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3
山東省文明辦
手機查看
助人為樂好人(12人/組)
謝苗苗(濟南)傅祖聰(青島)胡志國(棗莊)
★馮貴珍(東營)陳寶玉(濰坊)王孟華(濟寧)
宋吉明(威海) 劉軍華(日照)王守娟(臨沂)
郝新宇(德州) 胡同新(濱州)任銀來(菏澤)
見義勇為好人(12人/組)
王玉橋(青島) 朱 超(棗莊)
孫序偉 李寶江(煙臺) 魏德明(濰坊)
盧大偉(濟寧) 馬 振(泰安) 劉光輝(威海)
張弘毅(日照) 張慶濤 楊曉強(臨沂)
★邢懷杰(濱州) 張東東(菏澤) 胡振國(省直)
誠實守信好人(12人/組)
豐建平(青島) 劉煒嘉(淄博)★譚 君(棗莊)
薛虹虹(東營) 李 鋒(煙臺) 施 芳(濰坊)
李法真(濟寧) 閆慶盟(泰安) 莊會升(日照)
劉政吉(臨沂) 田金發(德州) 王澤群(聊城)
敬業奉獻好人(12人/組)
姜 濤(濟南) 王京京(青島) 張忠倫(棗莊)
鄧文濤(東營) 隋大偉(煙臺) ★宋 偉(濟寧)
范正安(泰安) 孫永軍(威海) 陳 杰(日照)
李煥彩 李長果 李楠(臨沂) 張現彬(德州)
劉勝忠(聊城)
孝老愛親好人(12人/組)
裴樹清(濟南) 石忠珠(青島) 張學武(淄博)
燕 紅(東營) 張 微(煙臺) 楊軼花(濰坊)
王德香(威海) 李業秀(日照) 李秀鳳(臨沂)
★楊俊花(德州) 襲玉貞(濱州) 趙文明(菏澤)
帶★為第140期“山東好人之星”
2023年11月山東好人簡要事跡
(共60個,*為山東好人之星)
一、助人為樂(12個)
1.謝苗苗,女,漢族,1990年3月生,中共黨員,濟南日報報業集團新黃河·濟南時報記者。她集黨員、軍嫂、記者三個身份于一身,全力以赴踐責于行,詮釋著她“助人為樂”“甘于奉獻”的精神。
2.傅祖聰,男,漢族,1963年2月生,中共黨員,青島市即墨區移風店鎮傅家自然村村民。他是扎根基層的人民教師,從教43年惠澤桃李千千;他是助人為樂的倡導踐行者,捐資助學助力鄉村教育;他是在黨37年的老黨員,退而不休志愿服務繼續造福鄉里。
3.胡志國,男,漢族,1979年6月生,中共黨員,滕州市東郭鎮邵疃村黨支部副書記。他創建企業,安排困難群體就業,當選村支書后改造村里基礎設施,捐款并幫扶困難群眾。
*4.馮貴珍,女,漢族,1949年10月生,中共黨員,東營市東營區舒苑老年站黨總支副書記兼第四支部書記。自1996年開始,她開始為貧困學生、貧困家庭捐款捐物。用每月不足1000元的退休金,資助4名山東大學的學生完成學業。一家三口簽署捐獻眼角膜同意書,將人間大愛繼續傳承延續。
5.陳寶玉,男,漢族,1949年12月生,中共黨員,濰坊市濰城區詩詞楹聯學會會長。他創新推動楹聯傳思想,全年無休、不畏嚴寒,帶領志愿者進百村、入萬戶普及楹聯文化,組織文藝抗疫等。
6.王孟華,女,漢族,1981年11月生,群眾,曲阜市小雪街道武家村村民。王孟華以助人奉獻之心,十幾年如一日義務為村里老人剪發5000余人次,解決農村老人理發難的“頭”等大事。她兼任幸福食堂“服務員”,義務照顧孤寡老人飲食生活,身體力行帶動更多人投入到孝老志愿服務中來。
7.宋吉明,男,漢族,1966年4月生,中共黨員,國網乳山市供電公司海陽所供電所供電服務人員。作為南黃島上的唯一電工,57歲的宋吉明以島為家,以船為腳,堅守海島23載,心系海島居民,只為自己的微光能照亮147戶漁民的生活。
8.劉軍華,男,漢族,1965年12月生,民建會員,劉軍華,日照市東港區秦樓街道尚美社區居民。他27年走訪民間,收藏文物和藏品10萬余件,建3處博物館并免費開放,致力傳承紅色文化。
9.王守娟,女,漢族,1968年9月生,中共黨員,沂南縣辛集鎮中心小學退休教師。王守娟四十年如一日堅守在農村教學一線,資助了十幾名來自貧困家庭的學生,書寫了一名基層教師助人為樂的最美篇章。
10.郝新宇,男,漢族,1986年5月生,中共黨員,山東大學口腔醫院兒童口腔科醫生。10年來,他頻繁奔波于城市和鄉村之間開展口腔義診,已先后開展公益講座100余場,服務小學生5000余人次,自費購買圖書超過1000冊、發放牙具及護牙素1000余套,價值達10萬元。
