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3
山東省文明辦
手機查看
助人為樂好人(12人/組)
李 陽(濟南) 馬懷龍(青島) 孫廣瑞(淄博)
于洪國(棗莊) ★倪會榮(濰坊) 李啟發(濟寧)
李 濤(泰安) 李富偉(日照) 連福才(臨沂)
楊丙文(德州) 刁海剛(聊城) 趙立立(濱州)
見義勇為好人(12人/組)
王從坤(濟南) ★李士存(青島) 趙曉伊(淄博)
胡振國 王曉霞(棗莊) 丁賽琦 張效軍 張勝彬(東營)
高建虹(煙臺) 王方軍(濰坊) 魏建設(濟寧)
許崇增(日照) 蘇慶華(臨沂) 程 兵(濱州)
劉憲君(菏澤)
誠實守信好人(12人/組)
劉元九(青島) ★張 青(淄博) 修鳳英(東營)
陳殿軍(煙臺) 鞠 萍(濰坊) 劉 鵬(濟寧)
楊運洲(泰安) 于付友(威海) 李 亮(德州)
石林林(聊城) 陳明翠(濱州) 祝效根(菏澤)
敬業奉獻好人(12人/組)
宋厚真(濟南) 劉錫武(青島) 賈春德(淄博)
劉志鑫(東營) 衣殿英(煙臺) 張運祥(濰坊)
劉奎成(濟寧) 方立章(泰安) 史利偉(臨沂)
霍瑞珂(德州) 王先志(濱州) ★韓國瑞(菏澤)
孝老愛親好人(12人/組)
王汝美(濟南) 張茂花(青島) 程加玲(棗莊)
馬鳳香(東營) 王椿英(煙臺) ★趙桂萍(泰安)
張吉模(威海) 羅曉紅(日照) 孫秋香(德州) 張永剛(濱州) 孟獻雙(聊城) 胡成通(菏澤)
帶★為第141期“山東好人之星”
第141期山東好人簡要事跡
(共60個,*為山東好人之星)
一、助人為樂(12個)
1.李陽,男,漢族,1982年4月生,群眾,濟南稚成公益服務中心主任、中天安實業(山東)有限公司總經理。他把助人為樂精神體現在助力文化傳承保護的點滴善舉中,不惜工本宣傳推廣非遺文化,全心投入打造“稚成公益”品牌,幫助近百名青年傳承非遺技藝。
2.馬懷龍,男,漢族,1967年10月生,中共黨員,青島市公安局市北分局興隆路派出所社區民警、二級高級警長。他懷揣46把鑰匙,承載滿格信托,用真情和愛心串起“家”門連心門,長期照顧孤殘老人46名,幫扶困難家庭32戶,救助危難群眾50多人次,調解各類矛盾糾紛3640余件,15年來拿出20多萬元工資幫扶困難群眾,并成立金盾志愿服務隊,輻射播撒愛心,小小片警化身百姓管家。
3.孫廣瑞,男,漢族,1931年12月生,中共黨員,淄博市周村區文化館原館長。孫廣瑞參加過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豐富而殘酷的戰爭經歷為他進行文藝創作、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提供了不竭源泉。離休后,他熱心社會公益事業,致力于傳承紅色基因,關心下一代健康成長,在31年悠長的志愿服務宣講活動中,累計宣講1650余場次。
4.于洪國,男,漢族,1971年4月生,群眾,棗莊市市中區稅郭鎮南沙溝村衛生室鄉醫。他扎根鄉村,為群眾看病,跑腿送藥,從不收出診費和注射費。
*5.倪會榮,女,漢族,1966年3月生,中共預備黨員,高密國泰法律服務所副主任。她6年行程1.5萬余里,為基層群眾維護合法權益,提供志愿法律服務1300余小時,書寫著新時代法律咨詢的“雷鋒故事”。
6.李啟發,男,漢族,1953年11月生,中共黨員,曲阜市公安局退休干部。從警時,李啟發是全國特級優秀人民警察。退休后,他投身未成年人保護事業,資助22名學生重返課堂,投身公益宣講18年,為曲阜113所中小學校開展法治安全課379場,受益學生10萬人次。
7.李濤,男,漢族,1987年1月生,群眾,泰安市藍峰應急救援志愿服務中心山地救援組組長。他一直都熱衷于公益和應急救援工作,近年來多次參加抗洪救災、校園安全演習、高考志愿服務等活動,在救援過程中左手拇指韌帶撕裂和皮膚大面積感染等傷病也不下火線,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8.李富偉,男,漢族,1974年1月生,中共黨員,日照市山東朝陽牧業有限公司總經理。18年來,李富偉自費資助貧困學生、貧困家庭200多戶,長期資助了88名學生直至大學畢業,走訪慰問1300多人次,救助費用達150多萬元。
