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5
山東省文明辦
手機查看
根據“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相關要求,現將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好人榜”山東省候選人予以公示。如有異議,可通過電話、郵件等方式于2月27日之前向省文明辦反映。
公示時間:2月21日至2月27日
聯系電話:0531-51775644
電子郵箱:sdhrmzzx@163.com
山東省文明辦
2025年2月21日
助人為樂:王茂興(濰坊)、宋桂金(濟寧)、朱金良(威海)
見義勇為:王 龍(泰安)、張康元(臨沂)
誠實守信:李明治(煙臺)、楊洪永(日照)
敬業奉獻:李越宏(濟南)、劉建港(青島)、孟令強(棗莊)
孝老愛親:趙洪芳(濱州)、侯松麗(菏澤)
助人為樂
1.王茂興,男,漢族,1957年6月生,中共黨員,壽光市關工委主任、優秀傳統文化志愿者講師團團長。退休后,王茂興以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兩創”落地生根為己任,積極投身關心下一代、婚姻家庭輔導等公益活動。他創辦“家長學!,成立傳統文化宣傳教育中心,帶頭開展優秀傳統文化宣講600余場次,倡導村村舉辦“敬老餃子宴”,帶領團隊引導8000多名中考失利學生接受中等職業教育,勸和1萬多對協議離婚夫妻,贏得了“家和萬事興,有事找茂興”的百姓口碑。2024年12月,王茂興榮獲“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榮譽稱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接見。
2.宋桂金,男,漢族,1967年11月生,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梁山縣支行職工,梁山大義救援隊隊長。39年時間里,他一心撲在公益救援事業上,足跡遍及全國16省32地(市、區),為428名走失人員照亮“回家的路”,成為當地家喻戶曉的“救人專業戶”。2021年、2023年,他分別帶領隊員奔赴河南鄭州、河北涿州進行抗洪救援,幫助轉移群眾3200余人,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深刻內涵。
3.朱金良,男,1977年6月生,中共黨員,威海市環翠區劉公島消防救援站黨支部書記、一級消防長。他扎根劉公島守護景區林場全域消防安全,把島上30多戶百姓當親人,長期提供睦鄰友好便民服務,為過往游客提供“藍朋友”式志愿服務;他扶危濟困,和10多個困難家庭結“窮親”,對素不相識的患難夫妻匿名捐助13年,并包攬其孩子讀大學的4年學費,用火熱情懷書寫著“火焰藍”滾燙人生。他先后榮立三等功3次,獲全國公安消防部隊優秀共產黨員、消防安保先進個人、山東好人、威海市道德模范等榮譽。
見義勇為
1.王龍,男,漢族,1988年11月生,泰安市寧陽縣磁窯鎮彩山村人。2024年5月3日中午,王龍一家三口來到淄博市博山區旅游。王龍帶兒子在河邊玩耍的時候,一名男孩意外落入水中,男孩母親過去營救時同樣落水。眼見母子落水,在一旁的王龍見情況緊急,果斷下水救人。他先是救起距離岸邊最近的孩子母親,隨后再次沖入河里托舉起落水男孩,把他交給了男孩父親。男孩父親上岸后,王龍卻因體力不支跌落深水區,后經博山區多部門、救援隊、現場熱心群眾的聯合施救,最終卻未能留住他年輕的生命。王龍被中央政法委評為2024年第二季度“見義勇為勇士”,2024年5月22日,山東省人民政府評定王龍為烈士,被授予市級“見義勇為模范”和“新時代寧陽模范”等榮譽稱號。
2.張康元,男,1982年生,臨沂公交集團K35路駕駛員。2025年除夕,他駕車途經沂河大橋時,發現一名老人墜河,危急時刻,他不顧個人安危,縱身跳下10米高橋,在零下10余度的冰冷河水中,奮力游向落水者,拼盡全力將落水者拖上岸,榮獲“臨沂市蘭山區見義勇為模范”稱號。從業17年間,他三次救火、兩次救人,幫助乘客和市民達300余人,多次婉拒謝禮,始終秉持“服務群眾是責任”的信念。他以平凡崗位詮釋不凡擔當,用凡人善舉溫暖了一座城市,彰顯了沂蒙人民的無私奉獻精神。
誠實守信
1.李明治,男,1966年10月生,萊州中華武校理事長。32年來,他始終堅守著“讓世界看到中華武術的精彩”的承諾,誠信辦學,將武術文化傳播到世界舞臺,為社會培養輸送了一批又一批武術人才,先后獲得世界武林百杰、全國優秀民辦中小學校長等榮譽稱號。為大力弘揚中華武術,李明治帶領中華武校先后出訪5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30多個國家武術團體建立長期友好合作關系,發起國際散打比賽30余場,每年參加國內外大型表演60余場,策劃編導武術紀錄片,他首創的創意武術表演,被國家體育總局認定為“國家體育產業示范項目”。
2.楊洪永,男,1954年2月生,日照市嵐山區漁民號子傳承人,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自17歲與“嵐山號子”結緣,楊洪永便誓讓瀕臨失傳的“嵐山號子”傳承發展。20世紀80年代起,他毅然投身搶救工作,歷時700余天奔走十余個漁村,用錄音機記錄老漁民原聲,手抄整理《推關號》《撐篙號》等十幾本曲譜,系統化保存瀕危曲調。為活化傳承,他組建首支演出隊,創新編排舞蹈。54年來,他將“嵐山號子”從瀕臨失傳的危機中搶救、整理、傳承,帶領“號子”登上央視舞臺、搬進影視作品,促成“嵐山號子”被列入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從瀕危絕唱變為文化名片,“嵐山號子”終于在楊洪永的努力下“活”了下去,“火”了起來!