11.胡同新,男,漢族,1972年4月生,群眾,惠民縣魏集鎮豆腐胡村村民。街坊四鄰誰家有困難,就能看到胡同新忙前忙后的身影。而他的鄰居,一個特殊家庭,他伸手一照顧,就是十余年。
12.任銀來,男,漢族,1969年8月生,中共黨員,曹縣任家班皮影傳統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任銀來與皮影“結緣”40多年,義務進行皮影藝術的推廣,同時熱心公益事業,并吸納27名殘障人士加入團隊,解決了他們就業難的問題。
二、見義勇為(12個)
1.王玉橋,男,漢族,1986年11月生,群眾,青島市嶗山區青島凱悅家居股份有限公司職員。面對危險他挺身而出,見不義、勇為之,飛身奪刀果敢救人,馬扎斗歹徒。他有血有肉、有情有感,不后悔、不害怕,坦言救人最重要。
2.朱超,男,漢族,1992年8月生,中共黨員,內蒙古武警某部戰士。朱超在高鐵站候車時,發現一視力障礙男子跌落站臺,在高鐵即將進站的危急時刻,他跳下站臺將其托舉救起,挽救了一條生命。
3.孫序偉,男,漢族,1974年3月生,群眾,煙臺偉龍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寶江,男,1982年9月生,中共黨員,煙臺彩虹亮化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2023年9月2日,孫序偉與李寶江在高速路段駕車時發現前方車輛失控側翻在地,李寶江立即停車,與同車孫序偉一起沖上去救人,二人合力將事故車內人員救出。
4.魏德明,男,漢族,1997年10月生,群眾,臨朐縣綜合行政執法局市容一中隊副中隊長。在多次偶遇突發危險時,魏德明總是挺身而出。2023年6月16日,一私家車突然撞到路口燈桿發動機艙起火,他不顧個人危險將火撲滅。2022年10月22日,魏德明在上班途中挽救一名欲跳河輕生女子。
5.盧大偉,男,漢族,1983年4月生,群眾,金鄉縣卜集鎮李莊村村民。盧大偉跳入零下十幾度的池塘勇救落水兒童,用實際行動彰顯了一名普通老百姓挺身而出救人于危難的高尚情操。
6.馬振,男,漢族,1997年4月生,共青團員,肥城市供電公司潮泉供電所綜合班班長。2023年7月30日,馬振驅車巡視雨后線路,途經大橋時發現一人落水,他多次下水救援,因河水湍急未果。他想起車里電力絕緣桿能夠救援,取桿后他半身跨入水中靠近落水者,經數次拋擲終于將落水者拖回岸邊。
7.劉光輝,男,漢族,1968年11月生,中共黨員,威海高區怡園街道恒瑞街社區居民。退役后從事理發的同時,考取國家級救生員證書,圍繞海上救援近20年,始終牢記軍人使命,多次跳海托舉他人生命,用愛心編織了一張海上安全網。
8.張弘毅,男,漢族,1998年2月生,共青團員,五蓮縣糧食和物資儲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95”后小伙路遇三輪車側翻燃油泄露,冒著車輛隨時爆炸的風險,安全救出被壓車下的傷員,消除車輛爆燃危險。
9.張慶濤,男,漢族,1987年10月生,群眾,臨沂市蘭山區旭瑞電器服務中心空調安裝工;楊曉強,男,漢族,1985年4月生,群眾,臨沂市蘭山區旭瑞電器服務中心空調安裝工 。危急時刻,張慶濤、楊曉強憑借高空作業的經驗化身“空中飛人”,用一根繩索將被困兒童安全救下。
*10.邢懷杰,男,漢族,2000年10月生,共青團員,鄒平市郵政分公司攬投員。送快遞途中,他發現前面行駛的一輛車冒煙,火苗已經竄出。他當即追上車主,讓女車主和車上的老人孩子趕快下車,自己則不顧危險拿著攬投車里的滅火器將火撲滅。
11.張東東,男,漢族,1992年11月生,中共黨員,單縣公安局拘留所輔警。2022年11月4日晚上9時許,張東東遇到一男子落水,他不顧自身安危,挺身而出、臨危不亂,拼盡全力將男子帶上岸。
12.胡振國,男,漢族,1969年11月生,中共黨員,山東能源棗礦集團蔣莊煤礦安培中心副主任。2023年8月26日上午,胡振國在棗莊市滕州市官橋鎮薛河濕地奮不顧身跳入水中,成功救起1名落水兒童。