9.連福才,男,漢族,1979年2月生,中共黨員,臨沂市沂河新區明德志愿者協會會長。助人為樂十五載,連福才發起各類志愿服務1500余場次,募集愛心物資400余萬元,資助困境兒童20余人。
10.楊丙文,男,漢族,1969年6月生,中共黨員,德州農行開發區支行辦公室主任。他匯聚大愛,彰顯擔當,從事公益之路11年從未間斷;自掏腰包為發生水災的河南購買生活物資;創立“紅馬甲”志愿服務隊;發起“愛心早餐”項目累計服務環衛工人3296人次。
11.刁海剛,男,漢族,1979年1月生,中共黨員,聊城市愛心志愿者協會會長。從2014年起,刁海剛帶領團隊幫扶“困境兒童、孤貧老人、自閉癥兒童”善款及愛心物資達千萬余元,創新社工個案管理的方法,開展社會救助工作。
12.趙立立,男,漢族,1977年2月生,群眾,濱州市濱城區楊柳雪鎮大趙村村民、濱州融達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他雖是一名二級殘障人士,但是他憑著一股子永不服輸的精神和永不言棄的韌勁,自主創業,走出了一條自立自強,且能幫助更多人就業、幫助他人的路子。
二、見義勇為(12個)
1.王從坤,男,漢族,1966年8月生,群眾,濟南良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職員。年近花甲的王從坤老人,面對他人溺水危險,置個人安危于不顧,臨危不懼,挺身而出,用舍己為人的無私愛心,展現了人間大愛。
*2.李士存,男,漢族,1977年2月生,群眾,生前系萊西市院上鎮朱東新村村民。“擺攤”好漢兩度入海,一心營救外地母女游客,體力透支將生命定格在46歲。他是挺身而出、慷慨赴險的凡人,其奮不顧身、舍己救人的善舉擦亮了生命底色。
3.趙曉伊,女,漢族,1995年10月生,群眾,淄博市博山區域城鎮政府工作人員。2023年9月,趙曉伊已經和愛人定下了結婚、答謝宴日期,還定了機票準備蜜月旅行。沒想到突然接到造血干細胞配型成功電話,受捐者身體急劇惡化,迫切需要趙曉伊的捐獻,她毅然決然地選擇救人,取消了蜜月之旅。
4.胡振國,男,漢族,1966年11月,中共黨員,棗莊市蔣莊煤礦安培中心副主任;王曉霞,女,漢族,1972年12月生,群眾,蔣莊煤礦退休職工。他們二人在發現有人落水時,一位緊急下水將孩子救上岸,另一位接力進行心肺復蘇,挽救了一條生命。
5.丁賽琦,男,漢族,1996年11月生,中共黨員,廣饒縣陳官鎮陳官村村民;張效軍,男,漢族,1965年4月生,群眾,廣饒縣陳官鎮陳官村村民;張勝斌,男,漢族,1969年12月生,群眾,廣饒縣陳官鎮陳官村村民。數九寒天,一輛轎車翻入水渠,車門被冰面遮擋無法打開,車內有兩個孩子和一個婦女岌岌可危。丁賽琦、張效軍、張勝彬三人不約而同跳入水中,肩扛手推、奮力救援,終于將落水人員都安全營救出來。
6.高建虹,女,羌族,1995年11月生,共青團員,煙臺鳳凰山賓館餐廳服務生。退伍女兵高建虹路遇一中年大姐被搶手機向她緊急求救,面對歹徒,高建虹大聲呼喊周圍群眾幫忙,并沖上前與路人合力控制歹徒,隨后掏出手機錄像取證,撥打110報警。
7.王方軍,男,漢族,1965年9月生,群眾,諸城長運物業服務有限公司職工。寒冬臘月天,年近花甲的王方軍不顧身體上的傷病挺身而出,跳進冰冷的河水將溺水女子成功救上岸。
8.魏建設,男,漢族,1961年10月生,群眾,濟寧市山推股份有限公司退休職工。魏建設作為一名退休職工面對突發險情不顧自身危險,挺身而出,臨危不懼,多次下水中救人,展現了勇敢無畏的精神品格。
9.許崇增,男,漢族,1976年10月生,中共黨員,日照市莒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派駐嶠山鎮郝家洪溝村工作隊員。他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于湍急河水中奮力救回失足落水老人,并婉拒老人答謝,向社會傳遞了正能量。