敬業奉獻
1.李越宏,男,漢族,1989年8月生,中共黨員,原濟南市射擊隊運動員,山東省射擊手槍隊運動員,第33屆夏季奧運會中國射擊隊隊員。歷經22年的艱苦訓練,李越宏“三戰”奧運,終在2024年巴黎奧運會男子25米手槍速射中獲得金牌,實現了該項目零的突破,結束了歐美選手長達40年的統治。這份榮譽實屬不易,日復一日地舉槍、瞄準、長期單側據槍發力、高強度的重復訓練,導致他飽受傷病困擾,治療用過的針灸針可以裝滿一大桶。然而,正是憑借這種為國爭光的執著信念和對射擊運動的無限熱愛,達成了幾代射擊人的夢想和夙愿。
2.劉建港,男,漢族,1975年8月生,山東濱州人,中共黨員,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船長。他投身祖國水運事業建橋筑港31載,足跡遍齊魯,匠心寄華夏,是唯一參與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和大連灣海底隧道“三大跨海沉管隧道”建設的安裝船長,帶領團隊融入山東省95%以上港口航道建設,攻克10余項海隧安裝復雜難題,被譽為“海底繡花”第一舵手。一句“刮風下雨大家都往家里跑,臺風大雨天我們往船上趕”,道出了他深沉的家國情懷。劉建港榮獲山東好人、山東省勞動模范、山東省水運系統“齊魯工匠”、港珠澳大橋十大工匠和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建設功臣等稱號。
3.孟令強,男,1968年3月生,群眾,棗莊市山亭區鳧城鎮郵局投遞員。36年來,他堅守山區郵路,累計處理郵件150萬余件,行程超80萬公里,服務18個行政村、2.7萬群眾,從未延誤丟失郵件,是同事眼里的“活地圖”;他不畏道路艱難、風霜雨雪,在山路上帶傷踽踽獨行,堅持投遞,是群眾口中的“死腦筋”;他義務為孤寡老人、留守兒童捎帶生活物資,資助貧困學生求學,十余年風雨無阻為殘疾村民送藥,是困難群體的“熱心人”。年近退休的他仍堅持“干到動不了為止”,用一人一車守護著深山郵路的溫情與承諾。
孝老愛親
1.趙洪芳,女,1969年8月生,濱州市惠民縣清河鎮林家村村民。趙洪芳與丈夫結婚后,成為了3個孩子的繼母,她任勞任怨,對3個孩子視如己出,細心照料一家人的生活起居。2006年,趙洪芳繼女林娟遭遇車禍成為了植物人。她十九如一日悉心照料,每天將雞蛋、肉類、青菜、水果等用破壁機分解為流食喂給林娟,保證營養。每日定時為林娟更換尿袋,親手輔助林娟進行排便,一天幫助林娟翻身十余次,早晚為林娟清潔身體,還自學按摩手法為林娟進行按摩。臥病十九年的林娟在趙洪芳的精心照料下,從沒有一絲一毫的異味,更沒有長過一次褥瘡。
2.侯松麗, 女,漢族,1971年2月生,中共黨員,菏澤市單縣園藝街道單莊社區居民。侯松麗結婚三十余載,為了更好地照顧患有精神障礙的婆婆,一直將婆婆帶在身邊,幾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面對婆婆發病時的種種狀況,始終不離不棄。正是在侯松麗的悉心照看下,婆婆的精神狀況愈發好轉,晚年生活幸福美滿。侯松麗用堅強坦然的心態對家庭傾情守護,孝順長輩,教育子女,夫妻和睦。除了在家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侯松麗還積極參與助老志愿服務活動,慰問幫扶、文藝演出等活動都少不了她的身影,以實際行動帶動著周邊的群眾向上向善。獲“山東好人”等榮譽稱號。
責任編輯:吳杭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