三、誠實守信(12個)
1.豐建平,男,漢族,1975年2月生,中共黨員,膠州市人民檢察院檢察業務管理部主任。從檢18年來,他將誠信理念融入自身,永葆軍人忠誠本色;將誠信精神融入事業,言出必行勇挑重擔;將誠信行為融入日常,志愿服務傳遞愛心。
2.劉煒嘉,女,漢族,1989年2月生,群眾,淄博市博山區八陡鎮綜治中心網格員。2020年12月份入職專職網格員以來,劉煒嘉一直把誠信踐諾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在走訪工作中她懷著身孕冒雨為老人送藥,不經意間撿拾到手機滿懷誠意歸還失主,受到群眾一致肯定。
*3.譚君,女,漢族,1974年5月生,中共黨員,棗莊譚氏絲綢有限公司法人。她秉持著“要讓手工蠶絲制作技藝傳承和發揚下去”的理念,承擔起傳承責任。將省級非遺項目手工蠶絲制作技藝根植于鄉村,數十年來誠實守信,勤奮經營。
4.薛虹虹,女,漢族,1990年8月生,群眾,東營市東營區遼河幼兒園教師。懷孕期間,她站在班主任工作崗位上一直堅持到最后生產,甚至在二胎懷孕8個半月的時候參加區里的講課活動并斬獲佳績。幼兒高燒驚厥,她立即把手指擠進孩子的嘴里,防止孩子舌頭損傷。她默默地守候在幼兒教育這片芳草地,受到家長和老師的廣泛贊譽。
5.李鋒,男,漢族,1976年11月生,中共黨員,煙臺泰邦置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鋒始終堅守“誠信、精品、責任”的經營理念,14年來,不欠農民工一分工資、不少國家一分錢稅收、扶弱幫困盡一份企業家責任。工作之余,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
6.施芳,女,漢族,1954年5月生,群眾,高密魯玉智慧城市服務有限公司環衛工人。她從事環衛保潔工作6年多,多次撿拾到市民遺失的現金和財物,不為所動物歸原主,弘揚了拾金不昧的良好社會風尚。
7.李法真,男,漢族,1928年3月生,中共黨員,鄒城市唐村鎮西顏村村民。作為一名抗戰老兵,他守信重諾一心向黨,退而不休,義務開展紅色宣講上千次,成為周圍村民和廣大干部群眾的行為標桿。
8.閆慶盟,男,漢族,1972年4月生,中共黨員,山東閆氏家居有限公司董事長。閆慶盟承諾,一年包換,終生保修,寧可自己虧本,也要讓客戶滿意,靠著誠信服務他收獲了事業成功,當初33平的小店已發展為營業面積近2.7萬平的大型家居建材商場,服務客戶6萬余家。
9.莊會升,男,漢族,1951年3月生,中共黨員,莒縣武協主席、莒縣查拳研究會名譽會長。他謹遵師父“一定要分文不取地將查拳傳承下去”的囑托,47年來,他用心用情傳播查拳,義務授徒,擔負起傳承保護查拳的使命。
10.劉政吉,男,漢族,1973年5月生,群眾,沂水正喜農副產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政吉用17年的誠信經營,將傳統老粉坊發展成為現代化粉皮粉條加工企業,一筆一劃書寫著誠信傳承傳統技藝的史書。
11.田金發,男,漢族,1989年9月生,群眾,樂陵市西段鄉田家村人,樂陵古琴制作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他放棄高薪返鄉傳承古琴制作技藝,匠心斫琴,形成了獨特的“田氏斫琴法”;投資30萬元建成古琴文化傳習基地,開設古琴文化課堂,公益傳授古琴文化,傳承千年古音。
12.王澤群,男,漢族,1999年5月生,共青團員,山東澤邦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澤群退伍后投身青創之路,助力鄉村振興。他成立山東澤邦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解決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問題,堅持質量至上、信守契約,促進經濟發展和農村增收致富。