10.蘇慶華,男,漢族,1972年2月生,群眾,平邑縣個體經營者。面對10米深水,蘇慶華兩次往返30米連救兩人,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見義勇為的大愛無邊。
11.程兵,男,漢族,1984年12月生,中共黨員,陽信縣流坡塢鎮應急服務中心主任。程兵在工作途中遇到車禍現場,兩輛車著火,他不顧個人安危帶領同事在隨時都有可能爆炸的情況下救出五人,獲得群眾點贊。
12.劉憲君,男,漢族,1968年7月生,群眾,菏澤市定陶區濱河街道付莊社區居民。2023年5月21日,劉憲君不顧自身安危縱身一跳,拼盡全力救出跳河少年,以實際行動展現了見義勇為的高尚品德。
三、誠實守信(12個)
1.劉元九,男,漢族,1953年8月生,中共黨員,平度市大澤山鎮三山東頭村村民。他41年家國一諾,持之以恒手寫賬本成“館藏珍寶”,“流水賬”成“國家記憶”,見證變遷,雙向承諾,一筆筆賬目讓41年間的“斗轉星移”成為透視“三農”變革的鮮活樣本。
*2.張青,男,漢族,1968年10月生,中共黨員,淄博市高青一中教師。2023年6月21日下午,張青在西安研修活動結束后,回到酒店房間內,意外發現了一塑料袋現金,共計40萬元。他毫不猶豫馬上聯系酒店,將現金交予當地警方,并將此事藏于內心,并未宣揚。直到一個月后錦旗和感謝信的到來,才讓張青拾金不昧的事跡為大家所知。
3.修鳳英,女,漢族,1978年8月生,中共黨員,國家稅務總局東營市東營區稅務局信息中心負責人。她扎根于黨的稅收事業,耐心細致、業務精湛,無數次贏得納稅人的信任。她急企業所急,想納稅人所想,以“真誠真心、服務群眾”為信條,在平凡崗位上踐行著中國稅務精神。
4.陳殿軍,男,漢族,1977年2月生,中共黨員,龍口市老東萊黃金珠寶城負責人。秉承“寧失萬兩金,不負顧客心”服務宗旨,以追求“金品與人品共純”為原則,不斷夯實誠信基礎,讓“誠信”成為企業的一張閃亮名片。
5.鞠萍,女,漢族,1987年7月生,群眾,高密市晞雅圖洗滌服務公司洗衣工人。她勤懇踏實,誠實守信,從事洗衣工作10年來,累計歸還顧客財物價值十余萬元,受到公司和顧客的廣泛好評。
6.劉鵬,男,漢族,1985年11月生,中共黨員,曲阜市孔府印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作為電商領域金石篆刻類的“隱形冠軍”,他堅持誠信經營,堅持客戶為先,堅持售賣與石材市場原材料價格同步,打破電商平臺“定制類產品可不予退換貨”的商家保護措施并通過“印信”載體傳播誠信文化。
7.楊運洲,男,漢族,1982年4月生,中共黨員,泰安市岱岳區范鎮洲昊綠色家庭農場負責人。楊運洲退伍后響應國家號召回鄉創業,面對高額利潤的誘惑,他始終堅持“不用違禁農藥、不施劣質肥,憑良心實實在在耕種養殖,讓大家吃上放心菜、放心肉”的原則,把汗水化成熱愛,鋪在鄉間田野。
8.于付友,男,漢族,1967年1月生,中共黨員,威海市乳山市乳山寨鎮東駕馬溝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乳山好兄弟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秉承傳統工藝要求,鮮椒醬制作過程不添加任何防腐劑、香精香料,竭力保證食品健康。因儲存不當導致1萬多斤的辣椒壞了一大半,于付友當即全部銷毀,憑著誠信經營積累起良好口碑。
9.李亮,男,漢族,1971年9月生,中共黨員,齊河縣晏嬰路商貿一條街黨支部書記。他退伍不褪色,始終堅持誠信經營;他掛牌亮身份,打造晏嬰路“黨員示范一條街”;他不忘桑梓、回報社會,積極參加公益活動,累計向社會捐款捐物20余萬元。
10.石林林,女,漢族,1988年12月生,群眾,聊城市茌平區鑫禾谷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她帶領鑫禾谷農機專業合作社積極參與社會化服務項目,服務農戶6000余戶,累計托管5萬余畝田地。始終把農戶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有力保障了糧食顆粒歸倉、穩產增收。
