助測繪局維修家門口的國家永久性測量標志,受托付后承諾守護,此后45年始終守護汶上縣國家永久性測量標志,開展測量標志普查巡查、維護保管、監督檢查和宣傳教育工作。他放棄外出務工黃金期,前30年無任何報酬,2010年后每月領33元管護費,卻全部專款用于標志維護。劉燦明曾獲“山東好人”“濟寧市道德模范”稱號,他以一句承諾的半生堅守,彰顯對測量管護最執著的信念。
敬業奉獻
1.尹希連,中共黨員,1945年生,臨沂市河東區湯頭街道居民。1964年投身水利事業,2025年退休后仍堅守崗位、持續奉獻,他用60年的堅守和付出,詮釋了“敬業”“奉獻”之魂。他研發“電測法”水輪機安裝技術,大大降低安裝成本;創新技術改造提升電站效能,推行“輪灌”模式,顯著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從初中學歷成長為灌區的“土專家”。1997年特大暴雨中,他臨危處置險情,守護了數十村莊與萬畝良田,用實際行動詮釋責任擔當。退休后,他堅持為灌區培養技術人才20年,并無償維護社區用電與灌溉設施。他用一甲子的歲月,譜寫了敬業奉獻的偉大篇章。
2.孫樹民,男,1968年4月生,中共黨員,聊城臨清市尚店鎮一名獸醫技術員。他40年扎根農村一線,走村串戶、鉆牛棚進豬舍,為養殖戶提供技術服務,累計30萬次出診,背爛了6個藥箱,騎壞了6輛自行車和摩托車,自費為貧困家庭貼補藥物數萬元,年均防疫家畜家禽230余萬只次、治療5萬只次,挽回群眾直接經濟損失超千萬元。面對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疫病防控,特別是在布氏桿菌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中,不顧個人風險,勇挑重擔。他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在基層平凡崗位書寫了不平凡的堅守,被中國獸醫協會評為“杰出獸醫基層標兵”等榮譽稱號。
孝老愛親
1.杜傳印,男,1969年6月生,群眾,棗莊滕州市東沙河街道郭堌堆村村民。面對妻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兄妹,他放棄城里的工作搬回妻子老家,獨自扛下照顧兄妹的重任。他換著花樣準備一日三餐,掐著時間喂飯配藥,毫無怨言清理滿地大小便……積勞成疾的他兩次住進重癥監護室,病重時叮囑最多的還是照顧好兄妹倆。在他19年如一日精心照料下,鄰里眼中的兄妹倆干凈整潔,從未在外發過病,他的無私守護道出了人間親情的厚重,在周邊群眾中傳為佳話。
2.朱長青,男,漢族,1972年3月生,中共黨員,國網臨邑縣供電公司信通運檢班班長。2001年,妻姐家突遭變故,他一句“有我在”,便將孤兒寡母三人接回了本不寬裕的家,與岳父母組成八口之家。20多年來,他對待妻姐的兩個孩子勝似己出,即便生活拮據,也不愿讓兩個孩子受一點苦;侍奉岳父岳母盡心盡力,在岳父患病期間日夜守護,直至老人安詳離世,上千個日夜未生一個褥瘡,后又悉心陪伴岳母安度晚年。更可貴的是,在他的言傳身教下,三個孩子已成長為服務社會的有用之才,用行動傳承著良好家風。
3.王愛春,女,漢族,1968年11月生,菏澤市牡丹區黃堽鎮侯集村村民。2003年,丈夫因工地事故高位截癱,家中經濟支柱坍塌,她毅然扛起照顧丈夫、養育子女、贍養老人的重擔。23年來,她以小時為單位規劃生活,照料丈夫、下地勞作、操持家務,自學護理知識,自制工具為丈夫按摩翻身,8000多個日夜完成近26萬次護理動作。她孝慈兼濟,悉心照料雙方患病老人,還接濟村鄰獨居老人。其堅韌與大愛滋養了良好家風,如今子女成家立業、熱心向善。王愛春用半生堅守詮釋“不離不棄”,以樸實行動書寫了平凡人的大愛,成為鄉鄰眼中的榜樣。
責任編輯:吳杭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