四、敬業奉獻(12個)
1.姜濤,男,漢族,1982年2月生,中共黨員,國網濟南供電公司電纜運檢一班班長。姜濤堅守電纜一線19年,在電纜溝中精心守護萬家燈火、一招一式練就絕活,成為全國電纜技能“第一人”,創新攻克多項行業難題,創造經濟價值近億元。
2.王京京,男,漢族,1988年3月生,群眾,青特集團有限公司電力處技術主管。淬煉11年,他由一名普通電工成長為技術專家。他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勇于創新,每年為公司節約成本130余萬元,帶動職工提出創新議案1000余項,創造效益1800余萬元。
3.張忠倫,男,漢族,1976年6月生,九三學社社員,中建材科創新技術研究院(山東)有限公司院長。他主持完成了“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十二五”、“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山東省科技示范工程、山東省創新創業共同體專項等省部級以上重點項目、課題20余項,被授予國家中長期規劃戰略研究突出貢獻專家。
4.鄧文濤,男,漢族,1982年7月生,中共黨員,東營市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他先后兩次對口支援新疆疏勒縣人民醫院,援疆期間以微創為特色獨立開展了泌尿外科多項四級手術,個人經皮腎鏡手術200余例,實現了科室由輸血到造血的根本性轉變。他堅持自己本心,尊重每一位病人、每一個生命,以“做人民滿意的好醫生”為終身奮斗目標。
5.隋大偉,男,漢族,1982年8月生,中共黨員,棲霞市三孚生態家庭農場、農場主。隋大偉積極踐行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返鄉創辦三孚生態農場,輻射帶動周邊果農增收,同時不忘回饋社會,積極助學助農,改善當地農業設施,助力鄉村振興。
*6.宋偉,男,漢族,1975年6月生,中共黨員,鄒城市鋼山街道后八里溝村黨委書記。宋偉帶領村民讓后八里溝村從一個貧窮落后村發展成為擁有集體資產80多億元的全國文明村、中華孝善模范村、鄉村振興示范村。
7.范正安,男,漢族,1945年12月生,中共黨員,泰安市泰山皮影藝術研究院院長。他從藝70余年,練就600年歷史的泰山皮影戲獨有“十不閑”絕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他用非遺皮影唱段宣傳新思想,向世界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走出一條非遺傳承新道路。
8.孫永軍,男,漢族,1970年1月生,中共黨員,榮成市好當家集團有限公司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主任。27年來,孫永軍堅守海產品養育科研一線,創新產生直接經濟效益近億元。獲國家知識產權工作先進個人、國家漁業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山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
9.陳杰,男,漢族,1982年7月生,中共黨員,日照市公安局新型犯罪研究作戰中心副主任、三級警長。多年來,他和時間賽跑,以數據海洋為戰場,與電信網絡詐騙分子做斗爭,憑著一次又一次精準的信息研判讓犯罪分子聞風喪膽。
10.李煥彩,男,漢族,1943年10月生,群眾,臨沂市孟良崮國有林場護林員;李長果,男,漢族,1970年6月生,群眾,孟良崮國有林場護林員;李楠,男,漢族,1992年11月生,群眾,孟良崮國有林場護林員。李煥彩、李長果、李楠,祖孫三代堅守在占地3000余畝孟良崮黃石山林區接力巡山,用責任和擔當,牢牢守住了沂蒙的這片山、這片林。