11.陳明翠,女,漢族,1964年8月生,群眾,無棣縣碣石山鎮南樓村村民。她撿到錢包及時找尋失主,平時樂于助人、孝敬老人、忠厚仁義,誰家大事小事都會盡力幫忙,做到了拾金不昧展風采,傳承美德暖人心。
12.祝效根,男,漢族,1991年4月生,群眾,曹縣縣立醫院餐廳管理員。祝效根7年來共拾獲歸還現金3.8萬元、手機3部,以及飯卡、包等大大小小的其他物品近百件,傳承著誠實守信的美德。
四、敬業奉獻(12個)
1.宋厚真,男,漢族,1979年11月生,中共黨員,平陰縣東阿鎮喬莊村黨支部書記。宋厚真帶領黨員群眾攻堅克難,使昔日軟弱渙散村、問題村成為產業穩定、和諧發展的先進村,實現了村集體收入和群眾個人收入“雙提升”。
2.劉錫武,男,漢族,1977年2月生,中共黨員,青島市畜牧工作站高級獸醫師。他是“牛棚”里走出的“工匠”,20余年扎根一線,成為新時代“牛倌”。他勤學苦練,技能精湛,是精益求精的“匠心牛”;他實干不斷,紓困解難,是鄉村振興的“情懷牛”;他學用無邊,援藏支黔,是逐夢遠耕的“拓疆牛”。
3.賈春德,男,漢族,1954年4月生,群眾,淄博市臨淄區齊都鎮南馬坊村村民。他作為非遺傳承人從事齊文化青銅器研究、復刻20余年,探索使用失蠟法、砂型鑄造,成功復刻國寶“犧尊”等齊文化代表性青銅器物,有力推動了齊文化融入現代生活。
4.劉志鑫,男,漢族,1975年12月生,中共黨員,東營市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鹽堿地綜合利用服務中心副主任、研究員。他始終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以答好“鹽堿地農業之題”為使命,勤勤懇懇、主動作為,積極推動建設國家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努力為打造具有國際水平的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貢獻力量。
5.衣殿英,女,漢族,1972年3月生,中共黨員,棲霞市松山街道代家村支部書記。衣殿英自2017年擔任村支部書記以來,改善村居民生、打造康養勝地、創樹旅游品牌,年均增加農民收入戶均5萬元,被評為“最美鄉村女致富帶頭人”
6.張運祥,男,漢族,1967年12月生,中共黨員,濰坊木版年畫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他從事濰坊木版年畫傳承與創新工作40余年,致力于年畫藝術的實踐、研究與推廣,進一步提升了傳統文化的軟實力和傳播力。
7.劉奎成,男,漢族,1968年5月生,群眾,金鄉縣農業農村局植保科高級農藝師。他在植物保護崗位默默耕耘30余年,為鄉村振興農業科技進步、農村經濟騰飛傾注了大量心血,是金鄉公認的“植保專家”。
8.方立章,男,漢族,1957年8月生,中共黨員,新泰市青云街道外峪村珍珠油杏合作社理事長。他二十年來在致力于珍珠油杏選育推廣工作的同時,堅持為果農提供最好的技術服務和指導,帶動村民發展油杏育苗產業,為加快鄉村振興建設、推進現代化新農村建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9.史利偉,男,漢族,1975年3月生,中共黨員,臨沂市河東區八湖鎮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他用15年繪制精彩調解人生,成功化解900余起群眾糾紛,開展公益普法活動500余場次。
10.霍瑞珂,男,漢族,1965年12月生,中共黨員,夏津縣人民檢察院一級檢察官。他退居二線后,依然心系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他成立“法治五老工作室”,開展法治講座100余場,受益6萬余人次;他胸懷博愛之心,積極開展社會關愛活動,為困難學生播撒希望,解決貧困家庭學生的上學難問題。