11.張現彬,男,漢族,1984年5月生,中共黨員,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武城縣供電公司檢修工區高級工程師。16年守護電網,聽聲辨故障排隱患500次,十萬公里路見證消缺3000次,首創學用一體化培訓方法,創建首個實訓室和創新工作室。
12.劉勝忠,男,漢族,1978年11月生,中共黨員,莘縣櫻桃園鎮劉樓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勝忠以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為抓手,走“集體經營、合作共贏”的道路。短短幾年間,推動劉樓村由幾年前的“空殼村”華麗轉身為“模范村”“小康村”。
五、孝老愛親(12個)
1.裴樹清,男,漢族,1961年7月生,中共黨員,山東省人民藥業董事長兼黨委書記。裴樹清堅守初心,賡續軍魂,一心回報桑梓,反哺社會,用忠心、愛心、孝心生動展現責任與擔當、詮釋真善美。
2.石忠珠,男,漢族,1959年8月生,群眾,已退休,李滄區興城路街道汾陽路社區居民。他播撒愛心,給幼弱妻侄一個溫暖幸福“家”;他真情守望,19年辛苦付出讓殘障妻侄自理自立;他獨具慧眼,助妻侄特奧會勇得金牌,用愛心和恒心照亮智力殘疾妻侄的人生。
3.張學武,男,漢族,1946年7月生,中共黨員,淄博市臨淄區辛店街道虎山社區居民。2010年,張學武的妻子邢玉蘭因心臟病、腦血栓后遺癥癱瘓臥床。2014年,因后遺癥愈發嚴重,邢玉蘭徹底喪失意識,成為了“植物人”。丈夫張學武始終不離不棄,事無巨細、起早貪黑照顧“植物人”妻子,書寫了一段感人的愛情故事。
4.燕紅,女,漢族,1974年4月生,群眾,廣饒縣愛心之家護老院院長。她自籌資金創辦廣饒縣首個民辦養老機構。愛心之家自建院以來,始終堅持讓老人感受到“家”的氛圍,在服務過程中逐漸設立3H(Hold、Home、Hope)理念,使老人得到360°安全的照護、享受家庭的溫暖、擁有盼望的生活。
5.張微,女,漢族,1982年1月生,群眾,招遠市畢郭鎮西霞塢村村民。16年來她精心護理婆婆,讓老人截肢后的日子更勝從前,丈夫橫遭變故右手傷殘,她鼓勵丈夫重振希望,并把年邁公公接到家中,形成一本駕輕就熟的“照顧經”。
6.楊軼花,女,漢族,1971年11月生,群眾,濰坊市濱海區大家洼街道筏子口村村民。她伺候公婆任勞任怨,兩個弟媳去世后幫助兩個弟弟撫養四個孩子,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擔起長嫂的職責,詮釋了孝老愛親的優秀品質。
7.王德香,女,漢族,1956年12月生,群眾,威海市文登區葛家鎮西譚家口村村民。王德香婚后丈夫突遭車禍去世,她重組家庭的前提條件是必須帶著老公公,毅然選擇帶著公公改嫁,孝養公公30余年,與丈夫扛起照顧全家人的責任。
8.李業秀,女,漢族,1968年5月生,群眾,日照市嵐山區高興鎮向陽村村民。是大娘,是媽媽,她把侄女當成女兒養大,并毫無怨言地照顧全家老老小小,用執著堅毅、善良勤勞戰勝生活的艱辛。
9.李秀鳳,女,漢族,1979年10月生,群眾,郯城縣李莊鎮王沙溝村村民。李秀鳳二十年間悉心照顧7位婆家親人,挑起家庭重擔,用實際行動成為踐行孝老愛親的典范。
*10.楊俊花,女,漢族,1972年9月生,群眾,德州市天衢新區新區辦時莊村村民。楊俊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民,三年前他的丈夫的哥嫂相繼離世,留下三個年幼的孩子,這個女人堅強的挑起大梁照顧侄子侄女的衣食住行。
11.襲玉貞,女,漢族,1966年6月生,群眾,鄒平市臨池鎮柏家村村民。2013年丈夫因病去世后,襲玉貞十年如一日操持家務照顧兩個孩子,孝敬婆婆,無怨無悔,她一個人堅強地撐起了破碎的家。
12.趙文明,男,漢族,1955年4月生,群眾,菏澤市牡丹區北城街道八一社區居民。趙文明的母親和妻子同時癱瘓在床,他對母親無微不至盡孝,對妻子情深意重照顧,用孝心和責任心對中華傳統美德作出了最好的詮釋。
責任編輯:王琳