11.王先志,男,漢族,1943年4月生,群眾,濱州市鄒平市青陽鎮西窩陀村村民。他堅守一份綠化家鄉的初心,在條件艱苦、經常受傷的情況下,38年來堅持植樹護林,譜寫了一曲荒山變青山的傳奇樂章。
*12.韓國瑞,男,漢族,1980年3月生,民盟盟員,菏澤市山東糧畫文化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多年來,韓國瑞扎根鄉村,發展糧畫產業,弘揚非遺文化,助力鄉村振興,并多次帶糧畫驚艷亮相國際舞臺。
五、孝老愛親(12個)
1.王汝美,女,漢族,1961年11月生,中共黨員,濟南市章丘區寧家埠街道衛生院退休職工。王汝美37年如一日,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給婆婆換尿布、擦身子、換洗衣褲被褥,用一件一件微不足道的簡單事,詮釋了王汝美對婆婆的愛。
2.張茂花,女,漢族,1957年11月生,群眾,青島市城陽區紅島街道前韓社區居民。她45年無怨無悔照顧患病臥床大伯哥,經歷丈夫去世、房屋倒塌、改嫁再婚,始終對大伯哥不離不棄,一家三代四姓六人悉心照顧大伯哥、孝敬大伯哥、敬重大伯哥,感動著身邊人,譜寫著好家風。
3.程加玲,女,漢族,1970年1月生,群眾,棗莊市山亭區馮卯鎮別莊村村民。該同志傾盡所能地侍奉公婆、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丈夫和先天腦癱的大兒子,培養小兒子考上研究生,為全村樹立了榜樣。
4.馬鳳香,女,漢族,1967年9月生,群眾,東營市河口區新戶鎮東風村村民。婆婆突患腦梗塞半身不遂,生活完全失去自理能力,馬鳳香擔負起了照顧婆婆的重任,她一邊在村里的黃土地上辛勤勞作,一邊伺候婆婆的吃喝起居,一堅持就是20年。她用20年如一日的真誠堅持,踐行了對家的承諾,詮釋了孝老愛親的真諦。
5.王椿英,女,漢族,1982年10月生,群眾,萊陽市河洛鎮周家棗行村村民。十一年來,王椿英一邊日夜照顧癱瘓臥床的丈夫,一邊悉心陪伴日漸年老的公婆,日復一日,無怨無悔。
*6.趙桂萍,女,漢族,1969年12月生,中共黨員,東平縣老湖鎮桓村村兩委成員、婦聯主席。在20多年的時間里,她把村里的老年低保戶當成自己的親人,以超出常人的毅力和愛心照料著困難老年群眾和6戶貧困戶,有力地詮釋了一位共產黨員樸實而又崇高的精神品質,被全村稱為“好媳婦”。
7.張吉模,男,漢族,1942年8月生,群眾,威海市文登區張家產鎮張家埠村村民。妻子突發腦溢血,失去了行走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面對愛妻突如其來的癱瘓,他沒有被困難打倒,更沒有放棄這位發妻,而是放下手中所有事情24年如一日照顧妻子的飲食起居。
8.羅曉紅,女,漢族,1972年12月生,群眾,日照市嵐山區虎山鎮四門口村村民。22年,從照顧視力殘疾的大伯哥,到為大伯哥張羅娶妻,照顧兄嫂,再到小侄子出生,羅曉紅是弟妹,卻像娘家人一樣,用愛為大伯哥撐起一個溫暖的家。
9.孫秋香,女,漢族,1955年2月生,群眾,德州市陵城區陵城區前孫鎮李莊村村民。1989年孫秋香帶著婆婆改嫁與現任丈夫重組新家庭,始終履行一個好媳婦、好妻子、好母親的責任和義務,為兩位婆婆養老送終。
10.張永剛,男,漢族,1977年9月生,中共黨員,濱州市惠民縣皂戶李鎮中心小學教師。他不僅要照顧年老多病的父母,還贍養著年事已高的大伯。工作后就開始照顧大伯,這一照顧就是26年,毫無怨言。
11.孟獻雙,女,漢族,1967年11月生,群眾,臨清市金郝莊鎮金東村村民。孟獻雙是年近花甲的農村婦女,七年如一日無怨無悔、無微不至照顧無兒無女、身患疾病的婆家嫂子,書寫了人間孝老敬親的暖心畫面。
12.胡成通,男,漢族,1995年4月生,群眾,國網巨野縣供電公司運檢部變電檢修班成員。在母親因意外全身燒傷時,胡成通兩次自愿切下自己的皮膚,移植給母親,用行動詮釋了最美大孝,令人感動。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